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存量”与“增量”
[发布时间:2012-11-07 09:58:59 点击率:]

  “总量考核”体系之所以不公平,就是因为忽视了市场基础的差异。

  一家啤酒企业以前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总量考核”,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第一,有些成熟市场原本销量就很高,即使业务员“消极作为”,仍然能获得很高的收入;而有些薄弱市场由于基础差,即使业务员“积极作为”,收入仍然不高。“总量考核”体系没有真实反映业务员的实际付出。第二,业务员为了调到销量较高的成熟市场,纷纷对老总“公关”,企业内“寻租现象”严重。面对上述问题,有人建议:既然销量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干脆“以过程考核代替结果考核”。结果过程管理实施不到一个月就彻底废止了,因为这是一个基础管理很差的企业,根本无力对业务员每天的工作进行实时管理。

  实际上,该啤酒厂销量有三个来源:第一,历史形成的销量。这部分销量是企业长期投入、长期积累的结果,与业务员本人的工作关联度不大。如果以这部分销量作为考核的依据,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嫌疑。第二,公司投入形成的销量。当公司把某个市场作为战略性市场而投入大量资源时,销量并非业务员的工作所致。第三,由于业务员本人工作所形成的销量。绩效考核,应该以第三部分销量为主。

  按照上述思路,可以把总销量分解为“存量”(历史形成的销量)和“增量”(资源投入所形成的销量和业务员工作形成的销量)两部分。对于“存量”部分,业务员所做的工作是市场维护工作。除非销量已经“封顶”,否则,业务员的市场维护工作在总工作量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对于“增量”部分,业务员个人的努力占主导成分,应该构成业务员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一个“公平”的绩效考核,应该是剔除“存量”,以“增量”为主的考核方案。“总量考核”体系之所以不公平,就是因为忽视了市场基础的差异。

上一主题:两家小店

下一主题:企业需要把试卷倒过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