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跨国制药巨头改变在华投资单一方式
[发布时间:2008-11-28 00:00:00 点击率:]

  赛诺菲-安万特近期宣布在华研发规模扩展计划。在这两年的研发转移热潮之后,其并不是惟一宣布进一步扩大在华研发业务的外企。这一轮研发扩容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从过去单纯的研发外包发展到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样的合作,以项目形式的合作成为一种趋势。   

  扩容   

  赛诺菲-安万特中国研发中心正式对外亮相。据了解,落户北京的该中心将成为赛诺非-安万特的全球第四大研发中心,业务涉及药物基础开发、临床研究、生物统计及编程、临床数据管理以及注册等。 

  据了解,赛诺菲-安万特的在华研发扩展计划包括:扩建位于上海的临床研发中心,启用在北京新建的生物统计学中心,同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探索神经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扩展计划还包括加速各项临床项目进展,如从药物靶点发现到后期的临床研究等。无独有偶,礼来亦宣布设立中国研发总部。设在上海的这个机构此前已试运行3个月,将成为一支科研管理和风险投资的团队。  

  合作   

  赛诺菲-安万特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Marc Cluzel指出,此次扩展计划并不是在华建立一个机构,尔后招聘更多人员开展研发工作,而是与中国顶尖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开展广泛的合作,“主要是扩大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协作关系”。Marc Cluzel表示,在制药业和高校建立研发合作关系的传统模式中,企业并不都参与到研发活动中。而今,企业将参与到价值链的每个环节。

  相似的观点在10月22日召开的第12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也有阐述。会上,中医药行业开发协会2008~2009年度会长夏明德分析认为,以前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工业界给学术界一定资金,指定明确的课题让学术界研究。现在合作模式发生了改变,工业界一般要派一些有经验的科学家,与学术界并肩作战。 

  据了解,赛诺菲-安万特去年开始与中科院天津血液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也是这种模式。其在华研发总裁江宁军介绍说,在与天津血液所一年的合作中,他们已成功分离出潜在的癌症干细胞,并开始制造针对癌症干细胞的抗体,有望将其转化为抵御白血病的有效药物。 

  除开展上述合作外,塞诺菲-安万特在华设立的首个科研基金也已成立,用于表彰并培养结构化学、生物学和药理学领域进行最前沿医药开发研究的杰出科研人员。此举无疑也将加深与广大中国科学家合作的关系。

  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寻求研发合作。除了单纯的外包,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虚拟中心、在线网络等形式,建立了强大的研发网络。

  据了解,礼来公司正在探索将药物研发从自主研发的制药公司模式转变成合作研发的医药网络模式。合作研发除了传统的研发外包,礼来还尝试与中印企业开展资源共享上的更深层次的合作。 

  事实上,跨国公司希望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进一步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效率。礼来与和记黄埔的合作就是资源共享的合作:二者将共同开发癌症及炎症性疾病中的多个靶点。礼来将向和黄医药支付签约金、每年的研发经费以及每个项目最高2900万美元的里程金。和黄医药还将获得因合作产生的全球销售收入的提成,规模创目前中国之最。而这也是中国药物研发历史上国外制药巨头首次将其新药研发项目移入中国研发公司。这种模式不仅能更好地利用双方的研发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财务资源。礼来方面表示,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其在研化合物中,没有一个化合物因自身资源的限制而被闲置。   

  共赢   

  事实上,与跨国企业合作,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新药研发能力。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副院长吴家睿表示,上海生科院过去的优势在于基础研究,但现在的趋势是要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此,需要与工业界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这种转变,没有大公司的参与和帮助很困难。” 

  Charisriver中国研发中心主任金克文在第12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ABO会上表示,未来7年,大型跨国公司研发转移的力量,将使中国成为新药研发能力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