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他以先行者的勇气不断追求探索,把人生中许许多多的“不可能”变成现 实;他不仅缔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生辉煌,而且带动了一众乡亲紧跟时代步伐,迎难而上,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他对自己十分节俭,做到敝帚自珍,然而,对 社会对家乡他却慷慨大量,为了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数百万元造福桑梓。在人前人后,周友智永远都是那么朴实无华、和蔼可亲,许多熟识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一声 “老周”。
■ 陈晓彬
越是有精彩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是浮躁肤浅的人,越躁动不安。深圳市永春商会会长、深圳市德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友智先生就是一个很沉静很简单的人。从农场工人到果树专家,从机关干部到商界精英,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穷苦少年 从挑山工到果树专家
周 友智原是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的一位普通农民。小时候,家里可谓是一贫如洗。他的祖父长年在田里耕作,父亲为了生计长年独自在外打拼。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 在母亲的肩上。贫寒的家境让年幼的周友智早早就切身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他从小立志要奋发图强,彻底改变家庭贫穷的命运。
1963年秋天,高中毕业的周友智,在上大学实现理想与现实生存活下去之间不得不做出了抉择。离开了家人,冲着“每天四两大米三斤地瓜”的伙食条件来到天马山农场当起了农场工人。
农 场的工作都是艰苦的体力活,扛锄头、挑担子,常年在山上爬上爬下,使周友智磨炼出了一副强健的身体,皮肤也被晒成黝黑的古铜色。“感谢生活给了我如此丰厚 的馈赠,那段经历不仅练就了我强健的体魄,更练就了我战胜困难永不服输的坚强意志”。周友智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充满了对生活磨砺的感恩。
他 将农场的工作实践结合理论,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下刻苦攻读了许多有关农林技术的专业学籍,熟练掌握了柑橘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为永春的柑橘上 山试验做开路先锋。几年后,天马山成为福建山地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名噪一时,八闽各地曾发起“学天马,创天马”运动。
凭借自身的高中 文化基础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他很快提高种植技术,成为果树专家。1979年春季,周友智开始不断向福建省农业厅反映永春柑橘的种植情况,要求在永春县建立 柑橘良种场和研究所,最后得到福建省农业厅资金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柑橘良种场和研究所成立后,周友智从柑橘的品种改良、引进和建立无病苗木等方面做出了 许多积极的贡献。
勇闯特区 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改革开放后,勤劳的永春人民在家乡的土地上遍种柑橘,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梁灵光同志回家乡考察,看到满山遍野黄澄澄的柑橘十分高兴,回到广东后建议县一级政府人员到永春实地学习柑橘种植经验,同时也鼓励永春老乡走出大山,参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
1985年初春,在永春县柑橘良种场任场长的周友智接受永春县政府委派,被任命为南春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第一任经理,奔赴深圳带领永春乡亲在特区谋求生计。基于当时的困难情况,县领导给了周友智“三自政策”,即:“自带口粮、自筹资金、自选领导。”
周 友智要如何凭借一人之力解决一百多名老乡在深圳立足、谋生的难题呢?“当时,我的压力相当大。没有钱,我要怎么能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于是我分析了当时整个 深圳发展有什么优惠条件。第一是土地十分便宜,一亩地四十元钱就可以租了。第二个就是当时深圳正在鼓励办来料加工厂,所以给予很多好的政策扶持。比如有的 几年都不用交税。那么资金怎么办呢?好在得到香港原来的同乡会会长颜彬声先生的支持。”对于初到深圳创业的境况,周友智记忆犹新。在他的带领下,这百余名 永春老乡终于能够在深圳站稳脚跟。
周友智总结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速”的发展方针,他先在大磡村成功创办了深圳永发果农场, 首先解决了农业稳定问题。紧接着,周友智相继创办了万利联制衣厂、艺峰家私厂和锐基电子厂,这不但解决了这批永春老乡的生计问题,还使更多的永春人走出了 县城,来到深圳安居乐业。
由于周友智引进的制衣厂是大磡村第一家来料加工厂,随后一大批来料加工厂相继在这个村落户,带动了整个村的经 济发展。当年到深圳打拼的永春乡亲早已告别耕作多年的土地,他们从大磡村起步,开始实施经商致富战略,逐渐投入到新一轮的商海搏击之中,如今已成为南粤泉 商中的骨干力量。
命运转折 走进特区机关
1988年,由于当时政策要求公务员必须归队回机关,仍然受聘于永春县政府 的周友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永春保住“铁饭碗”还是留在深圳与未卜的命运继续拼搏?周友智伤透了脑筋。当他面临要回乡归队的时候,正逢深圳市 政府要建立一个机关生产基地,这个基地的建设需要一个懂得种养技术又能吃苦耐劳的人来把持,无疑,周友智是最适合的人选。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没有一马平 川的坦途。
当时深圳市政府的领导听说周友智原来担任的是南春经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就不准备给他面试的机会。他们认为一个总经理,怎么能下到地里干农场的工作?对周友智能否胜任这个岗位很表示怀疑。
后来通过深圳市果树研究所黄所长的极力推荐,几个月后,周友智得到了唯一的一次与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见面机会。
“那 天去面试的时候,我穿着一件中山装,脸因为长期在果园工作,脸膛被太阳晒得特别黑。面试的领导一看到我,就说我看起来像个地道的农民,能干好农活。最后终 于肯给我一次试试机会。当时他们要求我要先干出成绩来,才考虑要不要我。”回想20多年前那次命运转折的情景,周友智记忆犹新。
凭借多年的农场经验,周友智深知在果树要上做出成绩,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于是,周友智左思右想,种什么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出成绩呢?最终他想到了一个小窍门,就是种西瓜。
在 那段时间里,周友智与几百名参与机关生产基地建设的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圳南湾百果园里种上了漫山遍野的西瓜。四个月以后,西瓜漫山遍野满地都是。 当时只要有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批条,深圳市人民政府所有的干部都可以开车去拿。周友智不负众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最令人满意的答卷,最后被破例调进了深圳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闯荡商海 成就商界精英
2002年机关机构开始改革,深圳市政府55岁以上的处级干部都要离岗退 养,周友智也在此列之中。离开机关的周友智,觉得自己还不是退休养老的时候,于是稍作调整之后,他毅然出任由女儿经营的香港德津皮具公司董事长,此刻的周 友智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打造国际品牌,将企业做强做大。
从成功代理意大利品牌迪桑娜开始,到买下迪桑娜品牌,周友智用10年时间让迪桑 娜占领了国内市场。如今的德津实业有限公司,总部设在福田区天安数码城,在西丽镇拥有大型现代化制造基地,已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品牌运营为一体 的大型中高端品牌手袋企业,已成国内箱包皮具行业的“超级航母”,正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多品牌时尚配饰运营平台。
周友智深谙环境对于 设计人员的重要性。他认为,一流的皮具品牌要有一流的现代工厂,才能更好地创造出精品。为此他特意将西丽镇的制造业基地改造成大型的现代化制造基地;二要 有一流的生产环境,环境好才会更有灵感。德津实业公司已经在东莞松山湖边置地75亩,投资10亿美元,建设符合世界先进水平的环保和最具人性化的企业总 部,由美国知名设计公司设计,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将整合深圳的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建立集研发、设计和生产于一体的国际化品牌运营平台,投产后预 计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三要有一流的设计师,引领时尚。深圳的制造基地已经引进了3名研究生、60多名相关专业大学生,此外,意大利的设计团队也有实力 很强的设计队伍,许多知名的专业设计师先后加盟;四要有一流的营销团队,开拓市场。在东京和汉城,在香港和新加坡,“迪桑娜”通过国外的代理商进军海外市 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今,“迪桑娜”品牌在意大利、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等国家享有盛名。
展望未来,周友智说:“创建一流的国际品牌是我们的心愿和追求目标。”
众望所归 当选商会会长
随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几经辗转,南春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也逐步从原有体制中分解出来,曾经的股东们陆续走出大磡村,告别耕作多年的土地。他们从大磡村起 步,开始实施经商致富战略,逐渐投入到新一轮的商海搏击之中。从创办实体经济开始,他们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特区市场,生活在深圳的永春人从特区的农民逐步 向创业商人转变。
目前在深圳生活、工作、创业的永春人有好几万人。他们在深圳创办的企业达1000多家,涉及房地产、皮具、家具、电 子、餐饮、服装、医药卫生、社会服务、市政建设等行业,这里有正在筹划上市的公司,有中国驰名商标,有国内知名品牌,并且在各个行业中不断涌现出极具代表 性的精英巨贾,其中,周友智不仅是表率,更是一面鲜明旗帜,他成为永春商人在深圳走向辉煌的引领者和风向标。如今,在深圳的永春商人正逐渐成长为一个在深 圳乃至华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商帮。
2013年3月12日,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深圳市永春商会成立,周友智众望所归,作为在深圳创业的 永春籍商人代表,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崇高威望被选为商会第一届会长,确立了“联络乡情、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回报社会”的创会宗旨,继续引领永春深圳商 帮坚持“以诚为本、恪守信义”的商业道德;担当起“致富思源、回报桑梓”的社会责任。
周友智不但是深圳德津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还是 香港永春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深圳市永春商会会长。在2013年5月底深圳永春商会成立之际,他不忘家乡慈善公益事业,慷慨为永春慈善总会捐款200万 元,在他的带动下,深圳市永春商会其他会员也为永春慈善总会留本捐息2000多万元。近年来,周友智达则兼济天下,累计为永春家乡的教育、公益事业捐资数 百万元。
上一主题:返乡治水报桑梓
下一主题:武汉眼镜商会会长解读眼镜行业“暴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