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诚信载道》连载七
[发布时间:2012-07-16 08:55:52 点击率:]

 因为已过去12年,有的债权人的借款凭据已经找不到了,有的当时就没有凭据。这时,父亲林志林保存的单据及记录本发挥了作用。林良旭根据借据存底和记录,一笔一笔地核实、付清。共106位债权人,110多万欠款。

  昨天中午,最后一笔债务从记录本上删去了。此时,窗外正阳光灿烂。(《潮州日报》2007年10月1日刊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率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基础。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支撑,这不仅由于它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重要内容,更是由于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培养诚信品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社会,诚信品性和诚信行为不仅是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也是社会公共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石。缺少诚信的保障,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优势就会迅速消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基石就难以稳固。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将诚信建设作为抓手和重要切入点,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在面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多元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的渠道日益复杂,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民思想、引导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有榜样,见贤思齐。层出不穷的英模人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和承载者,上文中讲述的“三代人演绎一段诚信传奇”,因为他们的信诺让人感动。他们虽然只是“普通”的社会一员,但在他们身上,处处散发着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他们用自己对诚信的毅然坚守,生动演绎着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深意;他们用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在他们身上,展现着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追求和责任。

  “历千百而不磨,期一言之必践。”中国人历来有“道不远人”的古训,也从来不缺少重情信诺的思想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诚实守信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要充分发掘重情信诺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在全社会树立一个道德标杆,弘扬一种主流价值理念,倡导一种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诚信美德,开展诚信教育,使诚信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为,鼓励社会大众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社会责任

  ——诚信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

  伴随着创建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成为主流思潮,企业社会责任在整个社会组织的责任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企业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公司是现代社会中最先进的企业形式,其经营行为极大地影响着市场经济的秩序,甚至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