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铁腕与柔情:解读“商界木兰”的DNA图谱
[发布时间:2011-03-02 15:02:54 点击率:]

  女企业家的DNA图谱:相较于男性企业家的进攻风格,她们擅长防守;相较于男性的“英雄主义”,她们更强调团队;相较于男性的跑马圈地,她们更长于精耕细作;相较于男性的直觉决策,她们更稳健思考

  □ 金错刀 曾兰

  

  “我今天坐在这里,可不是想做一个小女人”。希拉里1992年1月初次登上公众舞台所讲的这句话,会让所有的女性CEO心生共鸣。

  在中国商业史上,“她力量”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汹涌澎湃的存在。30年前,伍淑清和她创立的航空食品开启了国内合资企业的先河。而中国几个千亿级企业背后,更活跃着“铁娘子”的身影。

  第一次,《中国企业家》推出“30位商界木兰”,把聚光灯打在这些女性企业家身上,她们的坚韧、远见、锋利、强悍、稳健、低调、魅力,以及她们所独有的女企业家精神,让人惊叹连连。

  我们通过专业、深度的调研、榜单,试图画出女企业家的DNA图谱:相较于男性企业家的进攻风格,她们擅长防守;相较于男性的“英雄主义”,她们更强调团队;相较于男性的跑马圈地,她们更长于精耕细作;相较于男性的直觉决策,她们更稳健思考。

  在这个商机重重的时代,她们因何不同?“她力量”如何改变商业世界?

  

  发现女企业家精神的原点

  大多数关于领导力的书,作者都是男性,他们用的都是男性词汇,比如创新、冒险、孤注一掷等。正如伟大的商业女性玫琳凯的质疑,“我们不可能克隆男性同行的做法,因为我们是不同的”。

  和男企业家相比,女企业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传统观点认为,PL模式是一个绝妙的分界线:对男企业家而言,字母“P”和“L”代表是利润(Profit)与亏损(Loss);对女企业家而言,字母“P”和“L”则代表着人(People)与爱(Love)。

  但是,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并不这么认为。对中国女企业家而言,她们首先、最应该付出努力和突破的也是利润(Profit)与亏损(Loss)界面,与此同时,她们更要在人(People)与爱(Love)的界面上付出心血。她们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成为一个“领导力”和“产业影响力”高手。

  显然,自强之后才能进而影响他人,只有真正做好了自己企业,才会对所在产业具有话语权,才有可能对产业、对社会产生影响。

  男企业领袖如此,商界女性亦然。不论有如何的魅力、平衡力,以及突破力和社会影响力,要想做一个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显然必须在领导好所在企业的基础上,再通过自身或者企业对相关产业再辐射其他行业以至全体社会。所以,不论是“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还是此次推出的“30位商界木兰”,“领导力”和“产业影响力”都是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上榜的30位商界女性最关键的PK就在两项:“领导力”和“产业影响力”,越靠前越表现出众。采访中,围绕这些商界木兰的形容更多集中于铁腕、强悍、“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这类关键词。上榜商界女性6个单项平均得分中产业影响力最高,平均分4.354,单项排名榜中,进入前30的也有17位,超过一半;领导力平均得分4.332,排名第2;社会影响力平均得分4.269,排名第3;突破力平均得分4.163,排名第4;魅力平均得分3.971,排名第5;平衡力排名第6。

  

  她们的闪亮点

  在本次评选中, “商界木兰”的“影响力”分解成了6个具体的指标,分别是领导力、社会影响力、产业影响力、平衡力、突破力、魅力。“30位商界木兰”总榜是最直接的剖析图,从中可以看出各商界女性在哪些领域、哪些方面表现最为闪亮。

  最具领导力:董明珠、杨绵绵。

  最具社会影响力:徐静蕾、靳羽西、杨澜。

  最具产业影响力:董明珠、孙亚芳。

  最具平衡力:杨澜、靳羽西。

  最具突破力:荣秀丽、董明珠。

  最具魅力:杨澜、徐静蕾。

  无疑,董明珠是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她拿到了两个单项冠军,分别是领导力冠军和产业影响力冠军。  

  同时,突破力单项榜中排名第2,社会影响力中排名第5,魅力排名第17,惟一的遗憾是平衡力未能进入前30。可见要做到完全均衡实在不易,连董明珠亦不能。

  另外,杨澜可以说是最美丽的商界女性,她拿了两个或许算是最具女性气质的单项冠军,分别是平衡力冠军和魅力冠军。同时,她在社会影响力单项排名中也取得了第3的好名次。

  让我们再关注一下拿走社会影响力冠军的徐静蕾和拿走突破力冠军的荣秀丽。身为公众人物的徐有着天然的优势,跨界的优势让她比其他商界女性拥有更高的关注度,Google、百度指数上百万,比排名第2的郭可尊几乎高了近10倍。而荣秀丽的突破力的确“强悍”,她一手创立的曾经的“山寨版”手机已经完全主流化,突破了外企手机在国内一支独大的局面,为中国的手机行业,甚至制造产业创造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