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十年内人民币国际化能基本实现
[发布时间:2014-02-15 17:09:35 点击率:]

 我从2006年开始提到金融改革的三个方面,我想深化改革是不是也能沿着国际化、系统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发展)?国际化包括机构的国际化、产品的国际化。为什么要国际化?因为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格局已经变化了,以前是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劳力,奴隶买卖;现在不用了,拿钱就行了,拿它的钞票在当地投资生产,然后把产品拿钱买回来;买回来这个钱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没有,又回到发达国家了。最后,它还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留给你,你赚了它的钱,还要反过来去买它的金融产品,去投资,变成这么一个格局。

  从国际化角度来说,确实现在我们还差得比较多,和我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不相称。上次金融危机的时候,有很多人觉得我们还不错,就是因为我们金融没有开放,没有国际化,所以我们好像受到的冲击还比较小。但实际上,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债券利率是4%,美国投资的平均收益是8%,我们用自己的钱去买了人家的债券,当然这4%可能是没有风险,8%是有风险,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损失的。所以,国际化问题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而且从当前来看,人民币如果不实现国际化,我们没有办法提高我们国际的竞争力,也没有办法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得到和我们地位相应的发言权。

  去年底人民大学做了一个货币国际化指数,从这个指数来看,美元是52%,欧元是24%,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只有0.87%,这个相差得太远了。我们的外贸是世界第一,但是由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只有16.1%——在国际证券、金融产品里用人民币只占0.27%。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没有办法建立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也没有办法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和我们实际相称的发言权,但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手段,肯定是一个目标。

  大家知道,货币国际化的定义就是发挥货币作为储藏手段、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还不能满足于这样一个定义。我们的目标应该让人民币成为和美元、欧元并列齐驱的国际货币。如果这样的话这个目标是很宏伟的,而且很可能在相当长时间才能够实现,但我认为在10年内基本上实现是有可能的。所谓基本实现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率仅次于美元和欧元达到15%左右,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在特别提款权利能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人民币在一些国家里可以作为储备货币,所以我想这个目标10年应该是可以达到的。那么,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手段,因为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就会倒逼我们金融体系的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过程,不是我们说国际化就能国际化的,人民币国际化是要得到人家的承认,得到人家愿意使用你的货币才能够国际化。所以从国际化的层面来看,我们开始从边贸开始用人民币作为少量地流动,然后进入比较大量地流动,现在我们的银联卡在国际上慢慢也都通用了,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人民币作为一个结算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当然现在比例很低。第三步就是作为一个支付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由于你不能自由兑换,最后人家要求按照人民币支付的时候还要你用美元,然后作为投资、融资的货币,以及国际储备的货币。那么,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在我们推动过程中要做三件事情:一是汇率制度的改革。如果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一个比较死的制度,根本不可能让人家提高对你的信任度。尽管现在说我们是参考一揽子的制度,我们也考察了世界上所有发达经济体,32个发达经济体都是浮动汇率制,只有两个例外,一个是香港地区,一个是丹麦。所以,最终来说人民币的汇率改革我认为还是要达到浮动汇率制,当然这个浮动汇率制本身要逐步去实现。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出先搞汇率目标区,然后逐步扩大这个汇率目标区,最后达到能够浮动,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实现。

  第二是要推动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这在三中全会的决定里面已经明确了。现在根据说的是,我们有14个基本可兑换,22项是部分可兑换,有6项是不可兑换,这个可能还要继续推进。当然推进本身要有一定的步骤,逐步来进行。比如,到底是入还是先出,先短期还是先长期等等,这些步骤要研究。

  第三是资本项目的开放。资本项目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还不是一个概念,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你可以交易了,资本项目开放是指交易不能有任何的限制。如果有税等等那就不是开放了,那就是有限制开放。实际上,我们也研究,美国的开放程度比英国还稍差一点。所以,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就要在汇率制度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下大功夫,最后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10年内基本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市场化。市场化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我认为还有两个市场化非常重要,一是要增加市场的参与主体,还有一个真正把金融业看成是服务业。我今天重点讲增加主体的问题。2005年我就提过一个建议,我们要搞以民营资本为主的社区银行。现在三中全会也明确了,但当时由于条件不成熟,中央没有采纳。如果中国老是靠这些大银行的话,它本身结构上是有问题的。因为从商业银行的本质上看,它就是嫌贫爱富。如果是从风险交易成本来看它都是这样的结果。我们老喊小微企业贷款难,为什么呢?因为大银行不愿意这样做,即使银行会要求,也是捏着鼻子做的。美国社区银行1200多个,大银行不做这些小买卖。我们现在是大银行通吃,实际上对每人创造的价值来说,比国际上低多了。我们现在真的要按照三中全会的决定,要搞民营的中小金融机构。而现在很多民间资本要搞银行都想搞大银行,这个概念我觉得是不对的。你跟中农工建交没法竞争,怎么办?那就是要把社区银行搞起来,社区银行的好处第一规模小,只能为小微企业服务。如果再把有些信息、IT工具用上,成本也是很低的。而且没有历史包袱,它的信息不对称大大改善,谁要在一个社区内违约,它就不可能在社区内存在。最后是服务更加便捷,所以我觉得社区银行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银行设立了以后真正能够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那些创新性的企业开始创业。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应该认真思考的。当然,成立社区银行有困难,第一你要有存款保险制度,第二要允许它的存款利率能够适当地提高,第三就是解决人才问题。人才问题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设想,大银行干脆把小客户交给社区银行。如果大企业把银行的资源占住的话,小微企业就没有办法拿到资源。

  第三就是系统化。系统化实际上最重要的一个是我们把金融看成是整个系统,它有各个行业,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很密切的。我曾经讲过混业经营,当然这个还有争论。风险在各个部门是流动的,所以监管部门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监管部门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首先要处理好监管和创新的关系。

  对于金融衍生品这些东西,我们究竟该采取什么态度?这次三中全会也明确了要鼓励金融创新。我认为监管部门和被监管部门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博弈又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就是说你提出来一个金融创新之后,监管部门也要建设它,它的利弊,它的风险何在,如何防止过度投机,这些问题都要研究。而这个金融创新出来以后,到监管部门再提出新的监管规定,它又会根据你新的监管规定,去进一步地突破去创新。所以,这个东西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欧洲美元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因为当时美元去金融的监管比较严,干脆建立欧洲美元,欧洲美元现在的规模一天的交易量4万亿。所以,监管部门对于金融创新,我觉得首先一条就是要认真地去研究,不要把它封杀掉。

  第二就是要有一段观察期。制度经济学有一句名言,就是交易先于制度。你要想没有交易,你去制定制度,没法规定;只有有了交易发现问题,然后你再去制定,再去规范它,就是我们说的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如果你想一开始就给它戴个紧箍咒的话,这个金融创新就没法进行了。最近传影子银行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在这个态度就是这样的。当然,我们现在提到了理财、信托、小贷,还有以融资为主的担保,这四项都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金融创新的事情。一方面要肯定,这些东西还是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它的风险也不可不防。它的风险在哪里,怎么去防止它的风险?我觉得最主要的是防止它作为过度投资的工具。所以,监管部门要观察、研究,最后拿出规范性的意见,而不是一开始就把它给封杀掉。

  互联网金融我觉得也是一个新的方向,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风险在哪里,怎么去防范它,这个要认真地去研究它,现在不要一下子把它封死。我觉得现在互联网金融都很热,但是要明确一点,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一样都是金融中介,如果互联网金融自己也变成了自营业务的话,那也是非常有问题的。现在有些P2P,有一些东西都出现问题,有的就卷钱跑了,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这个沃尔克规则就是一条很明确(的规则),即银行做好中介,不要把客户的钱大部分用去做自营的业务。做自营的业务要有一定的风险,否则的话老百姓全民来给你买单了。这个沃尔克规则毕竟已是2015年开始实行,这个也会对金融的监管会有一个更好地规范。当然金融的监管要依法讲理,适度有效,要从信息的披露开始,然后采取分析处置的办法。

  我们深化金融改革话题很多。一是我们要大力推进金融体系的国际化,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带头带动我们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人才的国际化;第二就是要以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为起点,来增加市场主题,增加金融市场的主题,来更好地为小微企业和广大的储户服务;第三要处理好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要鼓励金融创新,同时要研究每项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问题和它的风险,更好地发挥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通过对冲减少风险的作用,从而防止它过度投机扰乱市场。

  (根据作者2014年1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第二届年会”上的现场实录整理,未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