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诚信载道》 连载五十六
[发布时间:2012-11-16 09:01:26 点击率:]

  昆明机场安全运行保障部场务维修队是一线科室,负责昆明机场飞行的适航保障工作,包括飞行区场道、围界和土质地带维护、防洪除雪等应急救援的大量工作。昆明机场300多万平方米的飞行区,相当于标准足球场500多个大小,需要场务工作人员不间断地巡视检查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为了不影响白天航班正常,大量工作需要在夜间停航以后进行,经常是通宵。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场务工作都没有松懈的时候,一粒石子、一颗螺丝、一只小鸟、一个小坑,都有可能给飞行安全带来威胁。

  由于场务工作要求严格,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全国民航从事这一工作的女同志屈指可数。但作为从温室里成长起来的“80后”青年女员工,张源妍自来到场务工作之日起,就没有将自己放在“唯一的女员工”这一特殊的位置,坚持参加场务24小时值班,始终不畏艰苦,积极参与,经常连续工作三四十个小时不能休息。7年来,她从未请过公休假,并多次放弃法定假日的休息时间,时刻不敢懈怠,在最艰苦的飞行安全第一线保障着航班正常运行。

  

  从敬业到专业,要做就做最好

  

  张源妍自来到场务维修队后,从一位懵懂新手,到精通各方面的专业技术,到科室负责人,她以超乎想象的努力成为机场飞行区标准方面的行家,为机场的飞行区安全作出了贡献。由于航班量的逐年递增,从1998年开始昆明机场跑道出现大量破损,对飞行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当时每天都要对跑道进行抢修,为了能提高保障的计划性和安全性,做到预防为主,2004年,张源妍同志自主设计了跑道编号牌,并和本队的技术人员一起对跑道进行了刻度划分。7200块道面板,连在一起远得看不到头,他们对道面板上的任何一个点都进行了精确定位,为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基础,并利用每天晚上机场夜间航班结束后到第二天凌晨通航前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对整条跑道200多处破损面进行全面的统计。她通过近两个月的连续奋战,为机场建立了跑道破损道面板块的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块道面的破损和修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道面破损的规律和修补材料的特性,对可能出现破损的部位有计划地提前维护,完全改变了原来破损后再修补的被动局面,极大地提高了保障飞行安全的效果。由于对破损跑道维护工作较好,多次受到民航总局、西管局的表扬,先后有国内10多家机场来昆明机场学习考察。

  

  拓展新思维,寻求新方法

  

  张源妍同志十分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精湛的专业技能,是作为昆明机场飞行安全的重要保证。她始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敢于挑起工作担子、为单位和集体排忧解难。昆明机场由于地基沉降的问题,滑行道道面逐渐出现多处结构性破坏,至2006年,滑行道下沉超过标准(3mm)的板块达到65块,断裂板块14块。为保证飞机滑行安全,张源妍同志不断摸索、勇于创新,新创了对高差超标部分道面较高的板块进行磨边的处理方法,在成本很低、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保证了适航条件。

  为彻底解决滑行道存在的安全隐患,张源妍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套方案,包括使用普通水泥加早强剂进行全面修补;将滑行道下沉板块掀开处理土基以彻底解决问题等方法,从施工难度、滑行道关闭时间、成本、效果和对飞行造成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优势非常突出,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方法在国内也属开创性,并获得集团和机场领导的认可和采纳。通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在场务维修队员工们的齐心协力下,有效地解决了滑行道下沉问题。

  在一次检查中,张源妍发现滑行道的边灯在边线之内,不符合相关规范,如果飞行员按照边线操作飞机,就有可能撞上边灯,造成飞行事故,但如果将边灯移到边线外,不但工期长而且需要耗资400多万元。通过大量查阅资料,虚心向多位专家请教,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赞同,最终,昆明机场确定实施利用滑行道边线宽度大于技术标准,可以将边线外移边灯在内的方案,这样节省了300多万元,仅耗资原来的1/10便完成了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