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秦姗
1996年10月,海信集团在南非直接投资建厂,成立南非海信发展有限公司。如今经过15年发展,公司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家电生产基地,具有20万台彩电的年产能,产品进驻2000多家连锁店和500多家家电专营店,成为在南非的四大国际家电品牌之一。
抓住细节
2003年的一天,刘斌忽然收到来自尼日利亚客户的一封信,信中写到:我看到中国人发射神舟五号航天载人飞船的消息,很激动。中国人有能力放卫星上天,我也相信你们有能力做更好的产品。
彼时的海信,虽然带着坚定做品牌的信念在非洲开拓市场,但仍处于困难重重的摸索阶段;而且,当时中国制造几乎还是小商贩、廉价、低端的代名词。“这封信忽然让我有了信念,市场其实开始给中国产品更好的空间了,看你要不要抓住这一机会。”刘斌说。
海信内部经过分析,认定接下来的5-10年是中国品牌的发展机遇。
“如果我们要和日韩企业竞争,作为中国厂商,我们必须得更注重质量。”刘斌说。
海信会注意产品的每个细节。中国人喜欢轻音乐,而非洲更喜欢重音乐,海信的产品在出厂之前对于软件的参数会调至最佳状态。“如果展厅同时有日韩企业和海信的产品,海信的画面更清晰、更亮,更适应当地消费者喜好。”这些细节为海信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对于家电产品,渠道是致命武器。如果要想追赶,海信就必须在三星这些强势品牌已经铺满渠道之后,找到能够并肩前进的伙伴。三星作为本地第一品牌,对于渠道往往比较强势,这给了海信机会。不久前,当地的一家渠道商找到刘斌,抱怨说三星在他的店旁开了一家专卖店,且价格更低,让他非常气愤。“我可以用海信的同类产品支持你,还可以帮你在门口做促销,让我们一起联手打败三星吧!”刘斌对他说,三星已经做到40%的份额,它不会特别照顾部分区域经销商的感受,甚至经常会有很霸道的条款压制渠道商。海信的思路就要集中核心资源,支持优质的代理商,双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随着海信策略的实施,更多的只经营日韩品牌的渠道商开始接纳海信。
温情管理
按照南非的规定,所有的国外制造企业,都必须在本地有工厂且雇用一定数量的本地人,所以海信的追赶计划中很大一部分助力要来自本地员工。
初来乍到时期的海信可没有这么大本事,不断碰壁后,2008年他们请了当地劳工顾问公司,虽然每小时1000多兰特的收费让刘斌想起来就疼,而且他说顾问公司给过的最有效的建议很简单:和工会吃饭。但是后来他慢慢体会到这种问题的本质:要真正把当地人当成自己人,也别想着多给他一分,你就少拿一分,要建立融洽的关系。某种意义上,海信实施的是温情主义管理。
“5月是本地的生产旺季,所以我们提前一周就和工人沟通,可能要延长劳动时间。”刘斌说,“解决这种问题,最需要未雨绸缪,海信在年初已经考虑到通货膨胀,员工涨过工资,所以工人没有特别大情绪。在国外,工人罢工的核心需求一般就是要涨工资,那好,就坐下来谈一谈,达到你需要的报酬,你的工作效率需要增加多少。我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给他讲企业的现实经营困难,如果这个公司最终没有钱赚,倒闭了,那大家就不是罢工而是失业了。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南非,在中国工厂上班对他们来说是不错的一份工作,他们还是会珍惜。”
除了工资问题,海信比其他中国企业多注重的一点,是劳动环境的改善。十几年以来,海信工厂车间的班长、组长以及核心主管,都是变成本地人,一层一层把事情执行下去。生产车间有当地工人自己做的“工作园地”,聊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事情。逢年过节,海信管理层会和当地工人一起搞活动、烧烤、联欢。
海信每天下班前半小时,管理人员都会有例会,探讨一天中的问题。“中方管理者能够学习和适应他们的思路,同时把原来海信一些好的办法搬过来。”刘斌说。
在海信的车间,沿用国内的生产、质量、工艺控制体系,每个工人操作台都有详细流程,同时车间会有几个中国的技术指导,随时给工人讲解和培训。“给他设定一个跳起来能摸到的目标,达到之后能得到奖励,本地人会越来越认同这种管理方式。”的确有本地人在被中国人同化。
对于本地人的使用,刘斌还有一个原则,关键岗位人才选用一定不能过于冲动。
品牌之虞
经过十多年积累,2008年海信正式开始做品牌。不过,做品牌,并不是海信的强项。中国公司做海外市场,更习惯于做贸易。海信走出去,先想了三个问题:做品牌还是做工厂?做中高端还是做低质低价?做产品还是做产业?最后海信认定了一句话:做高端虽然会哭着进去,但一定会笑着出来;而做低质低价,则会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贸易做不大,市场主要被日韩以及当地企业控制,那么做贸易可能只有10%的市场空间,然后在这个空间中可能还要和中国公司竞争,再拿10%份额,到最后辛辛苦苦做海外,只有1%的份额。”刘斌说,很多中国公司就是为了取巧,选择做贸易、短线可能赚钱,但到现在也没有最终打开海外市场。
但品牌也的确是个高地。
在南非,海信在管理和产品上可能不输于三星这样的一线品牌,但在营销方面,差距就高下立现。一位南非当地的华侨是海信的用户,他忍不住抱怨:海信的产品还不错,可是他购物的感受不够好。
刘斌承认这种差距的存在。早期海信的品牌宣传大多集中在产品,“在路口竖个广告牌,告诉你这个是什么公司,做了什么东西。这是典型的中国企业的思维模式。海信摆脱不了这种烙印。”当刘斌懂得品牌更应该传递一种态度和方式时,他又发现掣肘在于执行。有段时间海信希望能够表达智能生活的概念,“但可能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载体,而三星就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工具和媒体来表现。”他认为,中国品牌通过努力可以争取更多的空间。
【相关链接】
海信:
本土化与公益化“两手抓”
“海信在南非的成功源于扎根当地市场、做好本土化的经营理念。”南非海信公司总经理刘斌说,为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海信在南非设立专门的产品研发中心,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研发产品。显像管电视原材料中有50%从当地直接采购,公司员工中有90%以上从当地招聘。
南非海信公司还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南非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地儿童的健康也受到极大影响。南非红十字儿童医院专门给因艾滋病失去父母的儿童提供救助,是南非最大的儿童救治中心之一。海信与该医院签订长期合同,规定每销售一台彩电就捐出一元钱,帮助该医院修建手术室。活动引起巨大反响,当地大型连锁店也主动加入。此外,南非海信公司还到贫困社区捐赠,为学校的孩子们送去学习和娱乐用品。2010年南非世界杯举办前,海信赞助举行室内足球赛,让平时没有机会真正接触足球的贫困孤儿与足球有了一次亲密接触。正是这种与当地为善的做法扩大了海信的影响力。
上一主题:雀巢咖啡进化管理:重塑品牌,“活出敢性”
下一主题:情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