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购房团团长沉浮记
[发布时间:2008-12-30 00:00:00 点击率:]

  “一年半以前开发商不需要我们”,两三个月前常常是“有团无购”,而现在,黎海维说,“自10月份楼市新政发布后,我们忙得团团转,可能会有更多工薪阶层的人加入我们的‘团购’大军中来。”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黎海维有点失望。

  本来,对国务院常务会议17日颁布鼓励住房消费新政后的第一个周末,黎海维充满期待。上周六,他组织了一次深圳关内的“团购”,目标是一个中型楼盘。参团的有100多人,根据过往经验,他预计,成交七八套不难。

  开局果然不错,看过房子,团里当场就有10多个人下单。

  不料,就在这时,开发商告知黎海维,原定的优惠折扣有修改——按照出发前和黎海维说好的优惠,各种折扣加上,大约能优惠到八折,而现在,只答应给到八五折。

  “这比他们自己的开盘优惠还少!”开发商临时变卦,“团购”队员们一阵大哗,大家非常生气,觉得受骗上当了。原来下单的人一气之下,不买了。

  这趟“团购”最终无一人成交,黎海维懊恼而归。

  “开发商应该明白,虽然现在政府出了政策优惠,但真正能促成成交的,还是降价。”12月22日,黎海维对记者说。

  黎的名片显示他是深圳一家地产专业网站的记者,但显然这并非他的真正工作。事实上,27岁的他是这家网站从业4年的资深房地产“团购”组织者,亲历了4年间深圳楼市的疯狂起落,曾经和“团购”一道被迫在深圳消失,出走珠三角,现在又重返深圳。 

  被迫消失的一年  

  黎海维在2004年底来到这家地产业网站,负责组织网友活动。想到很多网友在考虑买房,就试着主持一个网友看房团,提供一些楼盘的资料和专业信息。当时这只是一个看楼团,没有“团购”的功能,买房也没有优惠。

  2004年的深圳楼市是一个平淡的、以自住为主的市场,当年房价涨幅不过5.28%,投资房产没有什么财富效应,看楼团也极少有成交。

  那时比较出名的是华为的购房团,他们在公司内部网上一招呼,就约上一批华为员工去买楼,通常能在开发商那里要到折扣。这种内部组织的“团购”,是黎海维这种以中介者身份召集的走马观花的看房团所无法比拟的。

  情况在2005年开始发生变化。买房的人多起来,这时候,一些看房团的网友开始现场下定,甚至有当场签约的。黎海维开始把他的看楼团发展为“团购”,以团体名义先和开发商商定房价折扣,再组织网友看房,下单,成交。

  刚开始时,还可以在一些项目上得到开发商的额外折扣,但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市场就被狂热所淹没。

  2006年的深圳,开发商如火如荼地炒作“地荒”、“房荒”,当年深圳房价领涨全国,整体房价从7040元的均价迅速上升到了15000元,关内均价超过21000元。房价攀升带来吸引的投资性需求暴涨,加上流动性泛滥,购房者不是买房而是抢房。

  “那时深圳别说拿折扣,根本就买不到房”。在开发商内部订购时,就有购房者通过各种渠道认购,不论价格,一扫而光。疯狂的市场令开发商一再反价,以致出现开发商不惜缴纳违约金以退房提价的事。

  “团购”在这样的疯狂之下完全丧失了市场。“那时开发商根本不需要跟我们谈判,是大家在求他们卖一套房子。”黎海维说,那时他每一个电话打过去,得到的都是冷淡的回答:“‘团购’我们暂时不需要。”

  一再碰壁后,黎海维明白深圳已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他只能带着团队远走广东惠州、东莞、中山寻找出路。那一年几乎所有的“团购”组织都放弃了深圳,走向珠三角,还有远涉云南、北海、海南的。

  惠州开发商最欢迎来自深圳的“团购”。那时惠州的房价开始往上走,黎海维的团队里挤满在深圳的高价位上已无金可淘的投资客。一次他带领购房团分乘3辆车前往大亚湾一个价位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楼盘,当场成交38套。他在大亚湾号召“团购”,只要拿到一个点折扣,就有很多人抢着买。

  2007年,惠州房价涨到4000-5000元/平方米,“2007年4月份,每次活动每个楼盘都有三四套下定,也有一个人下定四五套。”黎海维回忆说,甚至一些在深圳买不到楼的自住客也往惠州跑——在深圳炒作“关内没有地了”的时候,惠州炒作的“2小时生活圈”吸引了一些自住者,至于工作和生活被分割在两个城市的种种麻烦就无暇考虑了。 

  开发商的座上宾  

  物极必反。

  深圳楼市从2007年7月开始直线坠落,到了11月,中心区域的福田房价急降8%-10%,炒房者集中的宝安区,跌幅达到20%,仍然应者寥寥。

  一筹莫展的开发商们又想起了“团购”。

  2007年底,楼盘“卡罗”的开发商是一家地产上市公司,希望在年底时冲一下,让年报好看一点, “卡罗”算是尾盘,还剩200多套,打折处理掉是上策。但开发商担心前期业主闹事,不敢公开降价,想来想去,想到了“团购”,以“团购”名义打折优惠,名正言顺。于是,黎海维的手机响了。 

  黎海维自2006年以来第一个拿到折扣的楼盘。“当时这个优惠是很隐蔽的,不敢拿出来宣传。优惠幅度大概是1到2个点,并且是实名登记购房者才有优惠。”

  从那以后,随着深圳楼市成交量急剧萎缩,各路开发商变得热情洋溢起来,黎海维每天都接到四五个他们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去“谈谈”。黎迎来了2004年以来最为风光的时刻,每次出马,他都能带着“至少两个点”的额外折扣哼着小曲回来。

  这时,黎海维的“团购”发展得比较正式,参团者都是以实名在俱乐部注册,要填写个人资料。“我们首先在论坛上总结哪个楼盘在网友中比较受欢迎,我们就去和楼盘开发商谈判,如果性价比不错,又能拿到折扣,我们就会接这个项目,发动网友团购。”

  百战之后,黎海维已摸到不少门道。比如“团购”介入一个楼盘的时机,不能在开盘时或开盘前,因为这时开发商要保价位,不会一上来就爆出优惠价,所以时机要选在“开盘后、销售中”的时段,这时如果楼盘卖得不好,“团购”介入恰当其时。  

  回来的炒家  

  从2007年下半年起,黎再也没去过惠州,他决定“暂时不做珠三角”,因为行情不好,连深圳本地都不好,更没有人跑外地去了。 

  黎海维的一个转机是今年10月22日,国家出台降低住房交易税费、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最低首付款比例等新政,灰霾了一年多的楼市有所回暖。深圳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一手住宅日均成交215套,创今年以来新高,较上月增长90%。

  新政的利好使黎海维的“团购”规模日益壮观。在12月17日第二波新政发布前夕的12月6日,他组织了180多人对中海大山地的“团购”,有14人当场成交,获得开发商优惠3个点的折扣。这是他4年来在深圳最成功的一次“团购”。

  黎海维发现,在他的购房团里,消失多时的投资客又回来了,并且占到了30-40%的比例,有两个投资客当场成交。

  在黎海维看来,深圳关外的房价已经下跌接近60%,那里过去楼价13000左右的地区,也有跌到了6000-8000的,性价比已经能够接受,这是一部分投资客回来抄底的原因,针对团队中的这一变化,黎海维把现在主攻重点放在了房价跌得最惨的关外,放在宝安、龙华、龙岗这些中心城区域。

  尽管上周末的“团购”受到挫折,黎海维仍然看好12月17日第二波新政出台后的市场效应。他认为,由于对新政效应的良好预期,重新回来的投资客将进一步增多。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徐广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