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科技创新“联合舰队”扬帆江苏
[发布时间:2009-09-25 00:00:00 点击率:]

国内首个激光显示产业基地落地南京、154名院士构成江苏技术创新“智囊团”、1295个产学研合作载体遍地开花……眼下,江苏各地企业纷纷攀上科技“高亲”,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产学研共同体,成为助推全省创新型经济起飞的“核动力”。 

  

  笔者从江苏省科技厅了解到,“十一五”以来,全省实施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16000多项,其中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505项,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43项,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实现产值6000多亿元。 

  国内外科技资源竞相汇流

  当前,江苏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向规模产业转化,是全面提升江苏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校教育与科研的生命力在于走出“围墙”。因此,“校企牵手”成为双方共同的渴求。江苏省政府先后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联姻”,吸引了国内外优秀科技资源竞相汇流江苏。 

  打造产学研“联合舰队”,使江苏省逐渐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和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热土。截至目前,全省企业与省内外941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中科院应用类研究院所几乎都与江苏开展了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合作项目近1000项,去年项目产出规模首次突破200亿元,今年有望提前一年实现300亿元的院省合作目标。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项目达266项,全国最多。2009年省科技计划立项135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有11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3%,“两院两校一集团一系统”的项目占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的36%。此外,全省的产学研合作工作视野和范围正逐步由国内转向国际,与30多个国家的我驻外使领馆、40多个国外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范围不断拓宽,科技合作层次不断提高。 

  高科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日前,海安工业园区与南京理工大学数字城市发展技术有限公司、英国SCOT LIFT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8.5亿英磅,启动“城市资源计划”、新能源等两个产学研产业化项目,涵盖泊车静态交通系统、亚健康复原康复项目、城市电子结算中心系统等,可有力推动海安工业园的产业升级。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产学研合作催生着该省高科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近年来,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江苏在前一轮科技创新中已经成功培育了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新型环保装备等“四新”产业。在新兴产业牵引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每年保持30-4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碳纤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液晶显示器、兆瓦级风力发电叶片、超高压输变电控制等一大批经过国家长期科研攻关、代表我国科技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在江苏实现了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 

  今年以来,金融危机余威仍在,但是江苏省的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型环保等新兴产业仍然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在新一轮调整与竞争中已居有利地位。1—8月实现产值4932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37%,其中新医药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领跑全省各行业;新能源在连续三年倍增的基础上,仍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光伏、风电等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市场占有国内领先,高技术新兴产业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面对金融危机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态势,江苏省科技创新又迅速谋划下一轮发展,努力抢占未来产业战略制高点,确立创新发展新优势。智能电网、传感网、纳米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一批重大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性产业正在孕育萌发。其中,中国传感信息中心开始建设,江苏省智能电网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已建立,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江苏试点的科技创新工作开始部署。 

  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催生新的机遇和新的技术革命。在危机中抓住机遇,通常会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据省科技厅介绍,通过目前迅速增长的新兴产业和正在大力培育的未来新的战略产业,江苏将大幅提高“三个比重”: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大幅提高,今年有望突破30%,到2012年提高到35%;二是新兴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幅提高,目前已经达到37.4%,2012年有望更高;三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产值占工业比重,去年达33%,今年将提高到40%。从而引领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有效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企业自主创新“内力”大增

  “‘联姻’,使宜兴企业站在了尖端技术的前沿。”宜兴市科技局局长潘泉华说。如宜兴环科园靠产学研联盟、工程设计研究中心等载体,正在培育一支向世界环保科技高峰攀登的团队。目前,已研究出国内最先进的“变废为宝”的技术。

  通过各类科技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引导,企业创新“内力”在不断增强。有三个“80%”很说明问题:全省80%以上的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80%以上的科技经费投向企业,去年企业研发投入达440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80%以上。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创新产出大幅度增加,企业专利申请量每年增长60%以上,今年1-7月企业专利申请同比增长40.5%;企业授权专利同比增幅65%。 

  建立自己的研发“大脑”已成为不少企业搏击市场的“法宝”,像江苏(沙钢)钢铁研究院、扬子江新药研究院、尚德光伏研究院、龙腾平板显示研究院、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等企业重点研发机构,雨后春笋般“冒出”;同时,一批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骨干企业,也相继与高校科研院所“结亲”,建立了500多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142家企业院士工作站,目前全省40%以上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另外,自主创新产品开发力度也在加大,“梦兰龙芯”笔记本电脑等15项产品跻身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名单,法尔胜集团等10家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均居全国前列。 

  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效应凸显

  不到30毫升的白色液体中,悬浮着一个个蓝色微小颗粒。只需用微创手术把颗粒精确送入指定的毛细血管,便可阻断癌细胞营养供应,从而治愈肝癌、肺癌等器官癌症。这一奇迹,就发生在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里。 

  落户“生物谷”仅3年的无锡迦俐申生物医药科技公司,是这一奇迹的创造者。留美博士姚飞,则是这家企业的“掌门人”。那些蓝色的微小颗粒,是公司自主研制的器官癌瘤细胞栓塞剂产品——广泛运用于微创介入治疗的PV材质血管栓塞剂。

  近年来,江苏省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以新兴产业为载体,广纳海内外科技人才,加快形成创新集群优势。自2007年以来,全省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44个,团队所含人员总数达2335人。其中,生物与医药领域占30%,成为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热门领域。 

  “江苏拥有直接服务企业的高校院所科研人员15000多名”。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今年春天,江苏省实施了科技服务社会的“校企联盟”行动,组织省内外1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近2000个主要学科与3000多家企业结对合作,建立了3500多个校企联盟,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从松散型向建立稳定长效机制转变,更多的专家教授活跃在车间田头。 

  “无锡530计划”、“姑苏人才计划”……这些已叫响名号的引才计划,正愈来愈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据介绍,目前江苏省已引进两院院士、外籍科学家、海外高层次留学生人才近400名,培养创新学者、科技企业家200多名。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8800多人,柔性引进人才3万多人,为高校及企业培养人才7万多人。人才引进和集聚的“井喷”,使江苏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