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两大学生辞工返乡开网店 卖家乡土特产年入百万
[发布时间:2012-09-01 07:07:36 点击率:]

在山西运城市机场大道豪德贸易广场一家正在装修的门店内,有两个曾经为工作奔忙的大学生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一个叫杨少锋,一个叫杨海军。两人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合伙创业仅仅两年多,却已经有了上百万的年收入。

不断寻找合适的职业

2006年3月,即将毕业的时候,杨少锋开始了一个新尝试。“那时我和同学受到百度搜索引擎的启发,决定研发一个搜索引擎,当时北京奥运会正在筹备,我们的想法是,让外国人通过我们自己研发的网站,快速了解中国的体育和人文。”杨少锋说。

这次创业最后以失败收场,但是,却激发出了学习金融的杨少锋对网络的兴趣,他为此还有幸加入到了被称为“东北大学生创业第一人”董一萌的团队,在那里他学到了真本领和真功夫,而且还结交了网络界的高材生,为他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

2006年7月,杨少锋毕业离校。这时阿里巴巴正招人,对网络本来就感兴趣的他毅然辞职来到了阿里巴巴求职。

在阿里巴巴,杨少锋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也结识了很多的朋友。还是由于他的踏实肯干能吃苦,很快又被提升为主管,而且他的想法和见解比较独特,很多都被领导采纳。在他当主管期间,他所在部门成绩突出,很多时候其他部门都以他的部门为“样板”“标兵”,杨少锋高兴地说。

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杨少锋的业绩也在不停下滑,看到短时间无法改变,无奈之下,杨少锋再次辞职,辗转到北京又在一家著名大型国企当上了客户主管。

回乡后拉朋友入伙

2009年下半年,杨少锋回到了芮城老家。当时杨海军恰巧也回家探望父母。

童年的伙伴聚到一起,坐下来聊过去,聊将来。杨少锋开始对杨海军“洗脑”,讲现在是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咱哥俩在外漂了这么多年也该干点东西了,不如一起开网店吧!

对于杨少锋讲的开网店,杨海军并不是很了解,他问,咱们在上面卖什么呢?杨少锋说,卖咱们村的东西,现在城市生活的人特别注重保健养生,对于原生态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咱们就从这方面着手。

说干就干,两人做了一次市场调查,在网上注册了一个叫“原春味”的网店。一开始,他们试着把自家的枣、花生、绿豆还有野花、野菜等几种产品的介绍和图片放到网上,没想到第一天就有了订单。

杨少锋讲,他的第一个订单是小野花,当时看到有订单别提有多高兴了,他赶忙用袋子包好,骑了20多分钟摩托车到县里的快递公司邮给买家。

转动脑子解决难题

眼看着生意一天天好起来,但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开网店货源至关重要,但是农产品有季节性,杨少锋的网店不断出现缺货断货的事情,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有的农产品不易保存,卖不掉只能白白扔掉,造成不小的损失。另外,两人资金周转不灵、人手也紧缺,物流渠道也不畅通。

面对一大堆问题,两个小伙子一时间摸不着了头脑,偶尔还会发生争执。但从来没有提出过要放弃。没钱了,放下架子,向亲戚朋友借,并保证一定尽快还上。人手不够,就把村里闲着的人拉过来帮忙,给他们发工资。

针对货源问题,他们可下了不少辛苦,周围的十里八村跑遍了收购货物,还把自家的院子和房子改成了仓库储存,对于不易贮存的,把它们腌制起来同样可以放到店铺里卖。就这样,两个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一起研究、一起开拓市场,产品数量也从最初十来个品种做到了现在的八十几个品种,每天的订单数量也从几十个增加到上百个。现在他们的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深圳、广州、香港的买家居多,而且对他们的评价也很高,有的买家还把他们的槐花、蒲公英等特色产品带到了日本,让日本人也品尝了他们家乡的野味。

现在哥俩的生意做大了,收入节节攀升。他们还找了十来个老乡帮忙整理包装,每人每年可以挣到1.5万元左右,村里的几家农户还和他们签订了合同,在自家的地里种上他们需要的品种,然后哥俩来收购,收购的价格也相当可观。这样既给村民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又解决了货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