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眼下汽车业内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号称“世界上最年轻的汽车公司”比亚迪与“世界上最老的汽车公司”戴姆勒奔驰联手展开国际合作,共同致力于开拓更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疆土。
新能源汽车战略提速
一石激起千层浪,比亚迪股份(01211.HK)和德国戴姆勒公司(DaimlerAG)联手事件备受业界瞩目——双方共同出资联手研发新型电动车,成立一家研发公司,其中比亚迪将负责电池和驱动技术,而奔驰承担整车开发;共同开发一款电动车产品,并创建拥有一个全新品牌。
对于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主动向比亚迪这样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伸出橄榄枝,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笑称,这是“世界上最老的汽车公司与最年轻的汽车公司之间的合作”。王传福戏言的背后,持开放态度的比亚迪意欲把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大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勃勃雄心已然显露无疑。
几年前才进军汽车市场的比亚迪无疑是国内传统汽车制造业的一匹“黑马”——3月12日,比亚迪公布2009年度上市公司年报,2009年汽车业务的营业额同比增长142.79%,达到209.91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53.18%。而德国顶级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却是有着100余年造车悠久历史的老牌企业,拥有当今最先进的造车技术,以及“奔驰”等顶级的国际著名品牌,比亚迪显然目前仍难以望其项背。
那么,作为“新生力量”的比亚迪汽车缘何如此顺利“攀上高枝”?杨昭经理表示,双方正是看好全球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才有了现在这样的合作。事实上,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意向既是建立在双方对电动车市场发展前景的预判上,也是出于双方控制研发成本的需要。
“此次国际合作首先可以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奔驰提供安全、可靠整车产品平台,比亚迪提供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形成优势互补。”比亚迪公关部经理杨昭告诉本报记者,“双方合作将为实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蓝海战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领跑全球电动车市场,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于国内外市场的商业化普及进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据悉,合作之后,各自现有的品牌和车型以及渠道等均不做任何改变,包括已经进军海外的比亚迪产品和即将进军欧洲和美洲市场的比亚迪电动车产品。
“我们很高兴能借此机会和汽车的发明者戴姆勒开展合作。”王传福诠释了双方合作的互补性,“奔驰有整车技术,比亚迪可以学到奔驰的经验、造车的理念。而戴姆勒也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得活力。”
戴姆勒公司主席蔡澈(Dieter Zetsche)则认为,双方都将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潜在的快速增长中获益,而且中国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后,欧洲汽车市场愈加重视环保技术,而比亚迪汽车刚好拥有这一世界领先的前沿技术。双方的合作是共赢的,比亚迪同样也需要戴姆勒这样的大品牌。
当前,电动汽车正处于是否能走向主流化的决定性关口。尽管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增速最快和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但至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尚未实现产业化,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比亚迪把手握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变为与戴姆勒合作的重要砝码。其以技术合作作为突破口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的全新合作模式,让汽车界看到了一条超越以往国外车企巨头与国内车企的传统合资合作道路。
毕竟,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已无可逃避。据透露,2008年和2009年,几乎所有国际知名整车企业都来过比亚迪进行交流和接触。
综观比亚迪的发展史,其在进入汽车业之前靠电池起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成立之后,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于2006年成为全球电池业的“大哥大”,占有全球手机电池市场30%的份额。于是,比亚迪进军汽车业之后顺理成章地利用技术优势主打新能源车。凭借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如今比亚迪继续保持充电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与此同时,由于在新能源领域具备可以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几乎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代名词。其已成功研发出适合电动汽车的铁电池技术,它具有高容量、高放电能力、高安全性的特点,目前已经应用在F3DM\F6DM双模电动汽车和E6纯电动汽车上。
“随着政府相关补贴政策的落实以及配套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F3DM已于3月底正式向个人用户出售。比亚迪E6纯电动车目前正在进行国家相关检测认证,预计最快明年年初实现商业化。”杨昭如是说。
探索国际领先新途径
在产业联盟方面,比亚迪一直着眼于国际化合作路径。未来的中国汽车的国际名牌应该诞生在环保和新能源等研发领域有突出业绩的企业中,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品牌联姻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牵手戴姆勒,这是中国汽车业利用新能源汽车平台走上世界前列的绝好机会。对于一直希望能领跑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而言,期待能得到更多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优惠政策,尤其在电动车领域的支持政策,力保我国目前与世界技术差距最小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
早在2008年,有“股神”之称的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拿出18亿港元购买了比亚迪公司10%的股份;而在2009年,在香港上市的比亚迪股票最高涨幅达到约650%,被彭博新闻社称为全球金融危机中亚洲股票市场上表现最好的上市公司。
然而,作为一个汽车领域的后起之秀,比亚迪汽车目前出口的比例很小,不足5%。如今,比亚迪搭上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高速路”。凭借在电池领域和制造业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比亚迪明显加快了其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的步伐,欧洲市场只是其目标之一。
王传福指出,“开发新能源车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何时做的问题。发展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新潮流。”
比亚迪与戴姆勒合作后,新品牌如何定位?杨昭告诉本报记者,双方将创立一个全新的品牌,介于比亚迪和奔驰品牌之间。产品是全新开发,还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现尚未确定。
对于双方合作后的阶段性发展规划与长远战略蓝图,杨昭坦言,由于合作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基地在什么地方建设、双方的投资金额以及投资占比尚未确定,目前阶段主要进行技术合作。尽管尚无成体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出台,但比亚迪在实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蓝海战略方面,无可争议地还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记者观察】
“被尊重”的比亚迪时代
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堪称完美的互补。
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与全球顶级企业在完全平等条件下创立新品牌,也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与全球顶级企业站在同一技术水平线上实现通力合作。
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当众多的中国车企仍陶醉于巨大销量所带来的兴奋和刺激中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首次因技术而“被尊重”。
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是一种基于双方各自核心竞争力的合作,双方都将从飞速增长的汽车市场中获益。戴姆勒在电动汽车架构方面的先进经验,将与比亚迪的电池技术、电力驱动体系方面的出色之处实现完美融合,成就一个“自主品牌——国际大品牌”合作范本,并开创一个新能源汽车的全新时代。
把自己领先的技术作为筹码与国际巨头合作,对于面临能源与环保双重压力下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比亚迪的鼎革之举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技术对等的合作新模式,有着“2025年以前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商”梦想的比亚迪打破了中国汽车业“市场换技术”的国际市场话语权困境,依靠在汽车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和优秀的市场表现,比亚迪的品牌力将会得到稳步增长。
中国汽车业含金量的提升还需要自主品牌来打造。自主品牌如何走出去?比亚迪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时候选择了与国际车企巨头合作,且一反以往国外车企巨头与国内车企的传统资本合作方式,令记者肃然起敬。
这是一个技术为王的汽车时代,要成为市场的真正跨越者,一直秉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发展战略的比亚迪,显然值得众多国内汽车企业借鉴和学习。
下一主题:双良热电余热回收节能系统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