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徐滇庆
18亿亩红线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就是说到了2013年耕地总量只剩18.2亿亩,要严防死守18亿亩土地红线。显然这是一句空谈,因为就剩下0.2亿亩。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哪个省市不要盖房子?不要修公路?不要修机场?每个省用0.01亿亩,30个省就是0.3亿亩,就把18亿亩土地红线破了。所以,严防死守是句空话。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我们有多少耕地?每年有多少耕地被占用?需要多少耕地才能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众所周知,城镇化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我们能不能保证住房建设?习近平同志在他最近的报告中明确讲了几点,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要大力增加住房土地供应,特别要盖社会保障性住房。我们不敢说是因为我们的报告起了作用,但是我们这个报告把数字算清楚了。这样就能够让中央领导根据这个数字来做出判断。
其实对于耕地有多少,大家早就关注了,2007年7月全面启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历时三年、耗资百亿,2009年底完成普查报告。但是,到了2013年12月才公布。在2009年,全国耕地20.3亿亩。我们很多领导人就搞不清楚了。刚刚说还要死守18亿,从19.4亿亩下降到了18.2亿亩,一转眼又跑出来20.3亿亩。到底哪个数字对?我们国民核算研究院把这个任务挑起来,核算一下,比较独立地做出判断。
耕地变化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57年,这段时间中国老百姓积极开荒。这个数字很准确,老百姓开一块荒就丈量一块,开土地证,土地证是地方政府发的。地方政府把土地证发了,它要备案,所以是很准确的数字。中国农民在这个阶段从1949年的14.68亿亩,增加到1975年16.77亿亩,耕地增加了2.09亿亩,每年增加2986万亩,而且这个数据是准确的,因为我们有发出土地证的数据,各省发了多少土地证。
令人奇怪的是,到了1957年出现一个转折点,耕地统计数据年年在减少,到了1995年,土地只剩下14.25亿亩。这个转折点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往上走,怎么一下子掉下来。令人奇怪的是,到了1994年一跳,跳到19.2亿亩。这个跳跃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经过一番调查,知道了这个事情背后的故事。1957年,由于搞社会主义改造,农民欢天喜地拿到的土地证一下子就无效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农民开荒积极性迅速降低。更为严重的是到了1958年大跃进,开始吹牛了,一亩地明明只有500斤粮食,就吹成1000斤、2000斤、3000斤、一万斤、三万斤、十万斤;这样一吹牛,全国上下头脑都发昏。领导人想:我们一亩地一万斤了,我征你一千斤,还给你留九千斤,你慢慢吃。有的领导人就说昏话,农民吃不了粮食,一天吃五顿,1/3可以轮作。征购指标下来了,要一亩地按照一千斤征,实际上只生产500斤,把口粮、种子全部交上去还不够;领导不相信,说你明明报了有这么多,反瞒产。这个征购任务数字,在我们这本书里面都删掉了。但是听说最近要解禁了,可以谈了,就是大饥荒怎么形成的,很好。超额征购,让农民一下子连口粮都没了,结果导致三年大饥荒,几千万人送了命。农民从此得到两个经验教训,第一,不再吹牛了,我吹了,你就征我粮,吹完了之后,征粮我连饭都没得吃,要命。所以,从此不再吹了。第二,开荒绝对不报告,我只要报告,你就多征我的粮。结果,38年没有进行土地丈量。一听到土地丈量,基层干部和农民联合起来用扁担把你赶出去。他们知道,一旦丈量土地,后面就是征粮。
那么,这条线怎么回事呢?由于基本建设是要用地的,这个数字有,统计局就从这个水平线上把基本建设用地逐年减掉,就形成了向下的这个线。
现在一个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呢?宅基地。什么叫宅基地呢?就是农民的自留地,如果说宅基地理解成农民的房子,那就错了。经过三年大饥荒,农民把这个地当做保命的地,而且这个地在农村是最好的地,在村边上的,耕种最好、管理最好、离家最近,但是从来没有纳入统计数字,因为没有办法,农民抗拒丈量。现在我们不需要去丈量,就是问这块地是谁家的?那是有主的,邻居说这是张三家的,是李四家的,登记起来就可以了,一下子把底摸清楚了。现代科学技术加上人工劳动,通过50万人花了100亿,历时两年,每块地现在中国都编了码,而且清楚的连桌子大的一块地都编了码,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贡献。
我们调查完了之后,认为这是真的。这个数字没有公布之前,谁也搞不清楚,等到公布了,领导不信,领导不知道怎么解释,隔了两年,你说咱们行政效率有多高?这么大的事情还保密,还不让别人知道,不许说。我们搞国民核算,一核算,现在的土地面积直接就上升到了20.3亿亩。这个过程,因为时间有限就不多讲了。这是第一个我要报告的内容,我们确认现在是20.3亿亩地。
我们下面提出一个观点:究竟多少亩地,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首先我们把整个数字——因为它在变化,把它当做一个“黑盒子”。首先要弄清楚今天我们粮食够吃不够吃,如果粮食今天够吃,而且耕地的占用和补充,两个能平衡,甚至补充的多于占用,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说我们粮食够吃不够吃呢?我们用大量数字证明粮食够吃,因为什么?第一,粮价稳定。第二,恩格尔系数下降。第三,也是最有力的证据,在2000年几个非洲国家元首和联合国几位高官联名控告美国犯了反人类罪,这个罪名大了,咱们中国一声不吭,因为控告的第三名被告是中国。美国每年当时用4000万吨玉米生产生物酒精,非洲国家的总统说,难道非洲人的命还没有美国汽车值钱吗?联合国调查这个事情,中国是第三被告,美国用了4000万吨玉米生产酒精,第二被告是巴西。美国人说我本来这个地闲着,并没有侵犯非洲人的人权。巴西的辩护非常有力,我用的是甘蔗,甘蔗卖不掉,糖都不榨了,生产生物酒精。第三个被告是中国,用360万吨粮食生产生物酒精,世界第三。中国人马上进行答辩,冤枉,我们没有欺负非洲人,我们用的是五年以上的陈粮。按照规定,一到三年库存的粮食叫口粮,三到五年叫饲料,五年以上黄曲霉菌多了,做饲料都不行了,所以拿去做了生物酒精。这就从反面证明我们仓库里面每年放着不能吃的陈粮就有350万吨。每年的数字都有,都在这本书里面。这就从反面证明中国有粮。
最好笑的是什么?现在老百姓口味很刁,街上卖的小包装的米都是当年的新米,两到三年的米基本上在市场卖不动,主要供给大学生和军人吃——大学生集体户口。大家以后记住散装的米基本上是两到三年国库出来的,要买就买小包装的。这个都说明我们真的有粮,而且粮价最说明问题。绿豆一短缺马上“豆你玩”,大蒜一短缺就是“蒜你狠”,猪肉一短缺,总理就给老母猪买保险——多此一举,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只要绿豆短缺,明年老百姓多种一点就可以了。唯独粮食——让我们遗憾的是,农民种粮不挣钱,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反过来我们呼吁粮价应该适度上调,否则农民慢慢就要没有生产积极性。怎么补贴,要转移支付。为什么西方农业都占用大量政府补贴,城里人以10%的收入速度增加,农民增加收入靠什么?这是其他的问题了。
如果N亿亩土地能保证我们吃饭,我们能不能再增加N1、N2、N3、N4、N5?N1是开荒,我们要下功夫调查,到底哪年开荒增加多少地。第二是谷物单产不断上升,释放出来的耕地,特别是袁隆平杂交水稻出来之后,水稻、小麦的播种面积年年减少,为什么?仓库里放不下。袁隆平自己也上了一次当,说了一次错话。他到一个粮库一看是空的,说粮库是空的;我们就调查说为什么袁隆平看是空的,粮库负责人讲粮库肯定是空的,为什么呢?周期性的,它总满着怎么办?粮食收获的时候装满了,吃一吃就空了,腾出库容才能收购新粮。袁隆平看的时候也许有一半是空的,但是收获的时候是全满的,否则怎么周转?所以,不能简单说我到一个粮库看是空的,就说粮库没粮。一般来说,起码有一半是空的。N3是进口能释放多少,N4是宅基地能释放出多少,N5是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可以省多少,N6是提高储粮效率可以节约多少。我们逐项分析。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你要真的认真的话,要解决土地问题,要调查的事情很多,这需要有领导支持,有经费支持,有足够人手。
首先,要了解我们到底开荒多少。导致耕地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下降原因是建设用地、灾害损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等。所有数据都有。这个表是增加的,这个表是减少的。为什么让温家宝同志惊呼我们要死守呢?原因就是在2001—2006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而这又是由于生态退耕。1998年遭遇华东大水,中央决定退耕,鄱阳湖、洞庭湖那些围垦的全部拆掉,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开垦的田全部退耕。大家看数字,2003年一年退耕3356万亩。这个数字很准确,因为退耕要给钱的,要办一个手续的。但是,这个退耕是阶段性任务,不是年年都有。大家看这个数字,2002年达到2138万亩,2003年3356万亩,2004年1099万亩,2005年585万亩,2006年509万亩,2007年没了,因为政府不给钱了。所以,不要看一段时间耕地数字急剧下降就惊慌失措,你要知道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退耕,退耕退完了,现在不给钱了,就不退了。
耕地数字的三个节点是准的。1956年的19.77亿亩,这是农民丈量的,土地证的数字。1996年是准的,19.51亿亩,美国人做的,以后我们用这个数字保持很多年没动。现在是我们自己卫星的数字,20.3亿亩,而且落实到了每一个村,而且全部编码——这项工程很伟大,从此我们就有一笔账了。无论你怎么样,我有照片在这。在照片你地上长什么东西,面积是由计算机计算,根本不用丈量,比任何人计算都准。当我们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很兴奋,确实清楚得很,连田间小道、小树在哪,哪几个坟地都有数。
从这三个节点来看,中国耕地总量一直在增加,但是增加速度不同。从1949年到1956年,年均增长2985万亩,每年差不多3000万亩。1957—1996年,实际上年均增加913万亩,中国农民一直在开荒,所以我们不得不喊:农民万岁。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土地数字还在增加。1996—2009年年均增长607万亩,耕地增加速度下降,原因很清楚,城镇化速度加快,基本建设占用土地大幅度增加。可供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少,开荒主要是在中部和西部。当我们的报告出去之后,有领导立刻说:“徐教授,请你们几个人到昆山去一趟。”上海旁边的昆山,人口高度密集,应该没有地了。我到那之后颇受教育,昆山人有钱,就把原来的河道弯弯的,全部拉直,原来高高低低的水田,全部拉平,保证肥土在上面,生土在下面,制造一片片高产田。现在,昆山办很多工厂,人都住在工厂旁边盖的20、30层的小区。原来的房子保留一些文化点,剩下都拆了,回归农田。拆了谁家的田,拆你一平米,高楼里给你补1.5—2平米。因为有大量外地人来昆山打工,农民就变成变成业主了。他一下子分两到三套房出租,到昆山打工的人租他的房子,他住在旁边的小楼里面。这就是新农村。这给我的教训是,不要简单得结论,说沿海就没有希望了,就不能平整土地;不是的,可以的。但是,像昆山今天能做到的,大部分地区做不到,没有它那么有钱,它真的可以做得非常好。
开垦荒地的数量。我们统计这个数据,就是按照统计数字来看每年开垦荒地的量,我们算了算。所以,下面就是我们开荒的蓝线,这是我们的数字。土地整治是指国家整治,不是农民,在这里新增耕地每年大概是500万亩,这个数字比较准确,我们进行核实。所以,我们就有信心说,从1999年到2008年的十年内,全国总共开发土地2378万亩,通过土地整理增加776万亩,平整611万亩,三项合计3765万亩,平均每年增加376万亩。这是指国家动手的,不包括农民的。
灾害毁损的问题不大。1998年大水淹了,毁损了202万亩,但是大水过后,整理整理又回来了;地震完了,那个地还可以种庄稼,所以这个问题不大,也就是二三十万亩是毁损的。退耕还林刚才说了,总共退了1.036亿亩,现在不退了。因为退耕农民是要补偿的,现在补偿的钱没了。延安地区政府募到一笔款又退了一点。退耕这个数字比较准确。
增减平衡表。1994—2009年,耕地从19.4亿亩增加到20.2亿亩,净增8000万亩,平均每年增加533万亩。认认真真地算,国家整治多少,农民整治多少。现在我们说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现在才52.55%。将来城镇化的速度,我们也是一个核算的项目。发改委某些人说要靠城镇化来拉动经济发展,我们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为经济发展创造新增就业,有多少就业就转移多少农民。城镇化是结果,而不能像墨西哥、巴西、印度那样,领导人头脑发热,让大批农民进城,一旦进城了,没有那么多就业,就形成贫民窟,问题就很严重,对农民、对社会、对整体都没有好处。现在我们每年新增就业1200—1300万人,去掉700万大学生,能给农民提供的就是400万人左右,我们农村剩余劳动力在8000万—1.2亿,就是按照400万人一年,也起码要20年以上。所以,要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推进城镇化,而绝对不要冒进,绝对不要大跃进。城镇化的速度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很复杂,这个项目我们准备在2015年完成核算报告,现在还在做。
审批用地,大致上分两大类,第一大类叫做城镇建设用地,第二叫单独选址建设用地。单独选址建设用地分为交通运输、水利设施、能源用地。城镇用地包括商业服务、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和服务、交通运输。这些数字我们把它单独都整理出来。基本上城镇村建设用地占60%左右,单独选址,就是高铁、机场这些占40%左右。大家看看基本上是这个样子。2011年审批建设用地917.5万亩,其中农用地占用615.8万亩,占用耕地379万亩。所以,不要误解审批用地都是耕地,不是的,有些不属于耕地。特别是单独选址的基本建设用地,像高速公路,高铁,经过的山区,占了地,但是不是耕地。所以,审批中耕地的比例大概在40%—46%。一笔一笔都要算清楚。因为占用地的赔偿金额不同,占用耕地,政府要给的钱多,山林地给的钱少。这个账,特别是政府审批用地算的很清楚。
2006—2011年,平均每年单独选址建设用地304万亩,其中交通运输用地156.4万亩,水利设施用地63.7万亩,能源用地37.3万亩。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单独选址用地审批程序比较严格,虽然有改进的余地,一般来说浪费土地的现象并不十分严重。而且一年也就是用300万亩。这里是详细的数字,分类的,主要交通运输是大头,咱们修高铁、修高速公路,占用的比较多。
城镇建设用地,就非常有趣了。城镇建设用地里边最大的头是什么呢?是工业仓储用地,占40—45%。住宅用地就占18.5%,2006年是18.5%,2011年是25%。所以,大家惊呼盖这么多房子,哪里有地呢?实际上盖住房用地占的比例远远小于工矿仓储。商业服务用地每年是67万亩,工矿仓储227万亩,住宅139万亩。全国住宅一年也只用了140万亩。公共管理用了71万亩,什么东西叫公共管理呢?市政府大楼、大广场、大马路、花园。交通运输用了38.1万亩。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工矿仓储为什么用了227万亩,用这么多?主要是开发区,所有咱们现在说的“鬼城”、“睡城”基本都是开发区。我们把所有开发区的数字全部收集起来,不像话,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开发区,都在这本书里面有列示。要这么多开发区干什么?地方政府说圈一大块地,招商引资,开发区的地就拿出来了,最后有那么多外资投入吗?很多都放在那里。国有建设用地,大家看一下,真正查出数据来,你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甚至到供地总量,现在是889万亩一年,等于是900万亩,工矿仓储用227万亩,其中一半以上是开发区用的,开发区是最没效率的。商业服务63.9万亩,住宅用189万亩,普通商品房用155万亩。
廉租房,所以这次我们专门算廉租房的账。2006年、2007年、2008年,廉租房在国土资源部拿地是零,说亲民、爱民,廉租房取得成果,但是土地是零。这就说明你是假的。因为廉租房是完全走另外一个途径批地的,是不要钱的,但是手续非常严,一般人批不到,居然是零,国土资源部没配合。现在保障房又是一个大忽悠,什么叫保障房?原来我们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这个是按照产权来分的,廉租房就是完全没有产权,只能租不能买卖。照顾穷人。商品房是100%产权,中间属于部分产权。我国香港就是公屋、居屋、商品房三种,北京现在有26种房,什么意思?腐败,把简单问题搞得复杂了,才能贪污。全世界各个工业国家用于廉租房的开支占政府行政开支2—3%,我们中国是0.18%,如此“照顾穷人”,贫富差距能不大吗?到2012年来了一个大跃进,就是我们在一年之内要盖保障房1.4万亿。什么叫保障房?我们经过调查,保障房包括铁路员工宿舍,医院大楼,留学生开发区,市政府、省政府集资建房,这些东西放进去,有没有照顾穷人? 1.4万亿有三个不可能,第一是资金不可能,第二是土地不可能,第三是产能不可能。吹了大牛,1.4亿改成1.3亿,再执行几个月,1.3亿改成7000万,再执行几个月不提了,就溜了。
需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要能够经得起检验。你不要让手下的司长、处长去检验,应当让我们这些教授独立检验,查你的账。最近,习近平的讲话里面明确讲,要大力增加土地供给,大力兴建廉租房,照顾弱势群体。这些数字讲起来让人不可容忍——好多年,廉租房用地数量是0、0、0,最后出来一个数字,全部占用900多万亩地,只拿出9.2万亩,成何体统?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是118万亩,什么东西?政府大楼、大广场。我们说这个需要减,各地政府都说没问题,我们一定减,因为广场和大楼都盖完了。现在,中央规定三年之内不准盖楼堂馆所,各地政府没有压力,因为该盖的都盖完了。现在也不盖了,土地一下子就省下来了。只有水利设施、交通用地,这个是不能减的,不仅不能减,还要增加,要增加对水利设施供应。
城镇面积扩张。从2000—2011年,胡温两届政府执政期间,城镇建设面积从3366万亩增加到6540万亩,增加了94%,人口只增加50.4%——这两个应该同步增加,甚至应该是城镇人口增加的速度高于城镇土地面积扩张——城市的承载力高,你可以往高处发展。同样一个平方的土地,你可以多盖几层。但是城镇面积扩张比人口高了几乎一倍。1996—2010年,全国建设用地面积增加7410万亩,增幅每年是16.9%,年均增加529万亩,其中全国土地供应量645万亩,比2009年增加83.8%。
城镇建设面积平均每年增加7.41%,城镇人口每年增加3.97%。这就说明城镇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低在哪?低在开发区上。如果我们把开发区的数字扣掉就正常了。什么地方利用效率最高呢?住房。凡是开发商批到一块地,它每个角落都用了,开发区是一片一片的放在那里,因为属于政府行为,不掏钱——这个很恶劣。所以,该交给市场的要交给市场,新一届政府说要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上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如果交给政府,大手大脚,一块地多少千亩,名义叫做开发区,实际上现在是撂荒。而且豪华的政府办公大楼,大广场、大马路、大厂区,没有实际效果。这张表就说明城镇面积增长速度是8.8%,人口增长速度是3.1%,这是一个大问题。
工矿仓储用地是最多的。按照国际统计数据,工业用地占城镇总面积15%左右,可是中国许多城市工业用地占比超过25%。有些城市超过35%,这就很不一样。每平方公里土地承载的GDP,也就是国土经济密度,中国是美国的1/5到1/4,太低了。从城镇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来说,大城市土地实现工业产值每平方公里只有几亿元,美国、日本同类城市每平方公里50亿元,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我们中国人多地少,但是在仓储用地上大手大脚,比美国、日本阔气得多。什么原因?政府干预,搞开发区。保护耕地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工矿仓储用地的严格管理,我们只要改变工业仓储用地审批规则,完全可以把工矿仓储用地规模减少25—40%,也就是从287万亩减下来,再加上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118.9万亩,减少25%,一年可以省101万亩土地,这不费任何力气,只要改一改审批规则。而且我们跟国土资源部门讨论,它们完全赞成我们的观点,开发区浪费土地太厉害,多少年之内消化不掉。现在农民又回去重新种,但是种也是临时种,不知道哪天又弄回去了。
第二个问题,农业单产。大家都知道在1991—2011年20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1.9亿亩,但是粮食作物播种减少2616万亩。粮食作物中稻谷播种面积下降3199万亩,小麦下降1亿亩,玉米大幅度上升,因为地还得种。这就产生下面一个问题,我们说的粮食安全究竟应该是什么定义?1995年,播种面积当中有73%是粮食,2011年是68%。粮食播种面积是逐年下降。我们粮食够吃了,单产上升减轻了耕地压力。每年平均稻谷减少190万亩,小麦减少500万亩,烟叶减少25万亩,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袁隆平的水稻现在还在逐年推广,它产量高了,粮食够了,现在收获季节许多地方产生了卖粮难的问题。丰收的时候仓库真的装不下了,中间的时候粮仓肯定要空一些,这是正常的。
究竟哪些地方土地利用效率最低?现在的人口农村和城镇差不多,但是农村建设用地是城镇的四倍,真正空置率最高的在哪里?在江浙、珠三角、长三角的农村。有了钱了,家里盖四层楼。我们去调研,说四层楼可以住多少人呢?你们全家人回来住满吗?住不满。能不能全家人回来?不能,因为每家人都有一栋楼,作为财富和兴旺发达的象征,盖了小楼,但是不知道谁住。而且从设计理念到土地使用都成问题。但是,城市用地紧张和农村用地粗放同时并存。作为一个国家,要有领导艺术,应该引导农民更好地使用他们来之不易的财富。2013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超过4.7亿亩,城镇用地是0.5亿,独立工矿0.5亿,村庄用地2.5亿。农村空闲住宅面积约占村庄建设用地总量的10—15%,人均居民点用地全国平均229平方米。很紧张的珠三角、长三角人均用地也达到200平米以上。这就是说我们现在宅基地里面,宅基地占居民点用地56.3%,其中只有25%,就是56.3%的25%是真正的住宅,剩下是菜园子,菜园子就是自留地,就一直没有纳入统计。所以,这次搞清楚了,如果没有卫星拍照片,你永远搞不清楚,有了卫星了,张三、李四的都认走了,我们标注一下。
在集镇和村庄又存在形态、布局、用地散乱,用途与功能配置不合理,生产、生活功能配套缺失,用地低效、闲置普遍等现象。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理应伴随农民居民点用地减少并没有出现。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接近19万平方公里,是同期城镇建设地2.4倍。普遍存在农村空心化和住房闲置。
全国宅基地1.3亿亩——相当稳定,这些年没少,但是2.6亿农民工进城了。大家看宅基地的数量,内蒙古每个人有多少?总数500万亩,人均最多。各个省不一样。内蒙古人均是1089平米,为什么呢?他带养牲口的,但是那块地是属于他的。北京是396平米,上海是276平米。宅基地里面有相当一块是自留地,是菜园子,不是房子。容积率农村肯定是低得一塌糊涂,城市是0.42,农村是0.26。2001年,城镇住房面积从1500万亩增加到2044万亩,净增36.3%。城镇建设速度、面积增加远远超过了住房,这块增到哪去了?就增到开发区去了。农民住房占地面积比城里人多2.25倍。这个有合理的地方,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节约。城乡人均占地差别,一年数字是2.2倍—2.3倍。
我们现在要节约用地,必须既抓城镇也抓农村,双管齐下。由于城镇用地上升速度过快,重点应该放在城镇,在抓城镇土地节约的时候,重点在工业企业和仓储用地,重点中的重点在开发区。
下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农民工现在有2.6亿人,其中有多少外出的,多少单身外出的,多少举家外出的。如果说我们给农民工城市户口,从此不再叫农民工,这是我们的前进方向——没有理由去歧视农民。我们祖宗往上推三代、五代都是农民,不就是早一点晚一点嘛。为什么来一个农民工?为什么农民工不能拿到户口?我们现在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就不要说了,非常艰苦,57%住在宿舍、工棚和生产场所,38%的租房,只有0.9%买了房。农民工的孩子在城里读书处处受气,要交走读费、借读费,一交就是几千、上万。为什么要欺负农民?能不能给农民工以一视同仁的待遇?
为什么一直不能解决农民工户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了一个报告,认为解决一个农民工户口的成本是8—10万元。2.6亿农民工,每个人10万元,就是26万亿,等于GDP的一半,这个事不能做。
第一,城市中学、小学每个人花多少钱。第二,五险一金。第三,城市居民住房每人每年平均三万多。第四,城市基本建设、修地铁一年的专项建设费用。 再往下算,低保城市高、医疗补贴城市高、城市管理费用每个人400—500元,等等。
如果分十年逐渐解决农民工的宅基地,每年可以增加耕地110万亩,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为整个宅基地1.3亿亩,以亿为单位,拿出100万亩来不成问题。
下面一个更大的问题,现在我们动不动就说粮食自给度,这个概念是不清楚的。粮食的核心叫口粮,外围叫饲料,饲料的外围叫工业用粮。这三类是不一样的。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口粮要100%自给,工业用粮100%进口,饲料依国际市场价格决定进多少。
首先我们口粮要自给,水稻的92%是口粮,小麦的85%是口粮,玉米的8%是口粮,黄豆10%是口粮。我们把历年100%的口粮的数字全部统计起来,我们需要多少亩地呢?需要7.4亿亩地,我们现在有20亿亩,再加上复耕系数。我们说一定要有8亿亩地用法律形式保护起来,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任何时候中国人不能靠外国人的粮食过日子。饲料呢?我们做了模拟,从1%、2%、3%、4%、5%、10%、15%,最多进口15%,饲料主体就是玉米和大豆,进口15%的饲料,意味着我们要进口7000万吨玉米,有没有这个能力?会不会抬高世界粮食价格?这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大家看全球谷物生产总量,然后我们要估计各国粮食生产的潜力。事实上,全球粮食一直在增加。大家看这个表,全球从20亿吨,增加到25亿吨。粮食增产这是一个大趋势。能不能满足我们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首先要看全世界各国有多少耕地,要看各国粮食单产数量,并且有一个假设,假定世界各国充分利用他们的耕地,按照中国农民劳动生产率,他们能养活多少人,能生产多少粮食。
美国的土地世界第三,耕地是1.6亿公顷,印度面积排世界第七,但是耕地排第二,1.5亿,中国只有1.1亿。在全球耕地面积当中,中国只占8%。所以中国是用8%的面积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很了不起。和世界各国相比,澳大利亚是我们耕地25倍,哈萨克是我们17倍,加拿大是我们15倍,比我们多很多。单产稻谷中国是世界排名第八,小麦第八,玉米十四,大豆是二十。中国农民单产数量并不高,因为科学技术不如人家,人家大面积耕作。美国的玉米每公顷是9458千克,中国只有5167千克。中国玉米单产仅仅是美国的54%,差很多。美国农民无论是在资金、设备、社会水平和社会分工程度都优于中国。美国粮食单产比中国高差不多一倍,中国农民用一公顷耕地养活12.22人,美国一公顷只养活1.91个人,说明它大量的地没有用。如果让美国农民按照中国的低生产效率使用全部土地,他可以养活20.3亿人。实际上美国人口只有3.23亿,也就是美国人有多养活17亿人的潜力。美国人就拿这个数字向联合国说我种玉米、生产酒精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侵犯非洲人利益。
全世界有大量土地可以用,加拿大的土地如果充分利用,按照中国低生产效率可以养活6亿人,他只有3400万人。你给他定单,他很高兴,他有大量的地没有用。所以,要通过国际合作来扩大贸易,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能不能说影响国际市场的粮价呢?根本不会,这种几千万吨级的大贸易是定单贸易,是在定单谈判的时候,就把价格定了,跟国际市场波动没有关系。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11%,耕地占世界11%,刚好在平均线上。为什么中国用8%的耕地能养活20%的人,你是11%的耕地还养活不了11%的人吗?原因很清楚。我们当年也饿死了人,是制度问题。你要改革,学中国的经验。当初我们那么惨,饿死好多人,很悲惨。现在我们独立自主,自给有余,非洲按照这条路走,完全可以和中国一样。
外围饲料有很大灵活性。玉米是饲料的主力军,占整个饲料消费量75.33%。我们为什么不进口呢?进口7000万吨的玉米,会不会美国人突然翻脸不给我们。我专门写了一章关于农产品贸易战的分析。首先我们如果签了一个合同,向美国农场主定1000万吨玉米——大生意啊,他有地、有机械、有设备,他有工作了。如果他们生产了玉米和大豆,美国政府说不准卖给中国人,请问世界上有谁能买他的?数量小了,你可以投入市场,这么大量,你不可能走市场。所以,美国农民只有一个办法,把卖不出去的大豆、玉米拉到白宫、撒在街上进行抗议。美国人会不会犯这个错误?不会。因为1962年,美国人犯过一次错误。前苏联派兵进入阿富汗,美国决定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农场主受到了损失。农场主所支持的国会议员大吵大闹,最后通过了法案,任何美国政府行政命令在通过之后九个月才能对粮食进出口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就算今天美国通过禁令不准向中国出口,一年以后才能生效,原来定的必须要执行。它的目的不是保护对方,是保护它们自己的农场主。有一年的时间缓冲,咱们不就是进口饲料吗?因为我们中国一亩地也没少,我们种就是了。
所以按照这个算,我们只要把永久基本农田保持住,按照2011年数据,粮食、小麦、玉米、大豆总播种面积14.3亿亩,口粮播种面积7.47亿亩,饲料播种面积4亿亩,工业用粮播种面积2.89亿亩。为了保证口粮绝对自给,要7.47亿亩农田就可以。我们在2011年的数据基础上进行调整,现在我们有20.3亿亩,保证中国口粮供给所需要的耕地只需要7.5亿亩,还不到总数一半,完全可以挑选一些耕作、灌溉条件比较好的地块,作为专业化的口粮生产基地,通过立法确定这些耕地为永久基本农田。不仅要严格立法,还要在财政、金融、税收、农机、科技方面多方面扶持。
现在我们进口大豆,一年进口5264万吨,如果不进口,我们需要4.3亿亩地。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大豆?是不是像郎咸平说的我们大豆产业全线崩溃,帝国主义要摧毁我们中国了?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也没让中国农民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现在离八国联军差的很远。中国农民不种大豆是农民的理性选择。因为在各种农作物当中,大豆产量最低,利润最低。中国土地少,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作物。进口大豆,中国东北的农民一亩地都没丢掉,他把这些地拿去种人参了,种经济作物了。中国农民生活改善了,东北农民很高兴。进口大豆做什么?冷轧一次油之后,全部作为豆粕饲料。就在最近十年中国出口大虾数量增加11倍,进口一磅大豆几分美元,出口一磅大虾是2、3美元。中国是来料加工,大量出口水产品,光水产品出口赚的钱就覆盖了大豆进口费用的40%。同时还养了猪、养了鸡。这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人为的。
我们的调整方案的基础是,第一,口粮绝对自给。第二,工业用粮完全进口。第三,饲料按照1—15%进口。稻谷的用途,84.35%是用作口粮,小麦是84.24%,玉米是64.08%,大豆作为粮食的只有14.79%。我们需要进口多少粮食呢?如果按照15%的饲料进口,主要进口玉米,进口9293万吨粮食,其中玉米7000万吨。置换的土地多少?2.5亿亩。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我们拿2.5亿亩的耕地实行轮作,在整个华北和中南地区,我们有很多土地已经不堪重负,地下水位连年下降,为了保证恢复我们中国的生态环境,政府每年进口7000万吨玉米,腾出2.5亿亩撂荒,恢复地下水位,恢复土地肥力。政府也许可以印发粮票发给农民,你原来一亩地产600斤玉米,给你600斤玉米票,但是你必须承诺不许打地下水,不许种庄稼,种红花草、苜蓿草等肥田。三年一过,我们的环境会焕然一新,而且和战略储备不相干,要打仗咱们回来种就行了。
现在有没有钱?如果按照极限方案,用293亿美元,现在我们每年外汇储备增加4000亿美元,拿出300亿,是个零头,我们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恢复我们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像湖南这样的地,污染的,一律不准种,政府给你钱。那么多外汇储备放着贬值,损失很惨重,可以拿出来换粮食。我们完全在财力上没有问题。
粮食储运,全国有一半是农民,农民的粮食是不能从国家粮库里拿,是自己保管的。而他们的保管方式还是秦始皇年代的木箱、水缸。平均每年损耗7%。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西方,建立现代化粮仓,合理存储,一年光省下来的粮食就有293万吨,腾出来的是5819万亩耕地。这是另外一个题目。
现在全国建设用地是889万亩,工矿用地占32%,居民21%,交通运输18%,住房只占189万亩,和18亿亩土地红线相比不过千分之一,有人说盖房子多了,吃粮食有问题,这完全是对数字没有感觉。按照现在来说,我们要进行调整。如果给进城农民工各种福利,要求他们把家乡菜园重新计入耕地,用十年来收回2.6亿农民工的菜地,每年可以增加114万亩。
最后看一看耕地占用平衡。我们如果把工矿仓储从227万亩降到127万亩,这是完全做的到的,不批开发区就行了,就是这么大,一年一百万亩,不批就行了。现在中央决定一个都不批了。楼堂馆所一个不准建了,很好,这个行政效率我们很欣赏、很支持,佩服。公共管理用地现在71.4万亩,减少20万亩,减下来20万亩。住宅从140万亩增加到280万亩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住房用地可以翻一番。仅仅两项调整就可以做到。同时仓储节约和这边土地整治补偿增加,按照历史数据每年占用900多万亩,每年增加1000多万亩,增加的量大于占用的量,耕地在增加,并不是减少。说18亿亩土地红线会引起危机,完全是对数量的忽视、无知导致的无谓的恐慌。如果我们进行有序的调整,把进口替代考虑进去,我们可以有大作为。
我们认为虽然18亿亩土地红线的提法并不准确,但是维持这个提法有利无害。既然提了就提了,也不要轻易就说不要。它不是一个概念问题,它提醒人们要保护耕地资源,关注粮食安全。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异常宝贵,一定要警钟长鸣,节约用地。总之,只要我们的政策对头,措施到位,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景是乐观的。
上一主题:互联网金融是上海打造全球金融中心捷径
下一主题:国企改革热情需科学机制来培育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