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万米巷道铺路人
[发布时间:2014-06-19 10:18:56 点击率:]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不是劳模,也不是标兵,但他们辛苦劳作、无声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逐着人生梦想,展现着劳动者的风采。

  今年30岁的孟宪水,在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公司运搬工区轨道组班长的岗位上,已经走过7年,由于表现出色,2013年度被评为“金牌员工”。

  

  流水的营盘 铁打的兵

  

  时光回到2012年3月。梁宝寺公司井上井下满眼是风风火火大搞质量标准化的热闹场景。

  煤矿人称道轨为矿井的“生命线”,有了它,材料和设备才能及时运往一线。“巷道每掘进一米,我们钉道班就要将道轨向前铺设一米。”孟宪水回忆着说:“我们吃饭睡觉都穿着工作衣,建设工期紧,来不得半点耽误。”

  紧张的节奏,可以使人形成一种惯性。即便是在2006年矿井竣工投产后,这种“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还是在钉道班一直传承了下来。

  挥洒汗水的地点不断变换,不变的是这帮汉子们的坚守。用孟宪水的话说,他们是“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7年来,在钉道班的努力下,原本冷冰冰的道轨仿佛有了灵性,紧紧“咬”住了综掘机与综采机,逐渐固化为维持这座现代化矿井高效运转的纵横交错的“血脉”。

  

  紧绷的神经 成团的心

  

  “我们慢一秒,向一线的物料、空车补给就会耽误一秒。”孟宪水一语道破了“钉道”的难点。

  为减少对一线影响,钉道班尽可能地利用检修时间开展施工。从各类岔道、车场的设计制作,到具体的挖底、落道、打基础、调水平,均要在现场完成。即使在节假日里,他们也都留在矿上抢工期。

  2013年刚过完春节,该公司3418工作面面临安装,外联巷下巷口巷帮突然来压,将近100米巷道变形严重。运搬工区区长张钦胜立即组织钉道班骨干力量连夜现场勘察,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排除影响。

  命令一到,行动跟上。30分钟内,刚下了班的员工们来不及喘气,纷纷带着尖枪、铁锨等工具迅速冲到了各自工作岗位。井下挖基础、扩两帮,井上做岔道、装道轨……直至巷道完全符合支架通过条件。比矿上要求的时间,整整提前了8个小时。

  

  小写的道钉 大写的人

  

  1厘米宽的锯条,由两个人配合,在井下锯断一根道轨,需要30分钟时间。孟宪水解释道:“井下气割措施需层层审批,为减少时间损耗,我们大部分依赖手工完成。”

  这样的工作,在这7年里,钉道班14名成员锯断近800根道轨,夯实数万个道钉,安装近200副岔道、100个车场,敷设逾1万米道轨。与机械化程度达到近乎100%的采掘工相比,钉道工“玩”的纯粹是手工活。

  “井下的矸石质地非常硬,每年我们要用断50把铁锨,手上的茧子厚得用刀片去划都没有丝毫知觉。”年轻的钉道工李小拴展示着自己布满老茧的双手。加入钉道班以来,无数个节日的团聚变成了漫长而又无悔的坚守,他未能陪家人吃一次除夕的饺子、中秋的月饼。

  “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把活干好。”孟宪水说,这也是笔者采访中,钉道班集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们以一颗颗火热而又质朴的心,支持着采煤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