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本报记者 李丙驹
在世界经济转型的大潮中,进入2011年的中国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一经济社会的主题引导下,各行各业都以自己对转型不同程度、或深或浅的认识,迈开了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奋进步伐。这当中,江苏双良集团的转型谋略与实践颇受业界关注。
记者获悉,在前不久双良集团召开的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集团总裁缪双大对双良转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紧扣政策走向,措施切实具体,使这些要求成为双良新时期持续发展的最大亮点。
为了唱好转型这首新曲,双良首先从节能“发声”,分别针对国内市场、沙特、伊朗及中东地区电力改造、印度市场以及利士德化工制定了转型的具体目标。其次,在做好友利控股公司转型的同时,使房产业务全面发展,包纱公司降本增效,氨纶公司适度改造。另外,为实现集团所属锅炉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成功上市,他们着力做好燃油燃气锅炉、余热锅炉、多晶硅领域配套设备这三大业务的转型工作。在包装公司的转型上,在保证正常运行、降本节能、产品达优的同时,对电子膈膜、太阳能膜、光学膜等新能源方面的配套产品进行调研,落实好产业转型的相关事宜。
据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总裁缪双大还特别强调了集团公司的转型。这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从实业和股权两个方面“歌咏”投资。前者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后者大力打造具有双良特色的投资领域和竞争优势,实现实业发展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双轮驱动,螺旋上升。
记者了解到,“转型”已成双良在“十二五”期间的重中之重。总裁缪双大表示,双良“转型”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决不能原地踏步,陶醉在凯歌中忘却进击。无论对国家或者企业而言,节能环保之路漫长修远,只有不断翻越一座又一座绿色的山峰,才能开辟人类生存发展更宽阔的幸福空间。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转型”不仅是企业发展之需,更是社会前进之需。如有懈怠甚至违背,将会受到大自然逻辑的无情惩罚。为此可以这样说,谁不“转型”,谁就是死路一条。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双良的“转型”旨在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立志再创一个更具实力的新双良。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们恪守“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进一步发挥集团人才政策的优势,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转型”人才的强大团队。缪总说,只有建立“转型”铁军,才能唱好“转型”这首新曲。
上一主题:民营航空“告官案”开庭
下一主题:李彦宏“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