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挑起央企的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10-02-03 09:23:21 点击率:]

“我们要时刻不忘中央企业的责任”。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正是凭借这份“央企”勇于担当的责任心,闯过了全球经济激荡的2009年。全年成功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产出目标,与2008年同比增长8.6%。其中,矿冶装备主业增幅达到26%,总产值也较上年度净增1亿元,高出全国同行水平。实现利税首次跨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3%。安全环保方面也取得了无污染、无重伤以上事故的好成绩。

  党和政府对中钢衡重给予了褒奖:中共衡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企业”、“纳税大户”,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三套方案保增长

  

  “中央企业必须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中钢衡重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张耀明常给全员的提醒和告诫。该公司2009年的发展历程就紧扣中央的“保增长,保民生”使命,充分履行了“央企要勇于担当责任”的诺言。

  中钢衡重的前身衡冶总厂一直是我国冶金有色装备企业的“老大哥”。 2006年底改制重组加入到位居全球500强第372位的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后,体制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发展充满了活力。特别是在中钢集团的支持下,中钢衡重在衡阳白沙工业园购地970多亩,绘就了建设全国一流重型矿冶装备基地的宏伟蓝图。

  天有不测风云。全球金融危机使矿山和冶金行业普遍遭受重创或限产。一时间,中钢衡重新基地的建设面临停工不说,经营订货形势更是急转直下。进入2009年,他们当年的任务量还差4亿元,后来的实情是,传统市场大半年都特别的寂静。

  中钢衡重应对危机的态度是2009年最大的“亮点”。他们面对困难不是伸开双手“等靠要”,而是眼睛向内、一门心思抓挖潜,充分彰显了中央企业勇于担当责任的大家风范。员工们最感动的是中钢衡重迅速把自身全年的工作统一到了中央 “保增长,保民生” 的方针上来,提出了自己“保增长,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并认真研判形势,围绕“保”与“增”制订了三套发展方案,真正做到了把文章做细、做实、做足。

  这第一套方案就是把稳定队伍当作压倒一切的大事,保证基本运转。为全力确保4000多员工不下岗、有饭吃,他们突出的应对措施是要求全面清理手头合同,创造条件拿下常规要委托外界企业劳务协作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在外部局势很不明朗的3月份初,中钢衡重便主动站出来牵头联合众多企业,在衡阳市莲湖广场签下“共同约定”,承诺再大的困难也要“不减薪、不裁员”,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企业和产业工人;第二套是争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步。即谋划在传统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开拓新市场,瞄准进口装备加强替代攻关,保证增长率超过8%;第三套是抓住机遇求发展。即苦练内功为传统市场装备技术升级作准备,一旦需求回暖,要确保具备产值高增长至30%水平的产出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钢衡重的三套方案因考虑周全,最终使全年发展态势完全处于了掌控之中,成功实现了第二套方案并夯实了第三套方案所要求的基础。全年不仅没有发生下岗、裁员、减薪现象,而且还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人,并且吸收了编外在岗培训的技校学生600多人,为2010年新建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的投产,做好了人力和智力储备,员工人均工资也增长了近10%。中共衡阳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都称中钢衡重为衡阳的一方平安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创新思路促发展

  

  “危机”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并存,只有打破常规,才可能发现和抓住机遇,这话在2009年成了张耀明的口头禅。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口头禅没有停留在口头,而是亲自带领中钢衡重全员执着地兑现于行动,新思路、新动作也随之层出不穷,并成为企业逆势发展的强劲动力。

  2009年农历新年过后,中钢衡重的第一件大事是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即让过去一直只认为是“帮公司做事,闲事莫管”的生产分厂,按照自己的生产特点重新组合起来,带着曾经由公司集中统管的产品,从订货到出厂的“产、供、销”全部统管起来。结果出现了事业部主动适应市场、优化生产组织与卡紧制造成本等新局面,生产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以铆焊为例,过去三个月才打下1台矿山爆破打孔用的牙轮钻机的结构件,去年,因为主动实施批量化下料和自制铆合模具等,实现了一个月打6台,并且还大幅提高了钢材利用率。

  压力是产生动力的源泉。中钢衡重各二级单位压力上肩后,创新也随即进入了高潮。冶金市场限产,他们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专门生产铸件的铸锻公司迅速开发国家扩大内需的水泥机械和桥梁铸件等新领域,当这一市场有过热苗头时,他们又转向风电铸件和大型立车市场,并都取得了成功。这一块原以为冲击最大,但全年下来的实际增幅超过了10%。原来专门为国内冶金企业安装大型装备的工程公司,在国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狠抓员工素质的提升,并全力开拓海外市场,结果获得了土耳其的大宗连铸设备安装订单。金工方面则发挥自身的产能比较优势,跳出传统的矿冶行业为特大型阀门、橡胶和制糖等装备的升级,在关键部件上提供协作支持,最终广结了战略合作伙伴,培育出了一批新兴市场。此外,他们还通过改进工艺和工装等办法,使过去要靠委外协作完成的上亿元任务量转为了自制,既平衡了内部任务又节省了资金支出。如铆焊分厂就主动研究建筑行业的相关要求与规范,结果拿下了新基地大型厂房所需的3000多吨钢结构梁的制造任务。

  2009年,中钢衡重各二级单位的技术创新与攻克高难度产品制造关等方面成绩斐然。牙轮钻机事业部在国内市场不畅的情况下,积极研究南美等国外露天矿山的地质地貌,有针对性地确定技术攻关课题,最终成功走出了国门。铲运机事业部针对传统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一是抓国内矿山井下服务车、凿岩机等多依赖进口的新机种的替代开发;二是分析未使用铲运机的矿山特点,专题帮助开发适宜的新机种。现已根据西藏、俄罗斯等缺氧、高寒和矿井矮窄矿山特点,先后开发出了高原型、防寒型和低矮型等机型,拓展了新天地;三是全力推进国产化。铲运机过去为稳定整机性能,对几个关键部件一直选用成本高、国外采购周期长的进口件。去年,他们直接指导国内配套件厂家攻关,最终成功打出了质量优良的完全国产化铲运机。

  创新的“大众化”提升了竞争力,也加快了中钢衡重的发展步伐。2009年,中钢衡重实际入库大型电动挖掘机、牙轮钻机、铲运机等采矿装备,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当年新增市场订单超过8亿元,为2010年储备任务超过4亿元。全年在全球装备制造企业的铆焊结构件产量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其生产的各类铆焊结构件总产量达到10099吨,比2008年净增近1300吨,也超过了2007年的10018吨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2009年,中钢衡重在积极激活二级单位的创造性的同时,公司领导班子更是直接上阵,取得了更大的创新成就。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二。一是加快了受大气候冲击面临停产的国内一流重型矿冶装备研发制造基地,这一事关企业产能升级的项目建设步伐。建成后,电炉单炉出钢量和行车载荷将达到300吨水平,各类大中型机床齐全,且几乎是全数控化。但是,金融危机使得投资无法到位。对此,该公司没有放弃,而是积极转变建设思路,变一次性全盘开发为分期分批滚动推进,并争取集团和兄弟单位支持创新了融资方式,确保了建设投资。二是为新基地的建设储备了技术。新基地一旦投产,必须有相应的大型产品来满足产能的需要。中钢衡重领导迅速把危机的影响期当作储备技术的机遇期,并转变过去按自身技术队伍实力去选择研发项目的做法,而主动与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矿冶企业结为战略合作伙伴,直接挑战国家级的研发课题。

  据悉,中钢衡重老区的露天矿山装备定位为千万吨级,而新区的定位为3000万吨级。目前,北钢院、吉林大学、中国恩威、中冶赛迪、太钢、舞钢等,均与中钢衡重有合作项目。其中,新的超大型牙轮钻机和超大型井下运矿车均为科技部计划,现研发已取得成功,新基地开工即可投入试生产。

  

  环保工厂初成形

  

  节能减排工作是全球的热点话题,对此,张耀明毫不含糊地告诫全员:“做好环保工作不是为了应付政府,而是要切实对社会负责。”为了高起点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中钢衡重先后主动邀请中钢集团、湖南省和衡阳市的环保专家上门指导和帮助规划,并积极筹措资金抓技改。

  截至2009年12月底,中钢衡重先后对老生产区电炉、退火炉、烘模窑、污水处理等设备设施,进行了环保型改造。如退火炉用轻柴油替代燃煤、烘模窑改燃煤烘干为电热风吹干等。据统计,该公司2009年的燃煤总量由2008年的7000余吨减至了3500吨以下。新区的大型铸锻车间将在今年5月前投产,到时老区的污染源将全部关停。

  中钢衡重新区的环保方案也通过了省级评估,他们的总目标是在新老区都实现烟尘达标排放,污水“零排放”。中钢衡重现有多项环保规划获得了国家政策支持,环保体系建设也通过了国家认证。中钢集团的专家则称中钢衡重注重环保“实际上是降低了成本”。

  现在,中钢衡重厂区蓝天碧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此,来访的原湖南省副省长、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曾称中钢衡重“这就是新型工业化”,并有感而发:看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简单地看它的增长数字,而要看它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少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