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兖矿向矸石山要来显著效益
[发布时间:2009-09-21 00:00:00 点击率:]

 曾几何时,矸石山是煤矿特有的“景观”。这“景观”令人头疼,惹人烦恼,却不可避免。它不但占用着大量的土地,而且是煤矿重要的污染源:下雨,污水横流;刮风,灰尘飞扬。而今,在兖矿集团,这“景观”却正在消失,它们有的换回了煤炭,有的变成了新型建材,有的改造成了花果山,更多的成为发电厂的燃料——昔日的污染源变成了新能源,为矿山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强大的电力。

  说起曾经的矸石山,70岁的南屯矿退休矿工郭继勇颇多感慨,他说:1973年建矿时,矸石山不止一个,现在的电解铝厂那儿是个大的,在井筒西侧和现在被成为“后花园”的选煤厂那儿也各有一个。下雨时,滚滚黑水常常从矸石山流到家属区,人人都得穿靴子出门。即使在晴暖的春日,出门带回一脸一鼻子灰,也是正常的。不过,那时人们习惯了煤矿的脏乱差,仿佛煤矿就该这个样子。现在好了,自从2005年以来,这个矿的矸石山消失了,一件白衬衣穿一周领子也不黑。仅2006年以来,这个矿就植树52000多棵,种草坪140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53%,连续保持“山东省环境友好企业”称号。南屯矿是兖矿集团本部8对矿井中第4个消灭矸石山的矿井。

  1981年投产的兴隆庄矿一直没有矸石山。投产时,那里的矿工就用辛勤的双手,挖出一个数百亩面积的人工湖。并用挖湖取出的土,将占地数百亩的巨大矸石山建成一座花果山,种植了梨、枣等数百种果木花草。2000年,他们又在那片土地上建成中国煤炭行业惟一的拓展训练基地。2005年,兴隆庄煤矿成为我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如今,那里已成为方圆百里人所共知的旅游景点,成为矿山新人拍摄婚纱照的常选外景地。

  2001年,兖矿本部开发建设的最后一座煤矿——济宁三号矿投产时,俄罗斯矿业研究院院士比尔森教授这样评价这个煤矿:“煤矿一般是黑、脏、乱的地方。这里却山光湖影,鲜花掩映,环境之美真让我惊讶!”中国煤炭协会原会长尚海涛,站在济三矿鸽群飞翔、鸽哨阵阵的工业广场上时,忍不住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我干了40年煤矿,做梦都想看到这样的煤矿。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从建井到投产,短短3年时间,济三矿职工在这片占地900多亩的荒原和沼泽中,栽种了18万棵树,植铺了23万平方米花草,养殖了5000多只鸳鸯鸭,2000多对鸽子。建矿至今,这个矿一直保持着“三无”特点,即:无矸石山、无落地煤、无院墙。矸石山被覆土绿化,煤炭从采煤面出来到装车、装船始终在皮带走廊密闭的环境里,取土形成的护城河成为矿井天然屏障,无需院墙。

  矸石换煤炭。自2007年12月“吞进”第一块矸石,到2008年8月完成充填使命,济三矿在集团公司首家应用的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创出显著效益:十八采区1号充填巷累计充填矸石10630立方,节约排矸费用40万元,换回煤炭41000吨,创效2460万元。同时,这项技术还“吃掉”了井下所有作业现场不可回收的垃圾,充填率达到97%。目前,矸石不上井,直接在井下充填,置换煤炭的做法,已在集团公司多数矿井实施。

  矸石发电。按照“以消化全部低热值燃料为目的,热电联产,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的电力建设思路,集团公司投资10.8亿元建成全国目前最大的以煤泥、煤矸石为燃料的综合利用电厂9座,合计装机容量527MW,年消耗煤泥、煤矸石100余万吨,节约能源67.5万吨标准煤。截至2007年末,累计消耗煤矸石1150余万吨,发电10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70.8亿元,创利润7.3亿元。利用电厂余热发展集中供暖面积已经达到260万平方米。

  矸石制砖。建成5家煤矸石建筑材料厂,设计规模年产2.4亿标块矸石砖,年消耗煤矸石100万吨。2007年6月,鲍店矿矸石烧结多孔砖厂投产,一年可吃掉30万吨矸石,年产1亿标块空心砖,年产值1600万元,安置就业180人,年减少矸石占地21亩,年节约煤泥煤矸石排污费400万元。该矿矸石山的三分之二已经用于矿井回填、铺路,剩余部分年内将被全部消化掉。以后每年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仅这个砖场即可消化一半。

  矸石山造景。利用煤矸石修筑公路、充填塌陷地、生产水泥建材,实施矸石山造景工程,全年平均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740万吨。在建成兴隆庄矿矸石山人造景观的基础上,又完成济三矿矸石山造景示范工程,被列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累计利用煤矸石4000余万吨、粉煤灰49万吨、工业炉渣28万吨。2004年以来,集团公司的固废综合利用率一直保持100%,实现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利用。

  矸石治理塌陷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地方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塌陷地复垦科研试验,“十五”以来,集团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采用煤矸石充填复垦工艺,对塌陷地进行治理,每年治理面积均在400公顷左右,累计充填治理塌陷区2100多公顷,复垦土地400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采取挖深垫浅等技术,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充填塌陷区,综合治理土地塌陷。“兖州矿区开采沉陷控制与治理技术”获第三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                (陈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