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锡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王忠博士后携项目出站
[发布时间:2011-12-27 13:58:09 点击率:]

  一汽锡柴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进入四次创业后,更是把由技术跟随型向技术引领型转变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加大对科研力量的投入、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12月8日,锡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王忠博士后携“DPF再生技术研究”项目顺利出站,其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柴油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月8日下午,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锡柴组织召开锡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王忠博士后出站报告会,与会人员听取了王忠博士后所作的 “DPF再生技术研究”博士后出站报告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等资深教授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对王忠博士后进行当场提问。专家组认为,王忠博士后的“DPF再生技术研究” 提出了颗粒捕集再生策略、燃油喷射控制策略以及动力总成系统的优化组合,达到总体燃油经济性的最优化,突破了发动机排放领域的关键技术。项目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中、重型卡车及城市公交车、城间长途客车上,满足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应用前景广阔,对提高我国柴油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致同意通过王忠同志的博士后考核,并建议考核等级为优秀。

  南通大学校长袁银男教授在当日的王忠博士后出站报告会上介绍说:“锡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硬件设施、科研环境、研究成果都堪称国内典范。”2003年,锡柴正式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江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2008年至2010年间,先后引进3名博士后从事企业重点技术项目研究,搭建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科学技术创新的事业平台,开辟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途径,实现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建站8年来,锡柴制定了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制度,投入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配备多名优秀导师,确保项目研究资源和质量,并支持和鼓励博士后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为进站博士后创造良好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条件,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人才的成长源于优越的企业环境,正是在锡柴这片热土上,王忠博士后攻坚克难,推进了DPF再生技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使柴油机排放达到国五标准,在排气后处理技术方面摆脱国外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的制约,对进一步降低柴油机的成本,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内柴油机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作出重大贡献。(许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