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东方企业或偏爱“世袭制”
[发布时间:2013-06-03 10:25:31 点击率:]

 前不久曝光的四川民营企业多由第一代企业家的子女,也就是所谓的富二代接班一事,事实上只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

  经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国大陆,甚至港台、日本等东方国家和地区,家族企业以世袭的方式接班,并让后代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均为十分普遍之现象。

  

  “长和系”权力完美移交

  

  在刘永好宣布辞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让其女儿刘畅出任新董事长的几天以前,现任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今年7月将年满85岁的亚洲首富李嘉诚在5月21日的股东大会上一反常态地连续两次提及“退休”二字。而在过往被提到“退休”时,李嘉诚总会斩钉截铁予以否定,并称自己放长假都难。

  据香港当地媒体报道,该次股东会仍由李嘉诚主持大局,不过对于李嘉诚当天的精神状态,香港媒体普遍用“声音沙哑”、“抱恙”等词表述。对于退休,李嘉诚表示,“现在这一秒钟,即使我想退休,全部机构都原封不动,除了战争、政治我无法控制,其他都应该做得很好。”

  李嘉诚此言被认为并非夸张的说辞。事实上,李嘉诚在去年7月便完成了对“长和系”的股权划分,并被香港媒体称为“最漂亮”的接班。

  消息显示,时年48岁的长子李泽钜将接管旗下家族资产,时年46岁的次子李泽楷由于爱好并不在现有业务上,则被给予资金,让其在家族企业外开拓。除了李嘉诚自己持有的三分之一权益,李泽钜获得家族信托三分之二权益,未来将全面接管“长和系”;李泽楷则将获得数倍于其资产的现金支持,以发展新事业。

  尽管完成股权交接后李嘉诚仍为集团头号人物,掌管集团大权,但从股权划分的情况来看,“长和系”目前的头号人物,早已是其长子李泽钜。而根据李泽钜的实际业务能力来看,在李嘉诚退休之后,实际管理者的接棒人,很有可能也就是其本人。

  此前有媒体报道,“超人”其实早在数年前已逐步将权力交予“小超”,至现时李泽钜已隐然是集团的真正“话事人”。

  对于退休的自信满满,除了整个公司业务运转正常,管理也无问题外,李嘉诚的这种底气,很有可能也来自于李泽钜的能力,而且李泽钜也有意愿做接班工作。这也让李嘉诚十分放心。

  

  不自主当上接班人

  

  记者了解到,除了长和系以外,还有不少华人开办的企业以及日韩企业,都固守家族企业的模式进行发展,如远东集团的掌门人,台湾五大富豪之一徐旭东,就是远东集团创始人徐有氧二房太太的长子。

  而丰田集团现任社长丰田章男,更是丰田家族第四代长孙。不少东方的企业都酷爱用“自己人”来接班的现象可见一斑。

  然而,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作父母的事业接班人,部分企业的董事长为了让子女接班,甚至采取几分“逼迫”的方式。如1995年就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评为“中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23位的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其现任董事,重庆宗申高速艇开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申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就是集团的创始人和目前的一号掌门人左宗申的女儿,毕业于迈阿密大学的80后左颖。

  而左颖的入驻,正是被父亲左宗申从美国苦口婆心逼劝回国的。然而,据媒体报道,左颖在加盟自家企业一年后,由于受不了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父亲严苛的管理方式,以及重庆潮湿的气候,最终又回到了迈阿密。

  直至2009年年初,经济危机愈演愈烈,摩托车出口量大跌。一个人苦苦撑着整个集团的左宗申才再一次召唤、游说左颖回国。左颖出于对父亲“压力太大”的同情,才第二次加入宗申集团,并被委以重任,主要负责经营宗申集团受挫最严重的进出口业务。

  左颖曾说过,自己是宗申集团“不想接都得接”的“接班人”。早在她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家人就不断给她灌输要做接班人、要养活成百上千号人的思想。这让左颖感到胆战心惊,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己也像父亲那样没日没夜的工作。

  另外,左颖的兴趣据称也并不在摩托车的制造上,而更在行于炒股投资。据报道,左颖读大学时就在迈阿密尝试做了几项房地产投资,赚足了学费。2007年她进入美国股市,用零花钱试试手气。她在金融海啸前清仓,又于2009年抄底苹果、金沙等股票。左颖自己也曾表示,他最大的兴趣,就是在全球一边旅游一边玩股票。

  

  企业大佬爱找子女接班

  

  宗申集团是典型的家族企业,2003年以前,左宗申持有宗申产业集团80%的股权,其夫人袁德秀占10%,袁德山(袁德秀的哥哥)持股4%,袁德荣(袁德秀的弟弟)占3%,左宗庆(左宗申的弟弟)占3%。除了拥有股权外,左宗申的这些直系旁系亲属,均在宗申集团担任副总裁,分别掌管财务、生产、开发、行政、营销等大权。

  但从2000年开始,左宗申就已总结出“家族制管理”企业的诸多弊端,左宗申认为,类似于宗申集团这类家族经营存在三大缺陷:家长式的独断专横决策导致企业投资的随意性与非持续性;企业投资主体的单一制约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展;人才机制的传统性,限制了企业对人力资源选择的范围。

  因此,左宗申从2003年开始就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左宗申效仿国外家族企业,对集团内部的亲戚进行了内部清理,并大量聘请高级职业经理人掌控集团的诸多具体事务。消息显示,他设计的思路是“所有权家族化、经营权社会化、股权公众化”,左颖在宗申集团的第一股正是这个时间段所得。

  改革两年下来,左宗申把当年担任副总裁的四位家族成员全部送进董事会,包括他的夫人和小舅子,让他们只管当“翘脚老板”。这次改革以左宗申的弟弟左宗庆的离职而被外界所熟知。

  然而,随着左颖加入宗申担任董事,并成为其多个子公司的一把手,左宗申的管理方式却最终又被宗申集团自己所推翻。而且,左宗庆也于2009年重回宗申集团。

  据报道,左颖也不习惯跟家族企业里的经理人们打成一片,她更愿意与叔叔左宗庆聊天,她认为“自己家族的人不会有歪想法。”目前,宗申集团高层中,董事长兼总裁仍是左宗申,二号人物为常务副总裁李耀,左颖和左宗庆分别任高级副总裁与集团顾问。“四大天王”里就有三个人来自左家。

  据称,在重庆的“摩帮”里,家族管理的情况十分普遍,如渝安、鑫源、银钢等皆是如此。全国范围内,家族企业“子承父业”的情形也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从宗申集团目前的人员架构来看,他们并不习惯100%的放权,并认为自家人进行一定的管理对公司发展更为有利。这种思想,很可能存在于不少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头脑中。

  据称,格兰仕集团、方太集团、横店集团、红豆集团等广为人知的知名民族企业,现任总裁均是创始人或前任总裁的儿女。还有上述的“长和系”与远东集团均如此。而且,这种思路甚至不仅仅在中国大陆以及港台地区存在,包括富可敌国的韩国巨头三星集团,也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家族管理企业,旗下各个三星产业均由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管理,目前的集团领导人已传至李氏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