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价涨 扩张 并购
[发布时间:2008-05-27 00:00:00 点击率:]

葡萄酒虽然遭遇全球性的葡萄园减产,但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存在,适当的价格上涨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足以引起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扬。相比白酒和黄酒,原料波动不会影响企业生产,其在酒类行业中的成本优势在全球粮食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显现出来。这为葡萄酒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消费群体和市场消费量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进口葡萄酒

  进一步挤占国产葡萄酒份额

  2007年进口葡萄酒的大举进入已经显现出了国产葡萄酒的巨大压力。卡斯特、金蝴蝶等品牌的一日千里,无疑为进口酒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了信心。随着洋葡萄酒的进口策略发生改变,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进入国内的销售渠道。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葡萄酒迅猛增长,2007年经广东口岸进口葡萄酒237.1万升,增幅高达29.4倍,已占经广东口岸进口葡萄酒量的17.2%。 

  外商通过并网销售和对经销网络的逐渐控制,可以逐渐掌握我国进口葡萄酒的销售控制权,并由此不断扩大进口葡萄酒的销售市场。同时由于进口葡萄酒的总代理商多数与国外供应商有资产关系,甚至就是外商的独资销售公司,因而可以轻易地操纵价格,进行关联交易,这将对国内葡萄酒业形成更强的竞争。 

  根据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办法》,进口的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经缴纳的消费税抵减,这一规定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对葡萄酒进口增长形成了直接的刺激。 

  原料供应企业

  成兼并收购重点

  国产葡萄酒对进口葡萄酒的优势在于市场的熟悉度和渠道的管控能力,但这样的优势在慢慢失去,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优势在于品质和酒文化,国产酒会缩短这种差距吗? 而并购原料供应型企业将成重点 

  我国葡萄酒的原料生产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国内一线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谁掌握了原料,谁就掌握了未来,这是不争的事实。经过不断的扩张,张裕、长城、王朝以及威龙等一线品牌虽然在各产区跑马圈地,但是优质原料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在新一轮葡萄酒大发展的时机面前,巨头们势必会更加强硬地占领原料制高点。除了自建基地以外,多快好省的方法就是对各产区原料供应型企业的兼并收购。 

  产业链的规范和优化是国产红酒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解决优质原料供给问题又是重中之重,收购葡萄酒原料型供应型企业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只是收购谁、怎么个收购法值得好好思量。 

  进口原酒

  价涨成定局

  海关数据表明,2007年烟台葡萄原酒的进口平均价格为0.56美元/升,比2006年同期的0.7美元/升下降20%。2007年经广东口岸进口葡萄原酒均价加速上扬,进口均价为0.85美元/升,上涨10.6%。由于国内不少企业自2005年以来大量进口廉价原酒以解国内原酒供应不足之急,对进口酒有了一定的依赖,造成近两年进口原酒快速增量的同时,也刺激了价格的不断攀升。加上2006年和2007年全球性的葡萄歉收,进口原酒价格势必继续保持高位。 

  这就给国内原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以原料质优价廉著称的西部产区,一直保持着原料基地建设的快速增长势头,以甘肃紫轩酒业、新疆新天酒业、宁夏贺兰山酒业为首的各产区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方面开始显现后发优势,在2008年原料供需博弈中将进一步带动产区发展,缩小与东部产区之间的差距。作为农业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原料的短缺将继续制约我国葡萄酒的发展,进口原酒淘金,西部优质原料企业也将成为金宝宝。 

  果酒

  将成新投资热点

  “果露酒是一个朝阳产业,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着不可估计的前途。”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如是说。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果露酒的年人均消费水平不足0.5升,与世界年人均消费7.5升的水平相差甚大。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几年将是果露酒的“黄金发展期”,预计到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120万千升,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酒类产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2006年果露酒行业资产总计53.44亿元,增长16.37%;主营业务收入52.79亿元,增长27.10%;利润总额3.33亿元,增长15.71%;税金总额4.39亿元,增长14.67%。 

  近年来,在西南地区,果酒发展逐渐展露出良好势头。云南木瓜酒、贵州刺梨酒、四川30度“冰”酒均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品牌力。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四川梅鹤山庄酒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青梅酒、汉源地区的樱桃酒以及在四川大邑县一年间出现的10多家青梅酒企业,表现出了资本对果酒的深度追逐,给果酒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产业复苏指日可待。 

  健康饮酒已成为时尚,时尚饮酒还健康。果酒似乎都有这样的血统,葡萄酒就是其卓越代表。只是果酒在产品标准、营销手法、品牌定位上太多太滥,这需要在2008年和未来很长一时间来廓清。 

  业外资金

  大幅注入促进产业扩张

  作为未来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不容置疑,业外资本的进入已经在过去的几年内助推中国葡萄酒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2007年经济高速增长和2008年调控政策的出台,业外资金更加看好葡萄酒作为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利好面。 

  根据产业规划,我国葡萄酒消费容量将在2010年达到100万吨,产业发展增速势必要达到相应的幅度,业外资金将成为产业规模扩大主要力量,要成为100万吨葡萄酒市场的得利者,2008年将是资本上马的最佳时机。 

  资本是把双刃剑,用好了会促进产业整体发展,用不好也会起到破坏作用。对葡萄酒企业主来讲,选择优质资本和诚信的资本持有者的加入才是明智之举。 

  二线品牌

  直逼一线品牌重点市场

  葡萄酒市场的高度集中将不会持续下去,因为众多的二线品牌正在改变着这样的状况。在2007年我们已经清醒地看到莫高、云南红、新天、华东、长白山等二线品牌的集结。 

  莫高股份万吨酒庄建设、全国50个重点城市的旗舰点规划以及年初宣布的将葡萄酒作为主业的消息,都充分说明了这个二线品牌的一线战略;华东布局全国三年内争取进入一线品牌行列;长白山高举寒地冷资源大旗,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规划之后,将进入品牌高调运营和资本时代;新天重整旗鼓后的中高端战略引来资本市场的补仓,以更加实际的市场运作弥补了老新天的陆地战的不足,加上原料优势,势必会形成爆发力;云南红得到风投之后要重振往日的雄风,并计划在2010年的香港股市资本扩张,直逼一线品牌的理由也十分充分。 

  长尾产品

  生存空间放大

  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原料,注定葡萄酒永远属于个性化的、特定商品,不同的消费需求正是这种商品多样化、品牌多样化的温床。 

  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和消费群体而诞生的企业,产品会越来越多,他们弥补着畅销产品顾及不到的渠道和消费者,葡萄酒长尾的力量不断壮大。2008年将会出现更多的酒庄、更多的原料供应型企业、更多的小酒厂和更多的个性化产品,这样的势头将延续到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