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1号店于刚:网上沃尔玛打造未来战士
[发布时间:2009-09-14 00:00:00 点击率:]

  就像名字一样,1号店董事长于刚看上去就是个普通人。他与创业伙伴刘峻岭共用的办公室十分狭窄,没有任何装饰,陌生人从门口走过,会以为那是个茶水间。

  这与他在全球管理科学界煊赫的名声之间有着强烈反差。不过,他似乎已甘心于此,处理一些电子邮件后,他对CBN记者纳闷地表示:“现在做事,我怎么一点不觉得累呢?”

  或与创业有关?但他不是没有创业经历。早在担任全美顶级商学院讲席教授期间,他便创立过美国科莱科技,最后虽被埃森哲收购,却让他声名远播。之后他又经历多年职业经理人磨练,照理说,即便创业也没啥新鲜。

  大概与他身处的电子商务行业有关,这个正在迅猛发展的领域,几年来,一直让他惊奇。

  从管理科学家到老板

  “在亚马逊任职的时候,我曾经参与过收购卓越网,那时候,我就被这个领域的未来吸引了。”他说。于刚与电子商务结缘,大概始于他在亚马逊的任职经历。他担任过这家巨头的全球供应链副总裁。

  但后来他被迈克·戴尔挖角,成了戴尔全球副总裁,负责每年高达180亿美元的采购,似乎远离了电子商务。不过,这段经历,让他收获了一段创业友情,他与担任戴尔中国区总裁的刘峻岭相遇了。

  刘峻岭透露,他在美国开会时,迈克·戴尔亲自给他说,公司有个供应链领域厉害的华人,就是于刚。

  亚马逊看上他,不是偶然。于刚曾担任得州大学迈康管理学院讲席教授、物流运筹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他获得了世界运筹与管理科学应用领域年度Franz Edelman大奖,它素有该领域”诺贝尔奖“之称。截至今日,他为美国大陆航空编写的系统,每年仍节约着6000万美元费用。

  于是刘峻岭就主动打听,最终相见成欢。那时,刘已对电子商务有了成熟思考,正酝酿着创业计划。

  这就是两个职业经理人的缘分。“几年来,我也一直想做做发展飞快、有无限潜力的朝阳产业。”于刚说。

  电子商务正是两人共同的选择。于刚觉得,这一行业,在中国,目前还只是处于“婴儿阶段”,有很多想象的空间值得实现。比如,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超过美国人口总数。但美国网购人数占其全部人口的75%,中国只有24%多一些。而且,中国网购消费者年均消费额,仅为美国消费者的1/5。

  “这是差距,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潜力。”他说,这个领域里,面向普通大众的模式潜力又最大。

  放弃垂直模式的背后

  但是,怎么去做B2C模式电子商务又是另一回事。早在于刚、刘峻岭之前,中国已有很多类似的公司,除了当当与卓越早有名声外,以垂直模式为特色的3C类电子商务,如京东商城、新蛋、易讯等正突飞猛进。而那个庞大的综合性C2C网络淘宝,也正开始向B2C领域延伸。此外,还有更多区域性、社区性质的B2C网络。

  是延续上述同行的模式,还是寻求差异化道路?于刚、刘峻岭在充分评估之后,觉得不能延续这类方式。

  “垂直类模式,受众相对集中,市场分析与调研相对容易。而且,由于产品线集中,可以在短期内形成采购量,做到一定规模。”于刚说。但他觉得,这类模式做到一定规模后,将会遭遇瓶颈问题,比如一个做衬衫的B2C,壮大后,想转型做建材,将十分困难。

  于是,他与刘峻岭决定,从风险最大的综合性的B2C模式入手,“宁肯在起步阶段多吃点苦”,以形成差异化的特色。他认为,至少目前,包括上述多家同行在内,没有一家可以称得上综合性B2C成功企业,在一片争论中,中国电子商务模式本身,就像战国时候群雄割据一般,并未尘埃落定。

  但这是一条风险最大的路。因为,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周期长,而所需的启动资金更多,未来涉及到商品供应与管理更为复杂。

  事实验证了这些。由于他们将公司定位于网络超市,名为“1号店”,以“家”的消费理念统筹超市,因此,2007年初起步时,于刚说,一切确实非常艰难,因为“架子搭的要比垂直网络大”。不过,好在投资人对他与刘的策略选择非常认同,一直给予他们坚定的支持。

  “现在,我们已经度过了创业的风险期,进入健康的运营旅程。而且,由于吃苦在前,我们的布局,对后来者来说,反而是一种壁垒。”于刚说。

  一年增长27倍

  这得益于“1号店”的运营能力。于刚在平台构建、供应链整合上的超群能力,刘峻岭在市场判断、营销策略上的创新,已让这个店成为整个长三角最大的综合性网络超市。

  于刚没有透露公司具体营收数据。但他表示,2008年,公司增长了27倍,2009年,由于外部环境影响,仍可能增长了10倍以上。 

  “你知道么,我们有个消费者,在上面已经交易了800多次。”他说,还有个消费者一次购买18件产品。

  这让他自己都感到很惊讶,同时也有些紧张。因为这意味着,1号店必须进一步优化、完善平台建设,尤其强化物流配送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比如,1号店的后台系统,完全由刚组织的团队独立研发而成,在许多模块上适应了中国网民的购买行为。于刚说,公司线上产品已经超过2万种,未来一年,将增加到5万到10万,这将对管理尤其后台系统提出挑战。

  “我们会尽力淡化人的因素,让系统支撑起整个运营。”他举例说,不同的产品,销售周期不一,目前的系统会根据产品类别及定价策略自动调整。

  让他最兴奋的还有最新的1号店的“夜市”项目,每天晚上8到10点,系统会自动将部分产品的优惠价格以倒计时的形式设定,将那些不太习惯于晚间购物的消费者吸引过来,等于拉长了消费周期。

  而在配送方面,1号店也正在强化。之前,它已在上海青浦设立了6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但目前已经难以支撑整体运营。于刚透露,公司正在上海嘉定等多个地方沟通,一个超过2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不久有望落地。“接下来,我们也将在北京、广州设立分支。”于刚说,当然,目前这个阶段,仍会以华东市场为主。

  于刚不愿评价对手。但同时强调,在专业调研机构数据中,1号店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尤其是顾客满意度、转换率远高于同行。“100个浏览者,会有4%至5%的人成为我们顾客。”他说。

  创造顾客体验在于刚看来至关重要。他认为,这项指标是一个全过程服务概念,比如顾客上线、查询产品、下单简单、付款灵活、送货及时,如果有问题,退货又方便,而不是网络页面亲和、价格便宜、配送等单一因素。这也是他前不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中国电子商务三大误区之一。

  其他两个方面,一是以为建网站就是做电子商务,二是盲目追求流量。“这里面水很深,进来容易,成功很难。”于刚说,公司不会盲目追求流量,而是要做一条江河,持续吸纳涓涓溪流。

  对于于刚主掌的1号店运营,它的3C领域的对手易迅网创始人卜广齐前不久也称赞不已。卜广齐对CBN记者说,于刚真是了不起。 

  (如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