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产能过剩,需求趋缓,近年来,变压器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不少企业 也因此出现产销下滑、负利经营,甚至关门并转的局面。而当记者走进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简称衡变公司)时,却看到另一番景象:这个变压器单厂产量 世界领先的企业不仅依靠自主创新抢占了国、内外市场先机,而且还吹响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号角,释放出新的活力。
“重组以来,衡变公 司主动求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实现了变压器制造主业由‘追赶’到‘超越’再到‘引领’的跨越;近两年,衡变公司又以制造主业为平台,延伸上下 游产业链,推动制造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企业在不利形势下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说起企业的发展经验, 衡变公司种衍民总经理如是说。
科技创新
高科技含量产品层出不穷
“世 界首台40万千伏安、1100千伏发电机变压器”、“世界首台单柱结构16万千乏、1100千伏并联电抗器”……走进衡变公司特高压生产车间,一台台创造 世界之最的高科技产品充分彰显着衡变的综合实力。置身其中,记者油然而生一股民族自豪感,因为就是在这里,衡变公司先后自主研制出引领行业节能、创新、智 能化发展方向的世界级新产品300多项,并创造了20余项世界第一。
说起衡变公司的发展历程,种衍民感慨不已:“十三年前,重组之初的衡变一穷二白、技术落后、人才匮乏,为把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人才战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模仿永远落后挨打,唯有自主创新才有出路”,这是衡变公司种衍民总经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2001年重组之初,衡变就投入巨资进行一期技术改造,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试验及检测设备,建成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有 了技术创新平台,衡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迅速焕发。从2002年到2004年,短短3年时间,衡变公司便实现了电压等级从220千伏到500千伏再到750 千伏的“三级跳”。2003年,衡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千伏自然油循环风冷超高压变压器,结束了我国变压器厂家不能自主研制 500千伏级变压器的历史;2004年,衡变又成功研制我国首台750千伏、10万千乏电抗器,在一些长期制约中国输变电设备制造水平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 重大突破,改写了我国变压器类产品的制造历史,实现了我国重大装备的国产化,也因此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正 是这一批批重点产品的成功研制为衡变公司的创新发展迎来了更大的机遇。2006年12月28日,衡变公司承接了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 试验示范工程4台20万千乏、1100千伏特高压电抗器的研制任务,开启了衡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新篇章。
远征海外 向系统集成商转型
依靠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衡变公司不仅抢占了国内两大电网、五大电源市场先机,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世界各国电力建设。
今 年5月初,从埃塞俄比亚市场传来喜讯,衡变公司成功中标该国最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部29台电抗器,这是衡变公司500千伏产品批量出口越南、印度尼 西亚、土耳其、伊朗、厄瓜多尔、乌拉圭等国家后的又一出口大单,为中国高端产品批量走向世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衡变公司应对国内市场需求饱和,产能过剩的局面而实施的转型举措。截至目前,衡变公司先后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外办事机构,产品远销东南亚、南亚、中东、南美洲、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
然而,单机出口仍然不能支撑衡变公司海外市场拓展的需求,面对单机出口利润不断下滑的风险,从2010年开始,衡变就开始实施“由单机向成套,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的战略。
由 于海外电力工程一般都是采用西方标准,因此衡变公司在实施由单机向成套转变的过程也遇到了很多阻碍。但是事在人为,衡变公司通过细分目标市场,加强宣传推 介力度,邀请目标客户参观考察等措施,成功突破了欧、美、俄对行业标准的垄断,在多哥、尼日利亚等市场先后获取了海外成套项目,成功实现了中国电力标准的 输出。
智能制造 让机器充满智慧
“我们的变压器已经做到了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怎么办?唯有转型升级。”在成功抢占特高压发展先机时,种衍民没有眼前的“领先”冲昏头脑,而是高屋建瓴地提出转型升级。
从2010年底开始,衡变公司便积极转变观念,在做优做强制造业的同时,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瞄准电力二次市场,利用公司现有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推动高端制造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智能电网产业,让机器充满智慧。
电 力二次产业与一次产业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滚动发展,基本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近年来,衡变公司相继成立了三大项目公司,从 事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用电自动化、工业电力配套自动化设备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设备、电力管理监控系统、二次智能组件、控制继电保护及各种自动控 制装置等软件和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及技术支持。
“虽然我们在电力二次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谈起电力二次产业的发展,种衍民信心满怀,“目前我国配网自动化还处在起步试点阶段,市场空间非常大,我们将牢牢把握这次发展机遇,加强技术攻关, 实现二次产业‘点、线、面’式发展,提供系统集成服务,为我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主题:巴菲特午餐拍出216万美元
下一主题:太钢建成世界最先进不锈钢冷连轧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