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李宁:从100多枚金牌到数亿身家
[发布时间:2007-11-13 00:00:00 点击率:]

 

  在中国,很少人不知道李宁这个名字。

  他曾经叱咤体坛,先后摘取14项世界冠军,赢得100多枚金牌,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3枚金牌,成为中国体坛的一座丰碑。然而,1988年,“王子”经历了汉城奥运会的失败后,从此黯然离去,告别体坛生涯。那年李宁25岁。

  从事体操运动十几年中,李宁获得的奖牌多达100多块。退役后,李宁投身商界,同样获得巨大成功,以其姓名命名的“李宁牌”服装及健力宝饮料多次赞助各种体育活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扬一抑

  

  2004年6月28日,李宁公司股票在香港主板上市。按每股2.15港元发售价,李宁及其家族控制着46.294%的公司股票,共456484000股,照此计算,李宁可控制股票市值高达9.81亿港元。

  然而,与资本市场的出色表现相比,李宁个人的“低调”却延续至今。

  社会学家说,维纳斯如果开口说话,千百年来爱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定大为改观。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是偶像成其为偶像的必要条件。

  也许是深谙其道,李宁在进入商界后,一直有意无意地对公众保持着某方面的信息缺失。

  公开的影像和文字资料中,人们能看到的大多都是关于“运动员李宁”的喜怒哀乐,而鲜有“商人李宁”的心路历程。

  记者曾经询问过李宁公司的公关人员,为什么李宁一直回避媒体。公关人员表示,这与李宁公司一直以来的宣传策略有关,公司希望主要突出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所以淡化了李宁的个人形象。

  多年来,“李宁牌”正在成为时尚的名词,而在多数人心目中,那道红色大L旁边的李宁,依然是那个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口气夺下3枚金牌的“运动健将”。

  

  性格波动

  

  会不会是商界风云塑造了李宁谨慎的性格,从而不愿与人交往?记者曾心存疑问。

  “李宁当运动员时,就是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从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习惯上看,他在做运动员时和后来做企业时的变化并不大。”国家体委的一位官员对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位官员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但是,他表示自己不但很早就认识李宁,而且,由于工作原因,近几年,他一直参与处理体委与李宁公司的商业事务。

  在电话里,他对记者回忆起今年“中国劳伦斯奖”评选时的情景。他说,作为这一奖项的发起人之一,李宁出现在现场。他特别对李宁和其他很多大牌明星的行为举止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不管是与认识的朋友打招呼,还是为周围的人签名,他都处理得很周到。与他接触后,你会感到,他是那种不会让别人有不舒服感觉的‘偶像’。”这位官员印象中,李宁一直不是个爱摆架子的人。

  这位官员还说,“李宁是一个性格很平和的人”,但是,“平和,并不是说他内向”,而是说“很少见到他因为什么事情而过分激动”。

  1984年,李宁依托健力宝集团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从一个运动员到一个企业管理者,他也经历了很长的摸索过程。但是,周围的人都说,并不觉得李宁在气质上发生了太大的转变。相反,他那种谦虚、与人为善的处事风格,使他很快融入了商业圈中,并且表现出一种“大气”的企业运作风格。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是李宁第一次展露自己的商业才华。款式与质量在当时都不算最佳的李宁牌运动服,能够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领奖服及中外记者的指定服装,称得上是一次公关策划上的成功。

  从此,李宁牌依托中国体育迅速崛起。

  

  家族企业?

  

  尽管近年来李宁品牌日渐强势,国际化步伐有所突破,对国际知名品牌KAPPA的代理,也丰富了公司的业务模式。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一说起李宁公司就等于是在说李宁本人,李宁公司的家族化特色似乎很突出。

  不过,一位长期接触过李宁公司的人士却很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让本族人进入管理层,是私营企业起步阶段的无奈选择,“毕竟,那时的李宁还不认识什么管理人士,相比之下,自己的亲戚比较容易信任。”

  “李宁是一个很会管理的人,他懂得知人善用。”这位人士说,“随着企业的发展,他很早就启用职业经理人了,而且,不管是原来的陈总(陈义红),还是现在的张总(张志勇),李宁对他们都很信任。”

  有媒体报道,现任李宁公司执行董事的陈义红曾是李宁公司早期股份制改造的关键人物,是他把股份制专家、北京标准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刘纪鹏带到了李宁身边。

  在刘纪鹏的力劝和帮助下,李宁公司于1994年底成功地解决了与健力宝集团的关系问题,初步明确了李宁公司的股权结构,为日后的股份制改造打下了基础。

  然而,陈义红与刘纪鹏的股改方案并没有在李宁公司持续下去,并且,由此还引出一段所谓“高管危机”。

  据媒体资料记载,在这次事件中,李宁表现出处理危机的相当水平。陈最终没有离开李宁公司,但是,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柳宁(李宁的嫂子)、集团销售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覃谦(李宁表弟)和销售部副经理陈义勇(陈义红胞弟)相继离职。

  一场“危机”随着“家族势力”的削弱而消于无形。1997年,李宁公司正式走上了股份制重组之路。

  2001年,张志勇接替陈义红出任北京李宁的总经理,成为李宁公司新架构下的管理核心。

  李宁公司向记者出示的一份公司资料显示:张志勇1992年10月加入李宁公司,曾担任李宁公司财务部经理。1999年4月出任北京李宁财务总监。2001年3月出任李宁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运营管理工作,实施变革管理,制订公司发展战略方向、塑造公司企业文化,使公司在近年获得了快速发展。

  此外,这份资料还介绍了李宁公司的6位总监和一位总经理助理,他们平均年龄不到40岁,都拥有本科以上的学历。

  公司上市后,记者曾到北京李宁公司采访。自去年“非典”时起实施的“弹性工作制”延用至今: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