商品售后服务网

曹家富:“世界鸭王”创出华英模式
[发布时间:2008-09-11 00:00:00 点击率:]

  本报记者 李代广  

  1991年4月,当年仅30岁的曹家富由一个基层政府的乡镇领导调任到刚组建的华英禽业公司出任总经理时,面对新的担子,他不负众望,带领华英人开创了辉煌的业绩。

  他一手打造的华英公司在中国的豫南大地不断掀起养鸭高潮,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鸭类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一块丰碑。

  目前,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英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樱桃谷鸭养殖加工基地,完成了“三级跳”,实现了由“中国鸭王”到“亚洲鸭王”再到“世界鸭王”的三大跨越。

  作为华英公司掌舵人的曹家富,多年来,却行事低调,鲜为业外人士所知。为此,9月7日至8日,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本报记者远赴豫南潢川,走进华英,采访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鸭王”。  

  “我对企业发展充满期望”  

  “上市进程顺风顺水,经营业绩突飞猛进,竞争能力大幅提升。”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会长、华英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曹家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2007年,华英公司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是效益最好、业绩最突出的一年,经济效益创下了历史上最好的业绩,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华英公司地处河南省南部的潢川县,成立于1991年,当时,国家农业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全国仅有的3个樱桃谷鸭综合开发项目中的一个放到潢川,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农”字型企业的综合效益,让华英公司担任“扶贫”的龙头,带领广大贫困户养鸭致富,1993年2月,华英公司顺利投产。

  华英投产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加工厂,没有现成的产业化社会资源。尽管当地农业资源比较丰富,但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当地农民的市场和经营意识淡薄,很难自发形成有效的鸭业市场产业链。

  这对曹家富来说,是抓住时机大力发展鸭业市场的一个极好机遇,但更是对自己的一大挑战。面对企业发展初期的种种困难,他没有退却,而是以一个共产党员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去迎接各种挑战。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更坚定了曹家富加快步子发展的信念。为了给家乡人民树立实业兴农的榜样,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华英公司的创业中。

  作为中国禽类企业的领跑者,目前,华英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以樱桃谷鸭系列产品加工为主,集肉鸡、生鲜冻品、高低温熟食、饲料、羽绒加工、制药、包装制品、物流配送、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外向型企业,并赢得了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华英产品已经进入家乐福、麦德龙等30多家国内外著名超市,开展了连锁经营、冷链配送等现代营销业务,产品走俏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远销韩、日、俄、马来西亚、中东和我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内销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遥居同行业之冠。

  “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期望。”曹家富之所以敢说这话,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过硬:“我们鸭的品种好,源头控制得好。肉鸭产品全部来自于自属养殖基地,经过严格的‘五统一’管理。宰前、宰中、宰后的每一生产环节,全部按照国际标准和国际质量体系,实行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华英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两年来,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重点项目一项,省科技攻关项目三项,研究开发安全饲养及工程技术等课题十多项,获得国家专利四项。

  同时,华英公司成为国家《鲜冻禽肉产品标准》和《畜禽肉运输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世界鸭业产业化运作第一人

  在曹家富的带领下,华英公司从一个规模不大的企业发展成为鸭类行业全球第一。但业内人士都知道,曹家富最大的贡献并不是他所创造的华英奇迹,而是他所倡导的“华英模式”。

  近几年,华英公司大力发展产业互补、结构优化的辅业,形成了具有华英特色的多元化经营。华英公司从兼并重组、招商融资、企业上市三方面加大了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的力度,先后在省内外收购租赁以及与国内外客商合资兴建了关联度高、配套性强、跨行业、跨地区的12家企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农业产业化”新概念在各大媒体刚刚亮相之时,“公司+基地+农户”的华英模式就已在全国禽行业率先形成。

  曹家富告诉记者,华英模式的成功,不光是企业自身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占当地人口的1/7。他举了一个例子,仁和镇农民吴光华,1995年由华英公司担保扶贫贷款4万元,扶持他养鸭子。发展到现在,饲养规模由当初的两万只扩大到40万只,年利润达到50万元,已成为当地闻名的养鸭大户。

  华英的发展带动了豫南地区种养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截至目前,潢川及周边市县先后有3万农户10多万人通过养鸭或从事相关产业脱贫致富,促进了周边县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小城镇建设,开辟了下岗职工就业渠道,推动了“三农”问题朝着“非农化”方向转移,取得的社会综合效益高达20多亿元。

  “要想发,养洋鸭”,“要脱贫,找华英”在当地可谓妇孺皆知。华英和农户互利双赢的模式,一度成为政府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华英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华英公司“为农业资源丰富、工业资源相对贫乏地区走出了一条好路子”。

  “我们现在销售额30多亿元,就有十多万人和我合作,当我们销售额达到百亿元的时候可能带动更多人,辐射能力越来越强。” 曹家富告诉记者。

  华英公司在成功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迅速崛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成为当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排头兵。这不仅为父老乡亲解了难,也为地方政府分了忧。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原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在视察华英公司时说:“华英集团是河南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彻底、最规范的一个龙头企业!”

  “华英作为全省、全市、全县工业的龙头、旗舰和支柱企业,也是潢川县域经济发展的”脊梁“,华英不仅是全体华英人的骄傲和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潢川80万人民的骄傲和宝贵财富。”今年2月12日,在华英公司隆重召开的2007年总结表彰暨2008年目标签订大会上,中共潢川县委书记焦豫汝在讲话中充满深情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强烈地感受到,鸭业的发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可谓历史久远,但能真正将其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市场运作的,却非曹家富及其华英公司莫属。从这个角度来说,曹家富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成功进行鸭业产业化运作的第一人,这是中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