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赵云渤
沧桑岁月克艰难,改革潮头破风浪;二次创业促跨越,创新发展誓图强。60年来,广西卷烟工业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乘改革开放的东风逐步成长、发展和壮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卷烟工业坚持围绕“企业规模化、装备现代化、品牌名优化、管理规范化、文化和谐化”的发展方向,以改革图生存,以创新促发展,以品牌求突破,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行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经济效益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被到公司视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称赞为“广西新型工业化的典范”。而广西卷烟工业也在不断深入推进的改革中,最终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73.5亿元,在岗职工2200余人,年卷烟生产规模130万大箱,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元,年实现税利突破60亿元,位列“全国企业500强”、“全国制造企业500强”、“全国纳税百强”,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单一实体的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破除艰难困苦
在俳徊中前进
早年,广西一些资金雄厚的烟庄开始试制手工卷烟。抗日战争期间,广西成为大后方,外省人口大量涌入广西,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造就了广西民族卷烟工业的一度繁荣,但在桂林、柳州沦陷后,部分烟厂纷纷迁往贵州、广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广西卷烟工业得以恢复元气。其后,广西卷烟工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历经几起几落,在徘徊中曲折发展壮大。
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68年。解放后,柳州部分私营烟厂保留下来,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较快恢复生产。1955年1月,国营新新烟厂和私营新华烟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的柳州卷烟厂,年产卷烟2万箱,产值290万元。第二阶段是1968年至1982年,广西卷烟工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期间,玉林、武鸣、钟山、南宁烟厂相继建成投产,1975年全区生产卷烟20.6万箱,产值7476.6万元,实现税利4987.6万元。1981年,柳州卷烟厂进入全国大型卷烟工业企业行列,全区生产卷烟也达到53.8万箱,产值2.5亿元,实现税利1.66亿元。第三阶段是1983年至2000年。1983年自治区烟草专卖局、自治区烟草公司成立,先后关停了26家计划外小烟厂,对保留的计划内烟厂狠抓产品质量,同时进行技术改造,广西卷烟工业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996年,全区生产卷烟93.8万箱,比1983年增加43.04万箱,实现税利10.1838亿元(直属厂),与1983年的1.1299亿元比增长9倍。1995、1996年,自治区烟草公司先后成立广西南宁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甲天下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农工商一家”集约式管理。1996年至2000年,两大烟草集团每年创税利均在自治区企业中名列前茅,成为南宁市和柳州市的财政支柱之一。期间,柳州卷烟厂成为行业全国36家重点企业之一。但在上世纪末,由于两大集团“割据分治”,原料来源不稳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改造和市场开发无突破,品牌多杂乱,赢利能力不足,人心涣散,广西卷烟工业连续几年徘徊不前,在全国卷烟工业企业中竞争实力排位逐步下滑,与全国烟草强省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面临着被淘汰或者被强势企业兼并的危险。截至2000年底,广西卷烟工业共有9家卷烟厂,其中中央直属企业5家,地方企业4家,年产量30万箱规模的仅柳州、南宁两家,其他7家年产量都在10万箱以下。
二次创业破困局
改革创新求发展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所谓穷则变,变则通。2001年6月,国家局党组派有30余年“烟龄”老烟草罗毅出任广西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面对“积弱成疾”的广西烟草和全国同行加快发展的不利局面,广西烟草新任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后认为,背水一战、迎难而上、恢复发展是广西烟草的唯一出路,因此在桂平西山召开的全区烟草行业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了“狠抓基础,稳中求进,推进二次创业,实现广西烟草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制定了“在发展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前进中克服困难”的工作方针,吹响了广西烟草绝地反击的号角。从此,广西卷烟工业进入了从恢复性增长到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2001年8月,在短短10天时间内,完成南宁和甲天下两大区域性烟草集团的工商分设工作,柳州卷烟厂、南宁卷烟厂恢复独立法人资格。2002年,在短短9个月时间里,平稳完成7家小烟厂的关停并转工作,做大柳州、南宁两厂。广西卷烟工业在行业内率先进行完成小烟厂的关停并转,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赢得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针对南宁、柳州两厂制丝设备残旧、工艺性能差、厂区平面布局凌乱、生产车间面积狭窄、工艺流程不合理,严重制约生产能力和产品工艺质量水平提高的状况,进行多元化经营业务整合,清理整顿第三产业,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投入20亿元资金对南宁、柳州两厂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能力,提升了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了管理创新的开展,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牌的培育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
三是大力推进品牌整合。对全区卷烟牌号规格进行全面的整合和清理,生产卷烟从2000年的38个牌号、107个规格精减到了9个牌号、22个规格,各牌号规格价格梯次逐步趋于合理,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尤其是成功研发了代表广西形象品牌的“真龙”产品,宣告了广西卷烟工业在高档烟上实现零的突破。而真龙品牌产品连续获得的一系列荣誉,也彻底改变了区内外消费者心中广西不产高档卷烟的不良印象。
改革发展的成绩,集中体现在经济效益指标的提升上。2000年,广西全区生产卷烟72.3万箱,实现税利10.3亿元;2003年,广西全区生产卷烟98.9万箱,实现税利19.2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36.8%、138.3%和86.4%。2001-2003年,广西卷烟工业累计实现税利15.51亿元、19.58亿元、19.30亿元。广西卷烟工业也以后发展地区的身份逐步出现在烟草同行和消费者的面前。
围绕品牌做企业
真龙腾飞促跨越
2003年12月,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行业工商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广西烟草实行工商分设,广西中烟工业公司成立,广西卷烟工业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围绕市场做品牌,围绕品牌做企业,以培育和发展品牌为核心,着力抓好企业整合、管理整合、品牌整合、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开展“品牌年、市场年、管理年、创新年、发展年”主题活动,苦练内功,增强素质,广西中烟以“最具活力企业”、真龙品牌以“异军突起的黑马”身份汇入全国烟草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洪流,形成了令行业内外瞩目的“广西中烟现象”,也有媒体提出“广西中烟是中国烟草的轻骑兵”。
从管理为主向经营实体转变,把公司办成真正的公司。2004年9月,南宁、柳州两厂整合为广西卷烟总厂,与广西中烟工业公司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全国烟草行业率先实现了省级卷烟工业企业统一法人整合。2006年10月,广西卷烟总厂取消法人资格,并入广西中烟工业公司。2008年9月,广西中烟工业公司完成公司制改造,更名为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至此,广西中烟已经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的大型工业企业。期间,公司先后进行了四次机构改革,精简机构设置,实行减员增效,压缩管理层次,逐步构建了科学、协调、高效的扁平化管理体系。姜成康局长在视察广西中烟时指出,“广西中烟比较好地实现了从管理为主向经营实体的转变”。
推进管理整合和创新,打造最具活力企业。几年来,公司党组始终站在中国烟草大局的高度来考虑广西中烟在行业中的定位,不求追赶谁,不求超越谁,而是着力于通过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生产加工技术来打造一流的企业。一是推进规范化建设,结合业务整合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各类标准管理体系贯标,在行业内首家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OHSAS18001(职业健康与安全)、ISO1002(测量)管理体系“四标一体”认证。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卷包数采系统、生产指挥系统、生产经营决策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ERP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运作全过程的控制和数据集成。公司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信息化500强企业”称号。三是设立总经理奖励基金,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增收节支、QC活动、精细化管理、6S现场管理、六西格码管理、现代薪酬体系、360度绩效考核体系、卓越绩效管理等管理理念和方法得到顺利推行,成效明显。公司成为6S现场管理和QC活动的行业标准制定单位。同时,公司积极进行人力资源整合,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公开向社会招聘各类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员工开通四条职业成长通道,在公司形成了“有为就有位,收入凭贡献”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中国质量协会陈邦柱会长到公司考察时指出,“广西中烟是一家充满活力、大有希望的企业”。
做强做大真龙,品牌铸就跨越。公司党组制定了围绕市场做品牌、围绕品牌做企业的发展思路,把是否推动品牌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品牌发展思路,最终形成了“做强做大真龙”的品牌发展战略。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真龙和甲天下两大品牌的系列产品,真龙主攻中高端市场,甲天下主攻中低端市场。为了推动品牌发展,公司进一步精减卷烟牌号,提高公司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以市场为导向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实施“真龙亮剑,走向全国”,大力开拓全国市场,增强了品牌竞争力。“真龙”品牌先后进入烟草行业重点百牌号名录和前20名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名单,2007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局姜成康局长认为,“真龙品牌定位准确,比较好地实现了从区内市场依赖型向面向全国市场的跨越,真龙品牌的发展,也促进了广西中烟经济效益的提高。”
推进科技创新,夯实企业发展根基。公司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促进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继续抓好技术改造,改进优化生产工艺技术,努力扩大生产能力。投入一亿多元科研开发资金建设行业级和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科学技术学会,建立了以博士后、博士为科技带头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围绕中式卷烟的发展方向,以从“广西中烟制造”向“广西中烟创造”延伸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以课题制为主要内容的科研管理体制,开展100项专利、100篇论文、100个项目的“三个一百”工程,走自主研发、内联外引、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积极开展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科研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先后获得16项专利和3个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另有42项专利已被受理,为品牌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成功研发了7mg/支真龙(盛世)、6mg/支真龙(天韵)、8mg/支真龙(天翔)三个高香气、低焦油危害产品,标示着广西中烟在“高香低焦”中式卷烟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战略上重视烟叶原料保障,加强烟叶基础研究,建设紧密型烟叶基地,建成100万担烟叶醇化库,提高烟叶仓储水平,确保了烟叶战略储备。
推进企业文化融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非常坚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烟草、诚信烟草、责任烟草,创造了一个和谐、团结、进取、竞争的良好氛围。作为多次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企业,公司非常重视企业文化融合,使来自于不同企业和地方的员工都能坚持以行业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指导,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龙文化。公司非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累计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通过扶贫助学,救灾解困等方式大力开展公益活动,尤其是在助学方面持续开展“真龙金秋助学活动”,建立“真龙奖励基金”,启动100所希望小学建设,引起全国瞩目,树立了烟草行业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
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简单数字彰显跨越。2004—2007年,公司累计完成卷烟产量439.66万箱;实现工业产值236.4亿元(现价);实现税利总额139.43亿元。预计2008年完成卷烟产量130.75万箱;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实现税利突破60亿元。五年来,公司实现税利年平均增长幅度达26.7%。期间,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企业500强、全国制造企业500强、全国工业500强、全国纳税100强、全国青年学习型组织、广西五一劳动奖状、广西强优工业企业、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诸多殊荣。
新起点新机遇
风正帆扬写宏图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而走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正以其良好的增长态势和强大的发展潜莆?澜缢?跄俊N夜?滩菪幸档母母锓⒄挂步?肓恕巴晟铺逯苹?疲?呕?试磁渲茫?銮烤赫?盗Γ??嫣嵘??健薄⑴?ε嘤?傲礁鍪?喔觥钡男陆锥巍9阄髑?澄?⒄??贫?丝蒲Х⒄谷?旯婊??涌焱平?辈客寰?们?ㄉ璨椒ァ9阄髦醒痰母母锓⒄梗?步?肓擞忠桓龉丶?逼凇P率逼冢?缕鸬悖?孪M?9阄髦醒探?岫ú灰频匕凑杖??滩菪幸蹈母锓⒄共渴鹨约肮阄魃缁峋?每蒲Х⒄谷?旯婊???媛涫悼蒲Х⒄构酆汀肮?依?嬷辽稀⑾?颜呃?嬷辽稀钡募壑倒郏?岢忠苑⒄刮?魈猓?源葱挛??Γ?云放莆?劳校?平?笠凳迪钟趾糜挚旆⒄埂R皇前凑铡豆?痉ā返南喙毓娑ǎ??徊叫薷耐晟破笠倒芾怼⒓际醣曜迹??⑼晟葡执??笠抵贫群头ㄈ酥卫斫峁埂6?乔惺导忧亢旯鄣骺睾筒??谓樱??骱寐?闶谐⌒枨蠛偷髡??方峁沟墓叵担??骱米灾髌放坪投ㄏ蛘?掀放频墓叵怠H?羌岫ú灰频厥凳?白銮孔龃笳媪?逼放品⒄拐铰裕??徊矫魅匪悸罚?凳┕ど绦?????繁U媪?放瞥中?榷ǚ⒄棺炒蟆K氖呛葑ス芾泶葱拢?ㄉ琛把细窆娣丁⒏挥行?省⒊渎???钡墓阄髦醒蹋??础叭??柿拷薄焙?A级“标准优良行为企业”。五是继续抓好技术改造,加快进度,以“十一五”期完善提高项目为契机,实现生产工艺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六是继续抓好技术创新,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以及国家级实验室,突出做好“高香低焦”卷烟研究开发,打造中式卷烟代表品牌,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七是继续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建设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龙腾飞战烟海,再扬风帆向未来。我们坚信,在国家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烟草同行、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大力支持下,激情四溢、斗志高昂、具有亮剑精神的广西中烟人一定能再创新辉煌!
上一主题:诚信营销 创造国酒茅台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