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A股进入“繁荣”与“危机”并存时期
[发布时间:2009-07-26 00:00:00 点击率:]

  上证指数在创下3221点新高之后,出现了震荡走势。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经济已经好转,但加速放贷带来的资产泡沫正冲击着宏观调控的部署,货币政策可能正在出现微调。此后行情能否走高,还需要微观实体盈利恢复的支持。  

  资产泡沫挑战宏观调控  

  今年以来,A股市场涨幅接近75%,市盈率达到近40倍水平,接近A股估值中枢的上限。而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房价较2008年显著回升,其中北京进入3万元时代,而深圳关内房价也接近甚至超过2007年的最高水平。资产价格泡沫逐渐显现,而在这些泡沫背后是超大规模流动性的身影。

  在流动性开始出现泛滥趋势的背景下,国内的宏观调控也面临着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保增长需要人为的推动,那就是放贷,但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投机性显现,过多地投向了虚拟经济中;另一方面,则是过度放贷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制造另一个危机。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不会变,但其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市场风险也将由此增加。事实上,定向央票重出江湖,已经可以视为对近期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过多的一种惩罚。从内部流动性来看,其布局可能会发生微调。 

  宏观经济与微观实体显著背离  

  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快速反弹态势,当季GDP增速已接近正常年景水平。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长趋势即使没有进一步政策刺激也会延续下去,因为当前去库存冲击已经结束,而去过剩产能化冲击还未开始。

  不过,当前的经济回升态势是政府强力政策刺激的结果,经济最重要活动主体企业由于产能过剩限制,大部分经营状况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以下,企业效益仍难以有效提升。当经济内在活力不强,增长只是政府刺激结果的情况下,宏观和微观表现已经出现背离现象。

  分析人士认为,微观效益改善和宏观经济向好之间存在1年时滞。政府扩张政策通常作用于基建领域,刺激作用点通常不会在制造业上,故企业整体效益改善存在时间。若这是一个合理解释,那么在这一年时间里,A股的估值基石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夯实,而且还充满不确定性,当流动性高速扩张不可持续而货币乘数又无法放大时,A股就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非充分就业式增长急需改观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就业将会出现积极的苗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增加,二季度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比一季度增加了378万人,增长2.6%。其中,东部地区增加56万人,增长1.6%;中部地区增加80万人,增长1.8%;西部地区增加242万人,增长6.5%。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表示,就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压力仍然比较大。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经济仍未全面复苏,或者说回暖的程度不够,企业开工不足导致的就业形势严峻局面依然难以改观。

  在我国经济还未真正实现转型时,进出口的黯然失色,对就业的影响非常大,而失业率的上升对消费的牵制也是可想而知的。此外,应该看到,失业率的上升对固定资产投资也可能产生抵制作用,由于居民部门收入的下降,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消费也将明显降低。而事实上,就业的缓慢复苏和居民收入的下降已经与目前的高房价形成了鲜明的背离。如果就业和收入水平无法在经济复苏中得以改善,目前迭创新高的地价和居高不下的房价将加重人们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这或许也是目前多数投资人不愿将股市看得太远的重要原因。

  (摘自《中国证券报》 贺辉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