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范益群:教授创业的模本
[发布时间:2008-04-23 00:00:00 点击率:]

 范益群,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虽然在教授与企业家的角色上都很成功,但他始终认为,教授对商业经营模式不熟悉,精力应该多用在科研上。等将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先进的管理体系,教授还将是教授。 

  

  繁忙的“教授企业家” 

  

  范益群,正当而立之年,已经集教授、科学家、企业家三位一体。 

  范益群在自己的每个角色上,做得都很出色。年轻的博导:课堂里走出一茬茬的学生。有为的科学家:从事陶瓷膜研究多年,参加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誉无数。出色的企业家:先后担任两家高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高层。 

  2008年3月7日,范益群教授和他的团队荣获“南京首批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称号。 

  范益群很忙,非常忙。每天,他奔波于课堂、实验室、公司,忙于学术交流、企业洽谈、实验指导。 

  如果是在国外,范益群可以不这么累。因为国外早就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的市场化形成了整套的体系,每个环节都有优秀的专门人才负责。由于“每天不知道要工作多少时间”,范益群甚至没有时间去陪妻子和孩子。但他相信,这个过程很快就会过去,“未来,教授和企业家可以分离开来。” 

  

  创业资金博士们“凑份子” 

  

  1997年12月,范益群与老师徐南平等6位博士一起,与他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共同投资50万元,成立了江苏久吾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仅仅3个月,公司就研制出我国首套大型陶瓷膜设备,当年实现利税200多万元。几年来,公司生产的陶瓷膜产品占据2/3的国内市场,使得一直垄断中国市场的国外陶瓷膜产品不得不“卖半价”。 

  “把一个技术的东西转化成产品,是一个很长很痛苦的过程。”范益群谈起创业伊始。“当时我们研究的陶瓷膜产品国内市场上还没有,虽然之前看到一些相关介绍性的文献,但是具体的生产制造过程不得而知。我第一次亲眼看到相关产品,还是徐教授从国外好不容易扛回来的。”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做这个产品。徐教授的研究初衷是希望能够把产品产业化,当时主要是想把科研成果做出来,再由市场去开发。但是到了1997年,我们的想法有所改变。开始希望国内这个产业可以由我们来主导。” 

  “对于做技术的人来说,一方面,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可以证明我们的科研成果;”范教授坦言,“另一方面,如果产品市场化进行顺利,也可以改善教授们的生活。当时有个说法‘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事实上科研人员的收入的确很低。” 

  “ 那时要么是校办企业,要么是完全私人办公司,技术入股或者是教授到企业兼职都比较少,而限制比较多。徐教授和学校做了不少沟通工作,学校最后同意了我们的想法。”之后,南京工业大学在久吾公司注册资金中投入51%的法人股,允许课题组成员以自然人入股。破例允许研究所人员在完成学校定额工作量的情况下,在公司兼职,按生产力要素参加分配,让科研人员安心创业。 

  其他的股份,则由创业的几位博士凑份子入股。“1997年,也就是只有在美国华尔街等地方才有很强的风险投资。当时我们国家不是很富裕,大家投资都讲究稳妥,而真正的技术做起来风险很大。单纯的投资者无法预估风险,而谁对技术最有把握呢?自然是研究者。” 

  “此外,因为是一个团队创业,也需要领头者。除了徐教授,还有时钧院士,一位当时已经80多岁的老人,国内化工专业的创始者,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读过书。他听说我们的计划后,当即表示非常支持。” 

  有了资金,有了领头者,这支由年轻博士们组成的创业团队开始运转。最初的研究技术成果是承担国家的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故而取谐音“久吾”为名。 

  

  “研”“发”教授一肩挑 

  

  久吾公司成立初始,财务、生产、采购、销售等相关部门也随之建立。但是博士们仍然是学校编制,真正属于公司编制的仅有几个人。“在做第一个台设备时,我们只招了3个人。”范益群谈到这个数字禁不住笑了,“现在的规模是一百多人。” 

  “创业的头两年并不顺利,可以说,技术的东西推向市场都不会很顺利。首先是,实验室的技术与工业生产的技术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要把它推向市场,用于工业化应用,过程中还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在把产品市场化,另一方面努力把企业推向社会,成为一个公众公司,而不是单纯的校办企业或者私人公司,所以必须要推向市场。” 当企业发展受到限制时,学校再次破例,同意把研究所三项技术成果、两项专利投入参股,引进校外资本,并同意对方股份占65%,给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空间。

  对于高科技产品而言,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久吾公司成功的关键词。2000~2002年,范益群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身份进行陶瓷膜的合作研究。这段留学经历,成为他事业发展的又一个节点。 

  “美国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的市场化已经形成了整套的体系。这条产业链上分工明确,教授主要是做新概念,公司或者专业研发部门负责将成果转化,而我国目前还缺少这样的中间环节。”范益群分析中美高科技产业的运作差异。“这样研究人员就要从事很多经营性工作,分散了一些精力。科研是一项需要沉下心来做的事情,极端点说‘两耳不闻窗外事’最好。” 

  当时国家给一个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教授们很希望能够把成果转化为产品,但是缺少一个平台。“我国科学发展很快,不少科学研究都处在国际领先水平。但是要形成一条真正有用的产研发产业链,还有较大难度,需要各部门协调完善。” 

  范益群对未来的研发市场充满憧憬,“10年来,国内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我们希望几年后,有专门的公司或研发部门来把更多的高科技产品推向市场。” 

  2002年回国后,范益群又参与组建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并在2006年成功控股九吾高科。“久吾是先行者,侧重于技术科研,而九思是在一个成功模式上的再发展,更多在推动技术向产业化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光是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市场化,我们还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