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经销商经典操盘案例(二)
[发布时间:2008-03-12 00:00:00 点击率:]

案例二:不知名企业买断经营

 

  天津真德商贸公司的王一兵经理有多年的糖酒经销经验,目前公司有200多个产品,是13个产品的总经销,其中也不乏名牌产品。无论渠道还是终端网络,真德商贸公司在天津的影响都是相当大的。王经理认为,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谁更强大谁就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经销商为什么总在厂家和终端之间两头受挤,原因就是商家相对较弱。

  近几年,糖酒生意的利润越来越少,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向上游发展不失为一条新路。因为有现成的渠道网络,做一个买断产品不成什么问题。

  2002年,王经理找到天津津酒,与厂家合作开发了一款中低档产品。王经理认为,做地方酒厂的买断产品有以下几项好处:第一,不用付大笔的买断费。第二,双方对对方的优势认识得比较深,可谓珠联碧合。津酒在当地有较高的消费基础,而王经理有着完善的渠道网络,产品上市和启动十分顺利。而王经理也是在区域市场上做精耕细作,不想做全国市场,所以不必借用知名品牌的无形资产。目前,津酒在天津的中低档市场上可谓一枝独秀。    

  案例三:司祥军和专营店的故事

  司祥军是山东莱芜鲁源名酒经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20世纪90年代初期,名优酒还是紧俏商品,当时的莱芜市名酒经销只有莱芜市国营糖酒站一家,远难满足消费需求。司经理瞅准市场机会于1994年在莱芜率先注册成立了第一家私营名酒经销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30万元,凭借自身的关系,他专门经销茅台、 五粮液、 剑南春等名优酒,业务主要以批发为主。 

  过了两年滋润日子,司经理感觉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自身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 名酒价格的透明化,鲁源的营业额开始下降。莱芜是山东12个地级市中最小的一个,人口仅仅120余万,在竞争对手增加的情况下,市场只会萎缩,却很难再出现大的增长。名酒消费是相对稳定的,分蛋糕的人越多,每人分得的蛋糕必然会越来越小,司经理意识到应该有所转变了。 

  经过一番筹备,1996年,鲁源成立了第一家连锁店,地址选在城东的凤城东大街(与在城西的鲁源公司遥相对应)。之所以要开设连锁店,司经理的想法是搞批发, 利润太小,又不利于打造公司的知名度,搞连锁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名气,而且零售业务的展开又增加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时扩大了鲁源的辐射能力。后来发展的事实也正如司经理当初预想的那样: 连锁店的装修档次在当时虽然是层次最高的,各项投入费用也达到了将近10万元,但连锁店当年回收成本并实现纯利5万元。 

  如今,鲁源拥有6个专营店,60多名员工,在6个专营店中绝对盈利的有4个店,年实现盈利纯利达到了50余万元,零储业务占到了总业务量的30%以上,加上批发业务现在的鲁源全年盈利纯利至少在100万元以上。 

  俗话说,“蛇有蛇招,龟有龟道”,说白了就是各自有各自的道,司祥军自己回顾这几年走过的历程,他说:“关键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零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