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红高粱创始人详论企业管理六大“死穴”
[发布时间:2007-11-23 00:00:00 点击率:]

 11月15日晚,在河南省郑州市大上海城六楼金碧辉煌的会议室内,30位河南商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品味了由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原之夜·商沙龙”的第一道“风味大餐”。

  据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介绍,该项活动主要是为了配合郑州市政府已经启动的夜经济和首届购物节而举办的,目的是为商界精英搭建一个平台,使之能够在这里结交更多的朋友,并共同分享每个人商界起伏的真实感言,让大家在享受夜消费带来的购物和休闲便利之外,进一步领悟来自当今商界精英们发自内心的从商心得。

  首届“中原之夜·商沙龙”由红高粱创始人乔赢主讲,题目是:从红高粱的成败得失看企业管理的六大“死穴”。

  

  曾经挑战麦当劳,

  红高粱的诞生与破灭

  

  1995年4月15日,在郑州二七广场,“红高粱”横空出世,借助张艺谋那部妇孺皆知的同名电影,“红高粱”一炮走红。一个前厅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但却窗明几净的中式快餐小店,几日之内营业额直冲万元大关。

  然后,“红高粱”在短短8个月内以磅礴气势,在郑州神话般地崛起7家连锁店。

  随后,乔赢怀揣200万元巨款进京,直接在麦当劳对面、北京饭店后面的港美大厦一层选址开店,要的就是和麦当劳叫板,以此引发比附效应,扩大名气聚集人气。

  店门一开,“红高粱挑战麦当劳”、“大碗面叫板汉堡包”、“河南小子挑战巨无霸”之类的报道如蘑菇云腾空而起。国内200余家媒体连续报道,国外70多家媒体相继转载。

  一时间,“红高粱”名声大噪,从早到晚食客爆棚,麦当劳里才有的人头攒动、排队交钱的景象在这里出现;投资者蜂拥而至,1003个商人追着他要求加盟。

  乔赢成为众星捧月的新闻人物,最高峰时,一天中竟有59家新闻媒体要求采访。白手起家的乔赢开始体味事业登峰造极的眩晕,他雄心勃勃地放出豪言:“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

  然而,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为了维持遍地开店的庞大资金需要,他采纳了高息集资的建议。正当各地冲着红高粱品牌和高额利息而纷纷解囊出资的老百姓期待年终分红的时候,国家对基金会展开全面清理整顿。一时间,人心惶惶,集资户蜂拥挤兑。

  失去经济支撑的乔赢,回过头仔细审视自己种下的一棵棵“红高粱”,才发现几千万的资金像水一样地泼了出去,却并未赚回滚滚利润;直营店负债累累,几近倒闭,公司负债达3600多万元。“红高粱”终于在挤兑浪潮中轰然坍塌。乔赢本人因无法清偿高达3600万的债务,以非法集资罪入狱。

  

  诠释成败历程,

  详论企业管理六大“死穴”

  

  乔赢的演讲充满激情和理性,在诠释自己成败历程之后,他向参加沙龙的嘉宾坦陈了自己狱中总结的从事企业管理的六大“死穴”。

  死穴一:忽视政策与法律是企业的最大风险。他说:企业只懂公司法还不行,还要学习刑法等,否则,容易陷于被动。

  死穴二:不把投资风险当作企业的最大“死穴”。他说:投资既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投资不慎,就会走入“死穴”。

  死穴三:“规模大利润就大”。他说:生意就是生意,必须追求利润,而不是追求规模。企业的失败往往从扩大规模开始。“规模大利润就大”的观念对企业有害!

  死穴四:不尊重理财“金律”,导致企业财务恶化。

  死穴五:十层地基,盖二十层大楼。他说:要想快速获得成功,必须懂得建房子的基本原理。“十层地基盖八层比较理想。”你想建更高的楼房怎么办?答案是:先解决“地基”。

  死穴六:品牌“速成论”观念导致企业畸形发展。他说:没有功夫就没有名牌。而功夫是经过长期实践,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最后凝结出来的智慧。品牌“万能论”对经营极为有害。

  

  红高粱将上高速路,

  郑大教授等质疑乔赢未来

  

  在“中原之夜·商沙龙”进入自由讨论阶段后,参会嘉宾便开始了唇枪舌剑,率先向乔赢发难的是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宁建新。宁教授单刀直入:你出狱后先是建了个乔士烩面,不仅没赚到一分钱,反而惹了一系列官司,在乔士烩面关门后,你又在二七广场搞了个康酷烩面,而康酷烩面现在生意惨淡,濒临关门。因而外界认为乔赢只会玩面,而且玩不转。

  乔赢回答说,首先声明,乔士烩面和康酷烩面,都是别人借助我的影响力和品牌建的烩面快餐店,与我没有任何实质性关系。至于玩面玩不转的说法,我不想过多解释,上坡和下坡从来都是一条路。乔赢透露,下一步他将在有关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红高粱快餐连锁店,成功与否请大家见证。

  河南赢想力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王建新就企业家品德和职业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乔赢不仅没有回避,反而再次向与会嘉宾表示:我会用后半生的努力,把所有集资户的账还清!过去,我在法庭上曾作出过这样的承诺。现在,尽管我在法律上已不再欠别人的钱,但出于良心,我还要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