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搭建四道屏障 防范金融毒品
[发布时间:2009-07-18 00:00:00 点击率:]

  日前,在北京的创天律师事务所,打折股票(Accumulator)受害者首次聚会,这也宣告了“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的成立。

  “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投资人的讲述,让更多内地投资者了解外资私人银行误导、诱骗的事实与经过,揭穿他们的手段与方法,以便将来有一天碰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免惨遭其害!

  记者通过这些投资人的讲述,对他们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尽量勾画出他们遭遇“金融毒品”的过程,以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对“金融毒品”能增强免疫力。

  

  误区一 过于迷信私人银行

  

  “这些银行都是百年老牌的知名银行啊!”这几位投资人在讲述过程中反复强调这一点。

  这些千万富豪在遭遇“金融毒品”之前,印象中的私人银行是专门为顶级富人提供体贴周全的个人财产投资和管理服务,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

  因此,带着这样的过度信任,这些千万富翁对于私人银行理财顾问推荐的产品和股票坚信不疑,几乎没有对理财顾问的任何投资建议进行过怀疑和自我评估。

  投资建议:

  香港汇丰私人银行给这些投资人的回复可以让人们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行并非投资顾问,尽管我们会不时向客户转达从第三者获取的建议或与客户商讨投资政策或机会,但客户需负全责自行评估。

  

  误区二 投资不熟悉的理财产品

  

  正是基于对私人银行的过于信任,因此在面对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时,投资者放松了自我的风险控制,买入了自己并不完全清楚的投资产品。

  很多投资人当时都不清楚自己购买的Accumulator产品是金融衍生品,对于客户经理在提供操作建议时提到“以低于当时股价20%的价格买入,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双倍吸纳股票,合约一年期有效”,很多投资人并不清楚对方所说的游戏规则,仍认为这只是一种股票,只是可以较为便宜的价格来购买。

  因此很多人在被告知已经亏损千万时,才回过头来仔细研究这款产品是一种金融衍生品,然而已为时已晚。

  投资建议:

  不熟不做,这是几乎所有的投资大师坚信的投资信条。

  

  误区三 英文开户文件照签不误

  

  那天到场的五位投资人几乎拿到的都是英文的开户文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份私人银行的开户文件中,提示了各种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

  “他们给我们看的宣传资料是中文的,而给我们签署的开户文件却全是英文的,很多页,现场没有人给予明确的解释,只是在需要签字的地方作了标记。”一位投资者说,“银行客户经理会说这是开户的例行手续,这时候,绝大多数客户都不会去看具体内容,一是因为英文看不懂;二是因为太多了根本无从看起;三是只要在银行开户都是必须要签的,除非不在银行开户,看不看都没啥区别。”

  投资建议:

  需要签字的文件一定要仔细阅读,尤其要认真关注风险提示的内容。如果是英文的,自己看不懂,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翻译以后才决定是否要签下你的名字。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知情权,不要随意放弃,那是对自己财富的不负责。

  

  误区四 过于依赖投资顾问

  

  尽管这些千万富翁在自己熟知的领域都是精英,但是对于理财尤其是一些陌生的理财产品缺乏起码的认识。因此他们把这份信任留给了私人银行的投资顾问。

  一位投资人在反思自己的投资行为时表示,就是过于信赖银行的承诺,过于信任投资顾问了。原以为这些投资顾问会提供专业的建议,为我们的财富保值增值。但结果却让我们损失惨重。

  投资建议:

  包括专家、投资顾问在内提供的任何投资建议都只能作为一种投资参考,最后做出决策,都要投资者自己进行评估。

  (摘自《北京青年报》吴琳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