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玉蝉酿造品质生活,成就非凡人生
[发布时间:2014-10-09 09:13:21 点击率:]

 玉蝉集团简介

  四川省泸州玉蝉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酒类生产和销售、房地产开发、烟花爆竹经营、广告业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

  集团公司下属四川省泸州玉蝉酒类有限公司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洪春花曲坊”,是在泸州曲酒厂(现泸州老窖)鱼台分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企业(前身国营泸县曲酒厂),也是与泸州老窖第一个合作的浓香型原酒酿造基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

  公司现有职工300余人,其中工程师15人,工程技术人员38人。位于胡市镇的酒业生产基地拥有窖池556口,其中百年以上窖龄的窖池398口,是泸州市窖池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泸州三大原酒生产企业之一。按照国际一流技术标准建成的包装中心,采用食品行业出口标准,选择当今最新式、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备,每小时可灌装成品酒1.6万瓶,日产12.8万瓶,完全能够满足市场消费者对玉蝉酒的需求。

  玉蝉酒品味独特,享誉海内外,连续18次被评为部省双优产品,3次蝉联国家商业部金爵奖,并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指定为进藏专用酒。“玉蝉”牌商标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玉蝉酒”被评为四川名牌。企业发展至今,获得了ISO9000认证,且荣获国家、省、市授予的百余项殊荣。

  玉蝉·国际城

  “玉蝉·国际城”项目位于泸州市泸县城西工业园高速公路连接线旁,由泸州本土颇具影响力的房地产开发商——泸州玉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倾力打造。建筑及规划设计是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项目总占地约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包含泸县政务中心大楼、四星级酒店、写字楼、高层商住小区、购物中心等。

  玉蝉·国际城项目整合高水平团队,以无可比拟的规划手笔和经营思路吸纳泸县主流消费阶层。整个项目建成后必将成为复合化、高效化、人性化的24小时充满活力的商住文化休闲区。玉蝉·国际城项目以影响泸县未来十年城市发展的魄力进行开发建设,势必使当地的房地产开发水平跨越式提高,同时以造城的手笔打造泸县高端主流群体的居住和消费核心带。

  玉蟾山·玉蝉酒

  薄刀岑山脉,有如威武长龙向南滚滚而来,正当它要从福集镇向西略略摆动时,被濑溪河这把利剑拦腰斩断。从隆泸公路北进,远远望去,一座由“断龙”凸起的飞来峰跃入眼帘,这就是川南名胜之一的玉蟾山。那么,为什么不叫飞来峰而叫玉蟾山呢?为什么一个仅海拔五百多米的山峰竟如此令人神往呢?这也许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吧,什么仙?蟾仙。

  玉蟾山矗立横亘,奇峰突兀,峭壁峻崎。山巅如蟾蜍巨首,此其一。山间若干蟾状怪石,或俯或仰,姿态各异,此其二。顶峰背面池内的类蟾巨石尤为突出,此其三。

  民国《泸县志》载:“玉蟾山山势高耸横亘,佛寺踞其巅。山下有泉,泉中有大石,状类蟾,波动如生。好事者于岩畔镌刻刘海(戏蟾)像,苔痕蔽体,俨与蟾通。”八十年代在山上修“蟾冠亭”,镌联云:“敢为仙蟾著一冠”。

  在金鳌峰下面的岩石上有许多摩崖造像,计有千手观音、释迦摩尼、弥勒、罗汉等共411尊,大者盈丈,小不满尺,刻工精美,风格各异。以佛像为主,兼及其他,绝大多数都出自明代。有关专家认为,像这样规模大而集中,且保存完好的明代石刻造像,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多少年来,无数善男信女在这里焚香秉烛,顶礼膜拜。山上还有许多风景点,如“晒金石”、“金鳌峰”、“仙人推磨”、“穿山峡石”、“鸣凤朝阳”、“蟾关古翠”、“玉蟾丛翠”、“双蟾对鸣”、“蟾池碧波”、“蟾戏双河”等,民谣说是“玉蟾山上景致多,穿山峡石打儿窝,七层楼上望山河,仙人推磨笑呵呵”。这俨然就是仙境了。

  多少年来,玉蟾山招来了无数骚人墨客,在此饮酒题字吟诗。岩石上“玉蟾”两个醒目大字,就是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所书;但也有人认为不是出自黄手,如民国《泸县志》就说是“明杨慎大书玉蟾二字,石刻犹存”。然而杨慎本人却否认,他写道:“我问金鳌峰:谁名玉蟾寺?题自黄涪翁,苔蚀银钩字”。这算是最清楚的回答了,也是最有力的证据。据传,这位酷爱山水的涪翁,那天来到玉蟾山,徘徊瞻朓,被水光山色所陶醉,特别是众多的仙蟾向他朝拜,更是怡然自得。山间圆通寺的和尚素来对涪翁十分仰重,见其到来,恭恭敬敬地将他迎进寺内,摆上素酒,殷勤款待,待涪翁有了几分酒意之后,众僧磨墨濡笔求他题赠。翁乘兴挥毫书“玉蟾”二字,可他把玉字的一点点到王字第二横之上成“玊”字,众僧大笑,以为涪翁醉了。涪翁说,此字读zhuó,同琢,你看这些蟾石不是精雕细琢的吗?众皆点头称是,随即请工匠将这两个大字刻在岩石上,并将圆通寺更名“玊(琢)蟾寺”。由于“玊”与“玉”极易混淆,人们都把它读成玉字,而“玉蟾”不仅念起来爽朗顺口,意境也十分优美,渐渐地“玉蟾”就这样约定俗成了。

  题字除黄庭坚的“玉蟾”二字外,还有杨升庵题的“金鳌峰”,以及清人长白成骏题的“玉蟾丛翠”。至于历代的诗联就多了,有赞美名山的,有寄兴抒情的,也有感时伤怀、仰仙敬佛的。其中题诗最早最多的还是要算杨升庵。他共有五律一首、七律两首,都直接点到蟾字,如”仙游还驻鹤,僧号亦栖蟾”、“玉蟾养魄元宵后,只对燃灯诵谒回”、“玉蟾寺在翠微间,薝葡林中万竹斑”,一副深山藏古寺的画面跃然纸上,惹人遐思。

  玉蟾山下,九曲河、濑溪河如两条飘带摆动于阡陌之间。九曲河上,横跨一道明代建成的龙脑桥,上有四条雕工精美的石龙,昂首北望,龇牙瞪眼,栩栩如生;另有一狮一象双麒麟,也很雄健,与玉蟾山的摩崖造像相映成辉。这座龙脑桥与玉蟾山一样流传着许多优美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关于酒方面的传说。说是以前附近有一家糟坊老板,只顾自家发财,不管工人死活,往往年近三十,还要扣发工钱,于是工人们商量弄他的酒。老板发现酒坛里的酒少了很多就追问;工人们都说,准是龙脑桥的龙晚上偷吃了。老板半信半疑,第二天一早就亲自带着铁锤跑去查看,一嗅龙嘴巴,果然酒味甚浓。原来工人们在天亮前就在龙口里撒下了酒,老板以为真是龙偷酒吃,当即怒气冲冲,对准龙嘴巴就是一锤,砸下了一颗龙牙。忽然,老板的肚子剧痛起来,痛得他直在地上翻滚,后由家人抬回去,经服药稍有好转,但一闭上眼睛就觉得有无数条龙向他袭来。不久,病情转重,一命呜呼。而今,每当解说员指着这颗缺牙讲起上述故事时,游人都瞠目结舌。

  如果说,玉蟾山是酒乡文明的象征,而濑溪河则是酒乡肌体的动脉了。这条倔强的濑溪河,开初伴随玉蟾山走了很长一段路,到福集镇时,就融融汇九曲河水为一脉,匆匆告别玉蟾山,独自向前奔跑,蜿蜒的在泸县大地,从北向南流入沱江。濑溪河中的玉蟾清泉酿造出来的酒汁,自然是很甜美的。国画家、四川省文史研究员屈义林同志生前写诗赞曰:“都道泸州名酒美,玉蝉美酒重泸州。吴刚佳酿来蟾阙,九曲清溪玉液流”。

  据说,蟾蜍本是来自月宫,即所谓“水月蟾蜍”,又因为月亮洁白如玉,乃称月亮为玉蟾,而月、酒、诗交融出圣洁典雅,永远维系在人间美好生活之中。历代许多诗人往往望月生情,举杯邀月,酒兴催诗,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是把月和酒溶入诗炉么?由此看来,以玉蟾为酒名,可说是美妙极了。那么,为什么又把“蟾”写成“蝉”呢?虽说玉蟾山上的玉蟾憨憨可爱、招财进宝,但蟾爬行于地,时而奋力跳跃却顶多只能上树而已。蝉却一生鸣唱,视野开阔,展翅飞翔。而《辞源》告诉我们,在古代,“蟾”与“蝉”、“婵”均相通并且蟾、蝉、禅都是谐音,都是川南佛教圣地玉蟾山上的圣物,但天上飞的比地上爬的更能感悟博大精深的人世间的禅机,更能借助佛教文化的传播,深厚其酒文化的内涵。

  玉蝉人巡着古人咏蝉性高洁的虔诚之意,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及唐宋以来文人骚客皆以诗词歌赋咏蝉,礼赞其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泥土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泥土而不染。

  同时,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寓精神不死。而把蝉形之玉佩于身则表示高洁;故而古人对此都十分推崇。今人更应以玉蝉砥砺人生,常怀清廉高洁之心。

  玉蝉清廉高洁之意念与玉蝉酿酒人造良心酒的质朴信念高度契合;因此逐步挖掘玉蝉品牌高洁的文化内涵,推进张扬“一杯玉蝉美酒 广交天下朋友”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对玉蝉品牌日趋厚重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