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一件钧瓷作品缘何价值数十万元?神垕镇“百年卢钧”钧窑的总经理卢志军说:“这主要是因为这件作品体现了正宗卢钧窑变的艺术特征,而这种窑变形式已经因失传而销声匿迹很久了。”
卢钧,是继宋代官窑之后,钧瓷发展史上又一个高峰期的代表作,在钧瓷界素有“唯卢钧可与宋钧相媲美”之说。
由于战乱,钧瓷的烧制技艺至清初时期已基本失传。直至1870年。在神垕镇窑工卢振太一家祖孙三代人的努力下,才使钧瓷烧制技艺得到恢复,并与1902年烧制成功“禹贡九鼎”,成为慈禧太后60大寿时的寿礼,后又代表国家参加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新中国建立后,钧瓷的恢复就是通过人们对卢钧的记忆而进行的。因此,卢钧不仅是近现代中国钧瓷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更是当代钧瓷总根源。
卢钧在钧瓷领域的声誉虽然很高,但由于受到“传长不传幼,传男不传女”等落后思想的影响,正宗的卢钧窑变釉色却极难见到。尽管有不少钧瓷烧造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传说中的“金丝线”、“金斑釉”等窑变艺术效果却始终未能面世。
本次被钧瓷收藏家给予特别垂爱的卢钧作品,通体金黄,隐约有黑色釉斑相间,似龙腾云间,充满帝王霸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灯光照耀下,钧瓷釉色层次分明,中间似有千万条细如发丝的金丝线上下贯穿,熠熠生辉。正是传说中卢钧“金丝线”窑变艺术效果的集中体现。
谈及卢钧这次在第六届禹州钧瓷节上一鸣惊人的原因,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神垕镇“百年卢钧”副总经理卢鹏飞如此说,恢复卢钧是他第一年去英国时就拥有的梦想。在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他亲眼看到了里面收藏的卢钧“八钉馆”、“折沿碗”等艺术作品,不禁萌生了振兴卢钧的强烈愿望。
回国后便催促其父亲把精力转移到卢钧的恢复上,经过3年多的努力,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最终使他们掌握的百年卢钧秘方得到成功实践。在“馒头窑”中,经过一次施釉,碳烧出这件精美绝伦的卢钧珍品,这也是他们一家3年烧出来的唯一一件带有“金丝线”窑变效果的钧瓷作品。
上一主题:“保增长”主要推手 “调结构”任重道远
下一主题:风暴眼中的“沙漠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