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近几年,昆明一家名为金碧猎头的机构,为云南省内名列前茅的某地产机构,先后从国内综合实力排名行业前十的地产公司“挖来”4名高管,年薪均为200万元。按照猎头行业年薪20%的普遍收费标准,仅这4单,该机构就收益160万元。
“人才引进受益最大的当然是企业。”专家认为,猎头越活跃,代表人才需求越旺,产业越发达。
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出的1号文件——《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支持民营企业引才、鼓励社会中介组织譬如猎头等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引才
落地:近半民企全国化进程受困 关键性人才是瓶颈
《意见》第六条指出,鼓励民营企业采取高薪聘用、股权激励、兼职兼薪、特聘顾问等方式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引进人才所需的购房货币补贴、安家费以及科研启动经费等人才开发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经评审认定后的引进人才,按认定等次由省级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20万元、15万元的购房补贴,所在企业按高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
2004年3月,金碧猎头率先在省内涉足猎头业务,为云南省企业提供人才招募服务,也见证了云南企业10年发展的人才困局。
金碧猎头总结近10年来的云南人才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酝酿布局全国市场或寻求上市的云南企业中,有52%的企业内部缺乏支持布局全国发展的关键性人才;而云南民企走不出去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才匮乏所致。调查显示,49%的云南民企在全国化发展进程中难以吸引到布局全国市场所需的人才。
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足直接导致了民企在快速发展中过于依赖“空降兵”,但高端人才“空降兵”存活率不尽人意。
调查显示,35%处于上市阶段的云南企业和48%处于全国化布局阶段的云南企业忍受着人才流动频繁带来的痛苦。金碧猎头总经理徐红荣介绍,云南一家集农业种植、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公司,其大量招募的“空降兵”在两年内的存活率却不足1/4;云南某知名地产开发企业,在2007年~2013年间从国内一线地产几轮引进的高管人才,目前存活率也仅为40%。
“以嘉华鲜花饼为代表的一大批云南特色产品市场的崛起,云南快销品行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徐红荣介绍,近年来,随着云南高原特色产业的壮大发展,以昆明嘉华食品、丽江得一食品、玉溪猫哆哩集团等一批特色快销企业迈向全国化发展的步伐加快,迫切需求引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全国化渠道建设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如果云南省政府方面对于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政策落到实处,将有效激励民营企业品牌化发展,打造更多全国性知名品牌。
政策:鼓励中介组织积极引才
落地:金融岗位空缺明显 人才匮乏中介不敢接单
《意见》第七条指出,对环境影响评价、人才中介服务、资产评估(土地、林地和知识产权评估)、金融和信息服务等中介组织引进的人才,所需的购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等人才开发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经评审认定后的高层次引进人才纳入全省高层次人才统一管理,并享受相应待遇。建立省级中介人才网上专家库,探索网上评估、评价等方式,推进中介组织人才资源共享。
作为本土具有坚实的人才寻访能力和专业人才管理能力的咨询公司,10年来,金碧猎头为360余家企业提供了940余个中高端岗位的成功寻访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服务区域涉及昆明、成都、西安、重庆、广西、贵阳、广州、苏州、北京、武汉等城市。
在金碧猎头寻访并推荐成功的职位中,年薪在60万元~100万元的为108人,年薪在100万元~200万元的为39人,寻访成功的总经理及副总经理为97人。
猎头对于寻访服务的人才标准自有门槛。2004年,金碧猎头定位的服务群体是年薪10万元以上的人群;2008年,这一门槛翻倍,提高到了20万元以上;2014年,这一门槛再度刷新至30万元。
人才的薪酬加码并非凭空设置,对于一位年薪30万元的高端人才而言,他每年为企业创造的利润应当在100万元以上。
不同行业人力资源支出成本占企业总经营额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制造业在10%~15%;服务业在20%左右;高科技产业则占比达25%~30%。
2013年,金碧猎头的人才资源库新增硕士以上中高端人才776名,总额达到3378人,其中30%从省外引进,主要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成都为主。
同时,在金碧猎头服务的中高端人才需求企业名录中,外资企业64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共83家。
“近年来,云南省的国有企业也以更开放的姿态吸纳中高端人才,并通过猎头企业来招募,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徐红荣介绍,近年来,云南的中高端人才需求最旺的是房地产行业,其次是生物医药行业,第三是快销品企业。
“去年云南省内基金公司总经理的位置空缺10多位,但由于人才匮乏,我们没有办法接单。”徐红荣表示,随着近年来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尤其去年底云南沿边金改试验区的启动,云南省内小贷公司、融资机构等对于项目投资、风险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一些基金投资项目部经理薪酬30万元却找不到人。
政策: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落地:过半云南企业转型以研发和运营带动发展
《意见》第二十三条指出,加大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在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中介机构,逐步把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中经营性业务交给中介服务机构办理,加大政府购买人才公共服务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拓宽各类人才发现、引进渠道,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多元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建设,整合各级人才服务信息网络资源,建设政府与企业、人才互联互通的“云南人才淘宝网”,将其打造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网站。
调查显示,在过去10年内,由于云南大多数企业的急功近利,缺乏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雇主品牌建设,导致了其在现阶段组织优化难度和引进人才难度的加大。
其中,有41%处于上市阶段的云南企业面临着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难以调整的困局,45%的民企难以招到支持公司上市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布局全国市场的过程中,60%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势单力薄,缺乏全国招聘和人才管理经验。
根据最近5年的持续追踪调查结果显示,54%的云南企业(各行业综合)最常招聘的人才为市场营销、研发设计、项目(运营)管理类人才,位居所有需求人才前3名。这说明,云南企业正进入一个以研发和运营带动发展的新阶段。
徐红荣建议,在云南诸多企业的上市和全国市场拓展上,要舍得投入时间、精力乃至资本进行人才技能升级。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之所以一些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能够急流勇进,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尽管这样做在当下可能导致人力成本增高,但这一举措却快速实现了企业全国化发展所需的最佳人力配置。从长远的投资收益来看,自是“小投入,大收益”。
上一主题:新闻简讯
下一主题:互联网暴富企业千万年薪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