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王石另一面
[发布时间:2010-09-26 14:56:19 点击率:]

  □ 陆新之

  

  王石理性,有时候也会显得很无奈。他的表达不够直接,也就不能迅速地满足公众的期待。

  例如,很多人说,自从“捐款门”之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滑头”了,对房价经常支吾其词。对此,他大不以为然,有过详细的自剖:“作为房地产从业者,谈房价,无论私下、公开,我从来不忌讳……但为什么媒体对老王谈房价还是这么穷追不舍呢?我想,这是‘娱乐’的时代,名人被‘娱乐’是很正常的,但也有风险。风险和教训就是断章取义。”

  

  使“杀手锏”

  

  王石对数字有偏好。

  谈低碳,谈绿色地产,一般企业家会大呼,不关注二氧化碳排放不行啦,不自己带头做起对不起下一代啦。而王石,则是甲乙丙丁,对着媒体算账:

  “目前世界上合法、非法砍伐木材的70%源源流入中国,除部分制成品再出口外,留在中国的,有70%用在建筑工地上,而建筑工地的70%是住宅建筑工地。作为中国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万科是怎样想的呢……”

  王石的数字偏好,也是他管理万科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他主导万科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即便在当年关于“拐点”的讨论中,王石使出的“杀手锏”,也是他的数据分析。

  万科自己也拥有足以自豪的数据。例如,在2002年到2007年,在整个内地房地产市场中,万科占有两个百分点的份额,每年销售都名列第一位。

  但是今天的王石,对于最大房地产开发商的头衔已经看淡,对于这些数字已经不怎么在意。他认为,“如果有企业要在规模上超越我们,那就超呗,我不介意。这对我来讲有什么意义?再说了,目前万科销售600多个亿,两个500亿公司一合并就超过了,但这意味着他们的风险也更大。”

  他现在更关注的是增强企业的体质,提升企业的内在实力。他率领万科在绿色地产之路上一路快跑,他更关注那些枯燥的环保数据。

  

  珍惜名誉

  

  王石珍惜自己的名誉,爱护自己的羽毛,追求完美,近乎苛刻。

  我在1994年开始与万科打交道,在我到过的所有场合,都强烈感受到王石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一年夏天在深圳搞活动,广场上的人大都东倒西歪,只有王石和几名日本来宾站得笔直。当然,他也一样会满头大汗。

  有一次随王石到中原某市参观。当地一位开发商见是偶像真人现身,兴奋不已,掏出纸笔,请王石无论如何要赐墨宝。这个老板可能希望王石题写个“世外桃源”一类的褒扬字句,日后也好拿来为项目增光添彩。不料王石滴水不漏,执笔过来,写下“向XX市人民问好”。

  他签名也认真,从来不会把“王”字写成连笔字,而是一笔一划,横平竖直。

  王石的博客更新频繁,访问量也很大。有时候有网友留言,大公司老总哪里会天天写博客,是有枪手吧!王石看了立马发帖,强调博客都是自己写,绝无假手他人之理。

  2008年的“捐款门”事件之后,很多记者对他说,你经过那么多的历练,但是到最后发生了这些事情,确实使你名声受损啊。面对这些尖锐提问,他会坦率地说:生活不可能随心所欲,我们不能走极端,否则你不可能成为社会人,只有进神经病院了。

  无论误解或者批判,那一刻,他全盘接受。

  

  知错就改

  

  万科是做贸易出身的,1988年通过拍卖获得了万科历史上的第一块土地,从此进入房地产市场。拍获这块土地的故事,时常为王石津津乐道。

  这个项目,就是万科威登别墅。在深圳的罗湖区红桂路上有个不起眼的小巷口,多年前,巷口醒目地竖着一块淳朴的万科物业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