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杨立彬 徐春生 陈裕
江苏涟水县东胡集镇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高效农业已成为该镇的金字招牌,成为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主要渠道。
在种植业上,该镇一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实施粮食品种优级化,培育无公害水稻3万亩,今年亩产达1200斤以上;为搞好粮食增值加工,走农户+基地+企业的产业模式,鼓励农民兴办粮食加工企业,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小埝村农民薛敢投资300万元创办“雄达米厂”,年产精制米万余吨,“涟阜”牌精制米畅销盐城、南通、南京、上海等地。农民翟瑞高投资200万元,在原斗灯粮站创办大型面粉厂,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二是设施化蔬菜扩规模、壮体量、增产量,今年大棚蔬菜种植面积1800亩,镇农技站长胡学元进村入户,搞好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搞好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治虫、防病,今年蔬菜品种达20多个,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三是利用沟河路房、零田隙地,拓植意杨5000多亩,形成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绿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为搞好增值加工,形成植树、加工、销售、育林的产业链,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该镇鼓励农民相继办起32家板厂,今年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用工1260人,农民获劳务收入1.4亿元,每家板厂获利15万元以上。创造了板厂总量、销售收入、用工人数和劳务收入四个全县第一。
在养殖业上,该镇把引进良种作为主要抓手,把扩大规模作为主要措施,把提高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小埝村引进投资千万元、占地300亩、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大型猪场正在筹建中。严黄村黄河投资300万元创办的千头猪场,今年已出栏生猪600多头,获利2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创办的百头以上猪场达10多户。镇北村徐俊波投资200多万元创办的大型獭兔养殖场,兔舍面积1600多平方米,今年养成品兔2万多只,获利近30万元。一人富带动大家富,徐俊波还毫无保留地向亲友传授养殖技术,带动10余户建起万只左右獭兔养殖场,形成了规模效益,成为高校农业的亮点项目。莲花村郑其红原在江阴打工,今年返乡投资100多万元,创办占地8亩多的万只养鸽场,今年获利10多万元。斗灯村党总支书顾正伟,联合10多户农民投资200多万元创办大型肉鸡养殖场,今年养肉鸡20多万只,获利50万元,并带动全镇20多户农民创办万只以上肉鸡、草鸡养殖场,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抢手货。花园村陈虎带头创办的七彩山鸡养殖场,今年养七彩山鸡1万多只,并实行网上销售,整天要货的客户纷至沓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该镇有4000多亩水面,全部发包给农户养殖螃蟹、龙虾和养鱼。良种场左广海放养的30多亩青鱼、鲢鱼、鲤鱼、鲫鱼、桂鱼,既是垂钓爱好者的天然鱼塘,又是连片养殖的最佳场地。特别是他放养的桂鱼,今年获得大丰收,每斤价格卖到40多元。
该镇为促进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全力做到“服务到家”。农技部门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大力开展农户实用技术培训,认真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作物产量,打造品牌,擦亮招牌。兽医站发挥职能作用,搞好动物防疫,推广优良品种、优质饲料、优级圈舍,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努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各类资源优势,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不懈努力,全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今年已发展到49个。围绕产业特色,能人大户分别成立木材加工、粮食产销、养猪、养兔、养鸡、养鸭、养鹅、养鸽、养鱼以及七彩山鸡等专业合作社,做到扩面有数量,典型有质量,服务有效率,方法有创新,成为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形成活力的载体。该镇木材产销合作社成立以来,已有32家板厂、8家木材加工点入社,社员们在原料收购上共享信息资源,联购分用,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盲目抢购。在产品销售上共拓渠道,互帮互带,避免了无序竞争。今年每家板厂盈利都在15万元以上。
上一主题:张朝阳的传奇创业经历
下一主题:文具创业,让我的人生不再是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