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新常态下成都建工永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5-05-29 09:35:40 点击率:]

  新常态下,成都建工集团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3年6月,成都城投集团董事长杨祖华调任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在中国建筑行业净利润增速逐步下降、建筑市场压力日重的形势下,杨祖华带领成都建工集团一班人和全体员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转型发展中的成都建工集团正以全新的探索与实践昂扬迈向新的征程,谱写企业发展新的篇章。

  迎接新的挑战,一方面是经济下行、资金短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是建筑领域的一场伟大革命——建筑工业化正悄然兴起。在此新挑战格局下,中国建筑行业企业该怎样应对,实现永续发展?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拓展新的市场,谋求更大发展?“互联网+”的模式在建筑企业里将如何演绎不同的精彩?近日企业家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杨祖华先生。  

  倡导“阳光、诚信、智慧、感恩”

  企业理念  

  记者: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痛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特殊形势……那么,成都建工集团如何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克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杨祖华:2014年,成都建工集团不断完善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树立正确用人观念;优选干部配强班子,持续正风肃纪;特别是在“阳光、诚信、智慧、感恩”企业理念下,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氛围。“阳光、诚信、智慧、感恩”,即企业要以此为引领,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做到“用阳光运行权力,用诚信赢得市场,用智慧创造未来,用感恩回报社会”,建筑精品工程、创造美好未来。这一年,成都建工遵循“不进则退、进小也退”的企业哲学,发扬“雷厉风行、英勇善战”的企业作风,抢占市场先机,成都建工集团实现企业总产值343.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92.6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36亿元,同比增长2.76%,高出目标值32.01%;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04.52%,高出目标值0.28%;第9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

  落实“走出去”战略  

  记者:中国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面临新时代的挑战,成都建工将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杨祖华:当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构建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成都建工要在建筑企业转型方面狠下功夫,要敢于担当,肩负起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把“一带一路”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首先,在国内寻求有资金、技术、信誉的实力企业进行合作,目前正积极与中建、上海隧道股份寻求合作,并取得实际成效。成都建工将在本轮国企改革中主动融入资本时代,树立资本思维理念,迎接资本市场的到来。其次,要抢抓机遇,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落实“走出去”战略。据新华网消息,中国已经与卡塔尔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西亚“袖珍国”卡塔尔(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举办。卡塔尔经济发达,在2010年公布的全球最富国家排行榜上高居第一。成都建工搭建“走出去”平台,将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在卡塔尔、蒙古国、马来西亚等国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第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任务,继续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推动相关工作不断深化,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建设项目成果。 

  推进建筑工业化的

  可持续发展  

  记者:随着我国建筑工业的高速发展,传统建筑存在的如环境污染、工程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建造工期较长、劳动力资源日益短缺及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等弊病越来越明显。以现浇为主的建造模式已经严重制约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成都建工集团在改变传统现场施工状况,探索建筑工业化方面有哪些有益尝试呢?

  杨祖华:为何要进行建筑工业化的转型?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预制化率在70%以上,房屋建筑领域整体超过50%,而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成都建工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文件精神,不断推动建筑工业化在成都的实施,在成都青白江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规划总征地274.37亩,总投资6亿元。其中,一期投入2亿元多,主厂房建筑面积2.2万平米,由4条生产线组成,属国内较大建筑工业化生产厂房。建筑工业化房建预制产品主要包括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楼梯、叠合梁、阳台、柱等。工业化市政产品主要包括盾构管片、箱涵、排水管道、电力管道、桥梁、井圈井盖、道路铺贴系列等。与传统的修建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方式将全面提升建筑物的综合品质。以往的建筑误差是以厘米计算,而现在则能控制在毫米级。新方式在节能环保上有明显的好处——减少用水量60%、木材用量近80%、建筑垃圾80%、建造综合能耗70%……同时,施工场地粉尘也明显降低,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建筑工业化还能带动包括设计、施工、建材等50多个关联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推进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当预制化率达到30%左右时,用工量将减少50%,青白江的建筑工业化基地在满载状态下,一年能生产满足200万平方米建筑需求的“积木”,“相应的,能节水100万吨,节电150万度,缩短工期20%。今后,我们还将与中国建筑、中国铝业等单位进行全面合作,大力加快建筑工业化发展,到2016年,成都建筑工业化生产的面积将达到400到500万平方米。”   

  国有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

  是担当精神  

  记者:一个企业要永续发展,关键在于人,在于队伍的培养。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成都建工集团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与尝试?

  杨祖华: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尤其是国有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是担当精神。要解决好为官不为、干事不实的问题,就要把“担当精神”牢固树立起来。成都建工集团给员工推荐了《匠人文化》一书,使干部员工领会到一个精髓:以敢担当的精神,在自己负责领域敢干事、干好事!对质量严格要求,对技术精益求精。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要依法治企,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首先,在建设项目管理上,思想要极大解放,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阻碍市场的坚决要改、要完善。我们在去年实施的项目管理办法上,今年又进行了全面修改、界定,项目经理、二级公司负哪些责任,界定清楚,依法治企;其次,简政放权,一些程序该简化的简化,按照企业本身的运作规律去做;第三,发挥企业家最大作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把企业带出去,让企业搞好经济建设,盈利能力下降不是好企业;第四,倡导匠人文化,做事认真、敬业。日本人、德国人做事精益求精,哪怕一个家族企业做的类似指甲刀这样的小东西都几十年不变,传承下去,精益求精做好。我认为,在熟练基础上加以改进就是创新,熟能生巧的地方,一个改变就是创新。成都建工集团从增强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增强干部队伍的贯彻执行力两个方面着手,全面建立起选人用人任人唯贤!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培养出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优秀人才。  

  2025年成都建工集团达到

  千亿企业  

  记者: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务和新生态的发展,各行各业正在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融合创新,进入到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代。成都建工集团在新常态下,如何积极应对,将“互联网+”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实现企业在新常态下的持续稳定发展?

  杨祖华: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目前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创新的重要平台。一方面,“互联网+”模式下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正在兴起,并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如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将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物联网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和人连接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连接,促进产业链的开放融合,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与经营理念结合起来,改变了生活理念、改变了经营方式。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调整,成都建工集团办公会已讨论推进信息化建设,今年年底一定要完成信息化建设。粗放增长,价值不大,我们要采取质量和效益较高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借助“互联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向国家贡献更多的税率、效率,到2025年,成都建工集团战略规划将达到千亿企业。

  面对新常态,还需用一颗平常心去保持战略定力,专心做好自己的事;要具备勇于担当的气质,不断开拓进取,看准目标干到底。我们要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顺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趋势,积极与资金、技术、信誉等方面实力雄厚的国内外企业联手合作、谋求共赢。一方面,立足成都经济建设,为促进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推动建设法治城市而贡献积极力量;另一方面,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改进人类居住、生活、工作、生产环境提供高品质、高价值、系统化的建筑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企业转型升级的新突破,尽快实现建设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不断超越用户对我们的期望,力争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