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抵御外部环境变化应对能力
[发布时间:2008-07-04 00:00:00 点击率:]

中国人民银行在不久前发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呼吁,外需减缓,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服务业发展,以提高经济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引发我国外需减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仅打击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还造成了对实体经济的损害,这一影响将波及我国经济。 

  去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大动荡,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有可能推动利率上升(在通货膨胀压力下,美联储持续降息亦有停止迹象),造成信贷市场紧缩,部分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外,资本市场大幅下挫,财富负效应也会抑制消费者支出,投资和消费的萎靡势必会拖累经济增长。

  尽管次贷危机本身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次贷危机透过引发金融市场大震荡构成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必然会波及到我国经济。

  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口导向型政策对我国经济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功不可没。其中,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和经我国香港到美国的间接出口一直占到我国出口总份额的30%以上,且在大部分年份中,对美国和我国香港市场的出口之和要占到我国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2000年,我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14.5%,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裂导致经济衰退及“9.11事件”,我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一下子降为负的0.1%,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我国出口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度究竟有多大。

  自2001年底加入WTO后,尽管我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逐步减少,改为依赖全世界(包括欧洲、日本及其他国家),但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仍起主要作用,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14.5%上升到2007年的21.5%。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整体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各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更大挑战。其中,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下行风险也在增加。加上,我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导致了2008年我国的出口形势颇为严峻。

  尽管我国目前贸易顺差过大,出口下滑可以适当减少顺差,但出口在经济增长中进而支持就业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以弥补出口减少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确保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明显偏低。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62%,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8%,但我国却不到50%。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出台,虽然消费增长有所加快,但从2000年到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终消费增加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之比)仍由63.8%下降至39.7%,但同期资本形成的贡献率则从21.7%上升到38.8%。囿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短期内难有实质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很可能仍然是一定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已是当务之急。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在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等各项体制性改革同时,需要通过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其收入,提升其消费能力。特别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如住房、交通、学校、医院的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减少支出就是增加收入,特别是政府在住房、教育、医疗领域增加公共支出,有利于改善公众未来支出预期,有利于增加当期消费。政府公共支出增加的同时,中低收入者可以将增加的收入投向更高层次的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可谓一箭双雕。

  对中高收入人群而言,重点是提升其消费倾向,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更好地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消费型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与发达国家消费结构相比,我国的服务消费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应采取包括税收在内的综合措施,大力发展房地产和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旅游、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等服务业,促进消费总量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

  (人行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