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等国家就开始在造船行业应用机器人,在为其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的同时,也为船舶建造带来了全新的概念。而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遥控和监控技术、虚拟技术等技术的发展,日、韩等国船用机器人正不断向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为提高造船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日、韩船企在切割、焊接、涂装等船舶建造环节都广泛应用机器人,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促进船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韩国釜山还专门成立了海洋机器人技术中心,推进机器人设备及部件实现商业化,为造船业提供技术支持。
与国外相比,我国船用机器人起步并不晚,也不落后,船舶焊接机器人、船板下料机器人、肋骨冷压机器人、船体对接机器人、喷涂工业机器人等都先后研制成功并得到船厂的欢迎和应用。比如,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华恒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船用管对管、管对法兰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五倍左右,焊接质量大幅度提升,工艺性能稳定。
其实,近几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十分迅速。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先前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实际情况却超越了IFR的预测。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购买量首次超过日本,综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IF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近3.7万台,同比增长约36%,约占全球总销量的1/5。
不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船用机器人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仍严重依赖进口;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人才等产业体系尚待完善;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影响力弱,推广应用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同时,目前国内人力成本仍然相对较低,除了大型的密集生产之外,使用机器人仍然是一项较大投资,而且定制、安装、折旧和维修等费用超过了人工成本,所带来的利益不足以冲抵投入。因此,国内企业对使用机器人还有疑虑。而从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来看,目前船用机器人只占据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发展潜力很大。
上一主题:天津自动化展百亿商机将现 意在拉动市场“智能”升级
下一主题:济南第一机床自主研发锯床填补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