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从营销的角度看移动和电信之争
[发布时间:2008-12-29 00:00:00 点击率:]

  日前,在一份报纸上看到长篇累牍的关于移动、电信的市场争夺战。本来在现有体制下,再从战略上谈如何地竞争似乎有些不着调,联通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按照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巨人的观点》一书的思想:没有了竞争对手,还要战略有何用?

  中国移动在国内移动通讯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用户4.3亿,对高端客户拥有量更是领先。联通、电信(特指在移动终端的运营)跟移动绝对不在一个级别上,严格地说不在中国移动竞争对手范畴之内。所以,可以这样说,目前的移动无需战略。

  既然短期内可以不在竞争战略上考虑对手,难道在策略上也可以忽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毛泽东对于战略、战术已经有非常著名的论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我们从营销管理的角度来看看移动、电信之争。  

  历史与原罪  

  国家想通过竞争机制打破垄断,促使行业良性发展,思路上肯定是对的。但中国移动现有的客户规模与高端用户处于绝对的优势,电信要从中分一杯羹难度很大,尤其是大中城市和高端用户。电信固网的用户数量最近年逐步下降;宽带的份额也在被蚕食,这些都会造成在竞争平台上的不对等。当然,这是历史原因,也可以说是“原罪”。  

  组织与管理  

  中国移动在多年的移动品牌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企业具备了较高的市场反应速度,而且管理水平也较高;中国电信由于历史的原因,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等会造成市场反应速度慢,进而影响到效率。  

  市场与业务  

  从产品、顾客、渠道到品牌,中国移动显然拥有绝对的统治力。就品牌而言,无需多言,常年的品牌塑造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很好的心理效应。就顾客来说,95%的占有率已经说明了问题。

  相反,电信在这些方面就比较弱。目前消费者对电信的感受主要是两块:一是固网;二是宽带,这和手机业务相去甚远。就算电信在固网方面拥有主导地位,但固网近几年的用户数逐年下降;而在互联网方面,国内的长城宽带以及各省、市、区的有线宽频等都对电信形成了冲击。  

  营销与策略  

  在营销的战略上,电信应该做了长远的规划,规划对电信而言更重要,因为它的对手只能是中国移动。

  规划很美,但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产品层面,中国电信推出189号段,有3G的网络资源作为后盾,双卡双待等等。价格上,依然作为首要的营销利器:北京电信,天翼189,89元套餐包含500分钟本地主叫话费;同等条件,移动139只有350分钟;联通80元300分钟。推广上,将189符号化,就像当年大家叫移动——139一样。

  希望与梦想  

  我们希望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良性竞争中发展壮大,最终受惠的是普通的用户。

  目前来看,中国电信任重道远,中国电信的短处很难在强大的对手面前短时间进行弥补。相反,中国移动则可以轻松应对,因为手机用户正处于上升的通道、手机上网则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趋势。

  希望不要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类似联通的运营“手机、固网”那样的局面,客户希望看到的是: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真正的实惠!

  (摘自《中国营销传播网》 蒋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