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哪都危机了 玩啥出境游啊
[发布时间:2008-11-13 00:00:00 点击率:]

  “8月份,前往亚太地区一些旅游目的地的中国游客人数下降逾20%,这引发了旅游行业的担忧: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源头,中国经济的放缓,可能会加剧全球金融危机对该行业的影响。” 

  

  临时变卦:

  计划好的出境游改国内游

  

  王小宇今年11岁,上小学五年级。最近,他有点闷闷不乐。“妈妈答应放寒假带我去日本玩,可是她说话不算数……日本游换成了海南看海,妈妈不讲信用。”小宇撅着嘴向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小宇妈妈打退堂鼓也跟“经济”二字有关:“这不是赶上全球经济危机吗,咱老百姓过日子省着点吧,去海南看海也不错,在国内消费多好啊。日本游过段时间再去也行。”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个有出境游想法的市民,像小宇妈妈这样推迟出游或者选择国内线路的不在少数。 

  在十一办完酒席的李小姐,本来想和老公去东南亚度蜜月。报名费都交好了,但家人劝他们近期不要出国。无奈,李小姐和老公退团,选择国内游。“没办法,刚结婚还是省点钱吧,经济危机来了,咱们提前过过紧日子。” 

  

  刺激消费:

  国内游降价市民开始“抄底”

  

  出境游有所放缓,反而推动了国内游的增长。 

  华东五市+乌镇双飞6日最低报价1180元,海南休闲纯玩团双飞6日2680元,成都、九寨、黄龙、峨眉、乐山四飞八日4050元……旅行社纷纷抛出国内游最低价格救市。 

  市民李丰先生打算在11月开始带薪休假,最近特别关注国内旅游各条线路的报价,发现十一黄金周后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调,甚至达到了历史最低。 

  “11月沈阳进入冬天了,我想去海南走走,感觉应该不错。十一之前海南的报价都达到了4000元以上,但现在2000多元就能走,差距可真大啊,所以我提前报名了。”李先生说。 

  近期,像李先生这样在旅行社打出最低报价时“抄底旅游”的市民很多。 

  “金融危机的到来让旅客们都捂紧了自己钱袋子,但现在看来低价格的促销是有效果的。”沈阳市某大型旅行社市场部经理告诉记者。 

  几乎所有国内旅游线路价格同时降价,降幅10%—50%不等。 

  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产品降价只是救市短期行为,从长远考虑恢复市民出游热情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捂紧钱袋:

  老年人选择在家猫冬省钱

  

  “现在经济啥的都不景气,咋能让孩子花那么多钱供我们出去玩呢!”65岁的刘阿姨今年65岁,由于老伴刚刚过世,想和自己的老姐妹搭伴去海南旅游散散心,虽然海南游降价了,但她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出游计划。 

  原来,刘阿姨的儿女每年都会给老人安排几次旅游,以尽孝心,让老人开心。现在老人觉得儿子经济压力大,不想给孩子添负担,准备放弃行程。 

  每年十一过后,都有许多老年人错峰旅游。老年团是往年这个时候最火的项目,但是今年,懂得未雨绸缪的老年人舍不得花钱旅游了。 

  “在家猫冬也挺好的,实在想出去走走就让儿子开车在省内转转。”刘阿姨对记者说。 

  

  重新洗牌:

  中小旅行社被挤下旅游车

  

  王月秋是某旅行社热线接待员,往常早上9点开始,咨询旅游线路价格的电话就不断,但10月下旬以后,王月秋感觉自己特别清闲。 

  大型旅行社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旅游市场萧条的情况下也能积极应对。但对于某些小旅行社来说,由于近一阶段出境游市场低迷,国内游竞争力又不如大型旅行社,日子难过,有的甚至被淘汰出局。 

  沈阳青年国际旅行社办公室主任童帅表示,参团游客少了,旅行社很有可能拿不到酒店、航空公司的最低折扣,在景点门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旅行社的利润也要相应减少。旅游市场的萎缩、市民支付能力的下降也会导致一些竞争力较弱的旅行社被淘汰出局。 

  业内人士分析,大半年来的困境使得中小型旅行社在团款结算等资金流上尚未完全理顺,更无力寻求进一步的扩张发展。面临金融危机时,他们的资金以及资源不足,无法争取到更多的机位以及更好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 

  “而市民在出游前也有所预计,倾向于选择质量及价格有保证的大型旅行社,对于中小型旅行社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导致以散客为主的黄金周客源,几乎被几大旅行社全部抢断,瓜分了中小型旅行社的客源。”辽宁省旅游协会分析说。 

  

  业内乐观: 

  成本提升不用消费者埋单

  

  “这几个月来,我们每周都有发团。”尽管目前产生了诸多不利出境旅游发展的因素,但不少业内人士仍对出境旅游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沈阳海外国际旅行社市场部马跃表示,虽然最近旅游市场可能受到波动,从长远看,国外相关旅游行业价格下降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等因素可能会迎来出境旅游的“春天”。 

  马跃解释说,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也对出境旅游市场十分有利,作为旅行社长远考虑并不会把价格转嫁到游客身上。 

  而被问到对于成本提升,旅行社将作何考虑时,他说,“也许会将成本转嫁给境外地接社吧。”

  (摘自《沈阳今报》 高宇 董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