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国内私人银行热推合伙制PE产品
[发布时间:2010-07-24 17:15:59 点击率:]

  “我们在全国做了20多场推介会,反响很好,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如江浙一带、珠三角地区。本来都是小规模的路演,起初只想邀请四五十人,但最后来了100多人。”最近,某中型银行私人银行推介一款私募股权(PE)投资产品,其火热场面有点超越他们的预期,不仅是参会人数超规模,募集资金的速度也超出预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产品资金已募集完毕。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国内部分私人银行近期相继推介私募股权投资产品,并不约而同地表示,高端客户群对此反响比去年强烈。

  

  富裕阶层兴趣渐浓

  

  “我们目前正在推介一期私募股权投资产品,募集期刚刚开始,客户反响热烈。”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内部人士记者表示,这款产品设计为5+2年(即5年后如果企业上市,则卖出股权套现;如果5年不能上市,则产品再延迟2年,以期待企业上市),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以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为主,预测年化回报40%~50%。按照这样计算,5年投资下来,其收益可达3倍左右。

  据银行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特别是沿海城市的民营企业家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因为目前房地产投资受到政策打压,上涨空间有限;证券市场投资近两年的波动性很大,风险剧增。手握重金的富裕人群的资金并没有太多好的资金投向。

  “去年80%的私人银行客户对私募股权投资都感兴趣,但敢投资的不到一半,或者1/3才是敢投的,绝大部分处于观望的状态。今年好多了,参与程度高一些。去年还很难做,因为很多客户还没有了解股权投资。在美国,PE占GDP比重达3%~4%,国内目前占比才到0.2%~0.3%。”北京某私人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新发行模式褒贬不一

  

  这两家私人银行表示,所推介的私募股权投资产品都采取合伙制企业模式发行,选择的投资顾问为国内PE机构。这与以往私人银行发行私募股权投资产品采取单一资金信托计划有了新的变化。在2008年和2009年,多家私人银行发行私募股权投资产品,选择与信托公司合作,将募集的资金成立信托计划进行投资。

  “现在主流的形式基本都是合伙制。信托计划的模式已经被明令禁止,不允许通过信托计划信托持股了,只能通过合伙制企业来做。合伙制企业更透明,利益分配更明确,投资管理人要从合伙企业中提浮动收益,对投资管理人来说有更完善的激励机制。”深圳一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但是,该人士也认为,采用合伙制企业模式发行私募股权投资的做法也有现实的问题。他认为这是银行的“代理”行为,银行只是起到渠道的作用,把银行的客户“销售”给了创投公司。创投公司利用银行平台募集到了资金和客户,但声誉风险却由银行来承担。以往私人银行通过单一信托计划发行私募股权投资产品,银行作为产品管理人,对信托计划具有一票否决权和控制权,对产品投资具有主动把握权,不是由投资顾问说了算。但合伙制企业的话,客户虽然是企业的一分子,但需服从投资顾问的意见,没有决策权。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秦丽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