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三月的北京,寒气逼人,一身浅色西装打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大步走在开会的人流中显得格外注目。这种注目同样出现在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现的自信。
混合所有制
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有效放大国有资本的带动力,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詹纯新在接受湖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詹纯新表示,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自己在这次两会上为推进这一改革积极建言献策。
记 者了解到,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湖南已经开始了初步尝试。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在国务院国资委专题举办的“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上,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外媒体一致推崇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称“中联重科是中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样本”。
“进一步推动混合 所有制改革,创新是灵魂,规范是前提,民主是保障,开放是关键,可持续是目的。”詹纯新告诉记者,中联重科是从一家研究院所改制、发展、成长起来的,在市 场中白手创业,到今天已经位居全球工程机械的第六强。经过持续的体制创新,已经成为股权多元化的A股+H股的上市公司,可以说是一家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 业。
詹纯新表示,经过改制后,中联重科的治理结构更加科学,资本运作更加高效、开放,激励体系更加完善。20年前,研究院每天的收入上 万元。20年后的今天,中联重科的日均收入超过2亿元。2013年销售产值超过800亿元,利税超过90亿元,同行业中我们的经营质量是最佳的。连续21 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目前公司总资产870亿元,员工3万人。并且国有资产一度增值了800倍。
国企的发展潜力
在于混合所有制+创新
通过这么多年的改制、改革,詹纯新感触最深的就是创新。
詹 纯新认为,生产力的解放程度取决于人的解放程度,而人的解放程度又取决于体制的解放程度。混合所有制最大程度地释放了人的潜力,形成了持续发展的必要条 件。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变革不仅在于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的体制,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了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从而体现出体制、治 理、机制三位一体的创新。
从体制创新来看,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的确立主要基于两个主体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公司自身的股份制改造和大股 东建机院科研院所的改制,最后交汇于大股东的整体上市,最终形成了典型的混合股权结构,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为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利益共同体。所以无论是管理 层、国有股东还是境外资本,他们所占股份都在20%以下,特别是管理层,股权比例不到6%,相比于国有股和私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中联重科实现了股权 合理分散,股东相互制衡,避免了国有股东因为股权比例过高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行政干预,也有效抑制了因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大而形成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控 制。
从治理创新来看,股权混合是改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混合所有制的优势要通过创新法人治理来保障。中联重科的公司治理以法律、法规为 前提,同时贯穿了市场化原则,从而适应和保障了股权多样化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是要让董事会真正成为资本意志表达和决策的平台。国有股、财务投资者、管理 层和员工持股、外资股等不同成分的资本以董事会为平台,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按股权比例表决,实现了同股同权、同生共赢。二是让国有产权代表真正履职。湖 南省国资委及时、专门制定了对直接持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办法,尊重市场原则,以管理国有产权代表为主线,使国有资本的意志在董事会充分表达,实现了国有资本 的有效监管。三是让独立董事得到真正的独立和尊重。中联重科的董事会成员有7名,其中独立董事有4名。这4名都是国内在战略、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专家。独 立董事占比超过半数,拥有充分的话语权,能够广泛代表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战略投资者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提供了大量建设性建议和卓有成效的支持。
“混 合所有制关键是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詹纯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如吸纳融合股权的开放。中联重科的母公司长沙建机院从一个百分之百国有的科研院所到院所 转制企业,再到融入战略投资者和职工股权,最后完全融入了上市公司。母公司的改制成为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关键一步,使中联重科成为一家没有母公 司的,融合了国资、外资、民资等不同性质股权的公众公司。从2000年上市起到现在的14年间,中联重科国有股比例从49.83%下降到现在的 16.26%,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丝毫不减,国资增值最高达到800倍,国有资本直接获得现金红利超过了12亿元。中联重科上市14年有15次分红,应该说 从一开始到现在,不管分多少,都在持续地给股东开放利益。
国企改革仍然存在问题
虽然改革取得了成绩,但詹纯新也指出当前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企业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权力缺乏有效制衡,经营机制仍待转换。
詹 纯新在给“两会”的建议中提到,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优胜劣汰、产能过剩的局面。要通过资源整合,打破行业领域内的无序竞争,同时进一步提升产业结 构,推动科技创新。要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体现体制、治理、机制三位一体的创新。要严格依法依规改制总体方案,公开公允股权转 让,保证内部分配公正透明。要引导员工转变观念,充分与员工面对面交流沟通,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要开放股权、人力资本经营、资本运营、文化管理等。要实 现体制、战略、人才、管理、技术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詹纯新最后表示,时代在发展,市场在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引领,改革才有原动力。
上一主题:锡柴11L天然气发动机低碳环保蓄势而发
下一主题:“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不能全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