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执着的矿井建设者
[发布时间:2008-11-03 00:00:00 点击率:]

  扬海云  谭兴元  

  他,个子不高,一张普通的脸,但眉宇间透着执着。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从事竖井施工30多年,亲自参与设计和施工20余口立井,称得上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立井建设者。在他的身旁,有400多名像“粉丝”那样推崇他,并且心甘情愿地跟着他干的同伴;他就是姚世友,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川九建设公司第十八项目部经理。

  建章立制抓管理

  1976年7月,姚世友中专毕业后就与施工竖井、斜巷、平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干一行,爱一行,工作非常出色。先后担任过技术员、副总工程师,2000年2月公司调整项目部领导班子,干部职工不约而同地推举他当上项目部经理,用他的话来说:“是掘进工兄弟为自己提供了‘用武之地’,我不能让大家失望。只有从抓管理入手、走科技之路,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奉献与大家一起干。”

  姚世友刚任经理就把自己近30年来的实践与知识融为一体,结合矿井施工特点,创造性地制定了“12条项目管理办法”,此办法不仅改变以前项目管理复杂散乱、环节多、事故多、效率低、成本高的被动局面,而且使项目部受益匪浅。

  施工管理的重点是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立足点是一线管理,他的施工现场管理特点独具:一是根本的立足点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二是项目部领导要用99%的精力抓分管工作的落实;三是对各种材料、配件,要切实加强计划、采购、到货、出入库、保管、交旧领新和现场使用“一条龙”管理;四是凡有加工能力的电、钳班组,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技术革新、修旧利废、回收复用;五是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工作,项目部管理要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正规化的轨道。由于推行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2001年在山西两口立井施工中就为企业创效益1000多万元;2003年在山西东风井施工立井、斜巷、平巷为企业获得“鲁班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乘风破浪科技路

  在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下,走科技发展的道路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技术工作多年的姚世友深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他不仅成了科学技术的带头人,而且还是新技术的应用者。1998年,姚世友带领一支精兵强将赴国外承建一口竖井工程,他根据施工地区的岩石特性,放弃常规使用的大抓岩机出矸,采用防爆挖掘机出矸,使出矸率提高近30%,不仅为企业节约资金近50万元,而且施工速度快、质量好、标准高、工艺新,提前26天完成施工和安装任务,受到国外专家的高度赞扬。

  2005年在重庆打通煤矿排矸立井施工中,他组织职工创造了月掘进89.7米,创造了西南片区当时最好纪录;2007年在兴隆煤矿竖井施工时,当立井落平转入马头门施工,按原设计方案施工,既费资金又费力,还拖延时间,于是他提出了具体切实可行的《简易改绞施工法》的方案,当年创直接经济效益250万元;并填补了西南片区一项施工作业方法的空白,这项优秀科技成果已在立井施工企业推广应用。

  2008年4月在合川盐井立井施工中,利用业主方的永久井架为施工立井作业,他通过创新,研究出一套符合客观实际的施工方案,为业主方节约资金近100万元,减少工期51天,为企业获得效益近40万元,由于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优,获得业主方的好评和奖励。

  春蚕呕心为奉献

  “要用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奉献精神去感染和引导身边的人,才能带领大家干好工作。”姚世友不仅说得好,而且做得更好。他常年蹲守在偏僻的项目部,每当处理施工难点和技术难题时,他像拼命三郎一样整日整夜守候在井下或调度室,几乎把井下工作面和调度室当成了他的办公室,谁也劝不动他离开去休息。有时工作忙了就顾不上吃饭,不规律的生活使他患上了胃病;有时忙碌到很晚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宿舍,倒床就睡。

  为了立井施工他很少回去看望家中身体不好的妻子;逢年过节在家里也难觅他的身影;即或回家也是小住一晚就匆忙赶回工地,“简直把家当成了旅馆”,妻子有些埋怨地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由于他常年不在家,不能像别的父亲一样经常关心和帮助儿子的学习,儿子高考时也没有去鼓励,后来高考成绩不够理想,面对儿子的痛苦,看着妻子深陷的泪眼,一股内疚之情油然而生,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每当妻子看见他疲倦的身体,都劝他:“换个岗位吧,省得天天像紧绷的弦,累死了。”然而,作为优秀共产党员的他从来就没有想过退缩,这是他对命运的选择!

  整整30多个春秋,他就像春蚕一样吐“丝”结“果”,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井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