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解读啤酒企业L的“涨价策略”
[发布时间:2009-01-19 00:00:00 点击率:]

  □ 郝星光

  

  2007年—2008年,随着CPI指数的不断上升,各行业的原材料价格纷纷上扬。整个啤酒行业都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是否提价,成为摆在啤酒企业面前的、事关生死的艰难选择。

  

  案例

  L涨价后把市场拱手让人

  

  啤酒企业L,是上海地区比较强势的品牌,但因承受不了亏损的压力,开始酝酿涨价策略。

  为确保“涨价策略”能顺利实施,L想到与竞争对手联合。因为竞争对手S也处在成本增加的困境中,所以也表示要大力支持。2008年年初,L开始紧锣密鼓地运作涨价。在准备涨价的前一个月,L以文件的形式通知了经销商,以推动经销商加大库存,给市场一个缓冲期。

  在经过市场调查和动员后,L认为涨价的时候到了。于是,L开始上调旗下所有产品的价格。其中,企业主打产品“超爽”系列的价格调得最高,每箱达到2元,即从原来的28元/箱上调至30元/箱。

  与此同时,L还更换了超爽的包装,从630mL改成550mL,包装更加土气。这下,消费者可不买账了。大家都表示不能接受新包装的超爽,认为容量少了,价格贵了,口感也差了(笔者注:纯属心理因素),结果导致市场推广一度受阻。

  L急了,把老超爽的生产给停了,并认为主要是因为新老产品相互竞争所致,把老产品停了,新产品自然也就能够动销了。但是,当经销商仓库里的老超爽消化完后,问题便集中爆发了:L系列产品竟没有一个能卖得动的,市场急剧萎缩,把消费者都赶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渠道开始恐慌了。

  而L的涨价同盟S则根本就没有涨价动作,只是放出涨价风声后,在旁边观望,看L怎么折腾。至于价格调整,人家根本就没有做。(笔者注:竞争对手就是竞争对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有什么合作!)

  就这样认输,岂不很没有面子?L又咬牙挺过了半个月(笔者注:挺得好,不然,死得不那么透),最后又急忙恢复了老超爽的生产。

  L在这边调来调去,可终端和消费者不买账了。眼看已经过了铺货期,终端和消费者都完全接受了S,此时的L连老超爽都卖不动了。

  没办法,L又开始做起促销。促销打到底是24元/箱,每箱比原来还要便宜4元,但即使这样,L的产品还是销不动。(笔者注:据悉,L的产品2008年市场萎缩得非常厉害。)

  作为最大的受益者,S做梦都没想到:生产线加班加点,市场上还严重缺货。而市场上越是缺货,终端越是要进货。本来是10箱一进,现在是100箱一进,就像抢宝贝似的。就是这样,经销商还不给呢。没有企业的安排,渠道自己都把价格每箱提了2元。这种火爆的市场情形,只有在10年前“供小于求”的时候才能见到。

  

  分析

  涨价前先回答七大问题

  

  原材料涨价对各行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要渡过这个难关,产品涨价是其中的一个解决办法。但是,一定不能像L那样,拍拍脑袋就开始了。

  涨与不涨?如何涨?需要分析以下的问题和因素,迅速掌握相关信息,并以这些信息做依据,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以进行初步判断。此外,还要结合企业的现状,明确价格调整的基础,以有效降低调整风险,达到期望的效果。

  问题一:涨价是否经过理性的考虑?

  现在,各行业都是“涨”声一片,而且有些产品的涨价幅度很是可观。但作为啤酒行业,其产品价格实际上一直处于一个走低的状态,涨价能否被市场接受,是个最重要的问题。

  所以,面对价格波动,我们不要盲目做出跟风效应,而是应先理清思路,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谨慎的判断,站在产品和企业发展的高度上,透彻认识,迅速决策,以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

  问题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时间会维持多长?

  假如这次产品涨价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涨价,那么,现在国家公布的CPI 指数已经大幅度降了下来,此时,原材料价格也可能会降下来,而企业的涨价行动不上不下地卡在那里,岂不尴尬?

  问题三:竞争对手会涨价吗?

  L就是吃了这个大亏。尽管与竞争对手联合涨价的想法很好,但这是没有办法签订合同的,而且谁先动,谁吃亏。在竞争对手按兵不动、不涨价的情况下,L只能自己承担后果。切忌:不要听竞争对手的宣传!

  问题四:消费者会不会接受企业的渠道和终端?

  在案例中,L的主打产品超爽提了2元/箱。这2元钱是由渠道的哪个环节来消化的?这个问题连L自己都没考虑好。

  L原来的计划是让终端也涨价,可是,终端从3元/瓶涨到多少?市场上没有3.5元/瓶这个空间,涨到4元/瓶,消费者又不接受,所以,整个渠道环节都在为这2元/箱进行博弈。因此,不愿意经销L的产品也就成为必然。

  有效地把涨价的压力合理地分解到渠道的各个环节,是决定涨价能否成功的关键。

  问题五:涨价针对哪一种产品?

  企业千万不要像案例中的L那样,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面提价。而是应该在现有的产品系列中,细分出哪个产品是走量的,哪个产品是赢利的,哪个产品又是塑造品牌形象的。

  通常来说,产品所处层面不同,其价格策略也应不同。价格调整必须参考这一因素。中高档产品的价格敏感程度较低,可以考虑提高;而低档产品对价格敏感度非常高,调整时需要小心一些。

  此外,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调整自己的主流产品。

  问题六:涨价能否获得高利润?

  涨价是为了获得利润。通过涨价虽然能够提升利润率,但却会带来销量的减少,这是个必然的市场规律。要销量,还是要利润率,就看企业的选择了。

  问题七:是否确定了步骤和目标?

  为了使涨价的目标清晰化,统一认识,便于实施,企业一定要采用系统的步骤。调整价格应从现实情况入手,充分考虑企业能否顺利达成目的,会有哪些阻碍因素,通过什么样的策略和执行才能达到此目的等等。

  把涨价幅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免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应保证价格调整适合市场与企业的现实情况,并使之处于企业可控的范围内。

  

  出路

  品牌提升才是上上之选

  

  一啤酒企业在2000年之前是一个低端品牌,每瓶啤酒售价仅1—2元钱。2000年之后,企业通过不断地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