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成都要在四川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承担"首位城市"责任,当然要一马当先,做强县域经济;同时,成都自身做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挖掘经济增长的动能,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样需要苦练内功,做强县域经济。
新政
四川省工商出台
26条措施
促县域经济发展
■刘佳
7月1日,四川省工商局对外公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意见》,出台26条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其中,放宽县域企业住所登记限制和经营范围限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向产业、县域、乡镇延伸等措施备受关注。
放宽住所登记:
允许在“家”开公司
《意见》明确,放宽县域企业住所登记限制。除法律法规对经营场所有特殊规定的行业外,对物业所有人无法提交产权证明的房屋作为经营性用房的,经当地政府或者派出机构、合法市场主办单位、各类经济功能区管委会、乡镇居委会、村委会出具同意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明,可登记为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对利用家庭住宅或租用居民住宅申请从事电子商务、软件开发、设计策划等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创新型企业,经利害关系人同意,允许将其住宅登记为经营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指出,允许“一址多照”,同一地址可以登记为两个以上市场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允许“一照多址”,市场主体在住所外设立经营场所,经营场所与住所属同一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管理辖区域的,经营场所可以申请备案,不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
为鼓励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意见》放宽了组建集团公司条件:凡母公司注册资本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且拥有2个以上控股子公司的,允许申请设立集团公司,“设立集团抱团发展,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和资本运作。”省工商局商标分局局长周广平解释。
县域企业经营范围限制也得到放开。《意见》要求,对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办理行政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企业可在经营范围变更登记前直接经营。凡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类企业除外),经营项目需前置审批而暂未取得批复文件的,经企业申请,可核发有效期为2年的企业营业执照,待企业取得行政许可证件,核定经营范围后,方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另外,企业登记管理权限也有所下放: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对住所设在市、县(市、区),应当由省工商局登记管辖的企业,依企业申请,可以在市、县(市、区)工商局登记。
示范引领:
促进县域商标品牌经济发展
《意见》首次提出了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基地建设。明确指出加大对不同类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特色经济园区的定点帮扶力度,支持县域建立一批商标战略示范主体,引领县域商标品牌经济发展。在平原地区县建立5-8个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基地;丘陵地区县建立3-5个重点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基地;盆周山区建立2-3个特色经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基地;民族地区县建立1-2个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林、畜牧等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基地。在成都市建立3个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市、区),其余市(州)建立1-2个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市、区)。
“省工商局党组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监管和服务好县域市场主体,促进县域市场主体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周广平说表示,工商部门还将严厉查处垄断案件,依法制止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等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垄断行为,同时,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行为,突出抓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依法取缔无照经营。另外,将以农资批发市场、农村经营网点等重点区域,以农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往年监测不合格的农资商品为重点监测品种,严厉查处销售假劣农资商品等违法行为,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促进源头治理和行业自律。
调查
四川半数上市公司
集中在成德绵乐
■朱雷 白兰 肖垚
上市公司虽然在我国诞生仅20多年,但作为市场经济的“领头羊”,已经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在四川各区(市)县,上市公司也绝对是县域经济的扛旗者。
截至2014年5月底,四川已有92家上市公司,遍及16市州,过半集中在成都、德阳、绵阳、乐山一线。其中,成都及周边区县上市公司数量领先,达到49家,在分布数量上也侧面印证了各区(市)县的经济实力。
省内16市州 已有上市公司
1993年3月12日,中润投资的前身川盐化A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四川首家上市公司。同年4月26日,乐山电力在上证所上市,成为四川首家沪市上市公司。
20多年过去,四川省上市公司的数目也突飞猛进,如高金食品、川大智胜、三泰电子、富临运业、科伦药业、天齐锂业、成都路桥、硅宝科技、吉峰农机、国腾电子等高调上市。今年IPO重启后,又有天保重装和创意信息上市。截至今年5月23日,四川共计有92家上市公司。
虽然沪深两市最早的两家上市公司均出自乐山,但这20多年来,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最多的是成都,其次是绵阳。省内的16个市州,都已有上市公司。
行业分布 化工机械等居多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92家公司覆盖了约40个细分行业。其中,化工原料行业的最多,达到9家;机械行业其次,达8家;农药化肥和发电行业的各有6家;有色金属的有5家;汽车配件、白酒、通信设备等行业各有4家;建筑、软件、电气设备等各有3家。
2003年至2013年期间,四川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已经翻两番有多,从2003年683.1亿增长到2013年的5057.24亿元。
虽然化工、机械行业的上市公司居多,但并不是最赚钱的,最赚钱的仍是白酒业。从2013年年报来看,川内最赚钱上市公司的前三甲分别是五粮液、泸州老窖、东方电气,三家公司合计净利润便达到137.6亿元,占所有四川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61.86%。东方电气去年净利润为23.49亿元,同比微增7%。新希望、川投能源、科伦药业和四川成渝4家公司净利润也超过10亿元大关,并分列第四名至第七名。
县域经济孵化样本
“经济越发达、占全省经济总量份额越高的区域,其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越多。”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曹瑛告诉记者,不少区县城市依托上市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使得地方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利用上市公司 射洪建立四大工业园
遂宁市射洪县就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建立了四大工业园区。
射洪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射洪县选择了走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道路,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以沱牌曲酒为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只能算是一个‘小作坊’,后来通过培育上市做大做强,上市后企业本身有了巨大发展,射洪县依托沱牌组建了沱牌工业城,产业链延长形成产业集群。
此外,射洪县还依托美丰股份公司,组建了美丰集团和美丰工业园。”依托上市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使得地方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对地方税收、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依托公司 实现区域差异发展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重点促进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地区增长点,构建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鲜明、区际良性互动的多极发展格局。曹瑛指出,在这其中,上市公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以通威股份为例,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是国内三大饲料生产商之一和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通威做农业,做农产品加工,首先就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加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本地的吸纳就业、财政税收上也有很大的帮助。”曹瑛认为。
此外,在绵阳的六大工业产业中,电子信息是龙头,而上市公司四川长虹更是这一板块中的佼佼者。早在2012年,四川长虹就致力于打造千亿企业,到2015年,长虹集团计划整体收入突破1500亿元。对此,长虹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这一千亿元的蛋糕中,将有超过1/3的份额放在绵阳。可见,长虹的千亿计划,对绵阳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将起到有力的拉动。
回顾
县域经济工作一席谈
■吴铭
5月10日,四川省12个县(市、区)负责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大会交流发言。以下为发言精华点读。
双流(关键词:创新驱动)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跨越的战略基点。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十二五”以来财政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4.2亿元,聚集各类研发平台94个,其中国家级24个。每年设立1亿元人才专项资金,高层次人才总量居成都市第二。
米易(关键词:花园县城)
着眼山区特征、资源工业的县情,明确“花园县城、公园城市、康养基地”定位,加快建设安宁河谷“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行在绿中、居在园中”的山水园林县城,构筑以阳光、运动、休闲、度假、康养为主题的城镇业态支撑。
江阳(关键词:结构调整)
每年划拨200万元充实酒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重点酒企贷款贴息。帮助酒企练好“内功”,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小瓶酒、低度酒等新品种。实施龙头带动,构建起泸州老窖为塔尖、“小巨人”企业为塔身、原酒生产企业群为塔基的白酒产业梯次发展“金字塔”。
苍溪(关键词:现代农业)
始终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行万亩园“带”千亩园、种植园“套”养殖园、产业园“联”农户标准园的“群园”模式,形成“因山就势、长藤结瓜”的组团式山区产业发展特色。
夹江(关键词:转型升级)
针对夹江陶瓷产业“档次低、冒黑烟、布点杂”的状况,我们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加快产品向高端转型,延伸打造科技研发、绿色生产、现代物流产业链。目前正在加快筹建国家级陶瓷质检中心和西部陶瓷学院,扩大夹江陶瓷在业界的话语权。
宜宾(关键词:扩权强镇)
2013年,宜宾县全域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强化财政管理权,对新增乡镇税收县级实得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入县级部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乡镇属地国有资产处置收益,5个100%返还乡镇,激发了基层发展活力。
渠县(关键词:农村改革)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立”制度改革,创新推行 “引进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鼓励家庭农场建基地带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和“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国家投入基础设施作为农民股金进行二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
平昌(关键词:巴山新居)
在每个巴山新居聚居点配套经济适用的小户型、廉租房或敬老院。坚持“标准由群众定、规划由群众议、新居由群众建、社区由群众管”,探索推行“三不三议三自主”群众决策机制,开展“幸福家庭”评选活动,真正让群众成为巴山新居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石棉(关键词:开放合作)
针对产业重建中存在的要素、人才、科技等短板制约,摒弃狭隘的地域观、落后的层级观、静止的区位观和静态的人口观,运用“飞地”模式将矿产、电力等资源要素引入工业园区有效配置,破解要素制约难题。
金川(关键词:资源开发)
着力抓好境内大渡河流域蕴藏量达到520万千瓦的水电开发。积极探索“资源股权化、股权基金化、基金民生化”资源开发新途径,采取水电移民“逐年货币补偿安置”方式,让移民“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九龙(关键词:旅游经济)
围绕“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和“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核心区”建设,积极打造“藏彝走廊、秘境九龙”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积极探索当地村组以林草地折资入股、门票分成等新机制,做到开发一方资源,带富一方百姓。
西昌(关键词:生态立市)
坚持把邛海作为全市的核心生态资源,先后投入资金40亿元,打好“七场攻坚硬仗”。今年10月,环邛海六期(2万亩)湿地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最美的城市湿地,邛海水域面积将恢复至38平方公里以上。
辣评
县域经济是成都
腾飞加速器
■王传言
县域经济往往是最基本的经济单元,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素质也应该着手从县域经济开始。对于成都这座城市来说,其不仅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有着政治上的意义;又是一座西部重要的城市,有着地理区域的优势,尤其是在西部经济腾飞的版图上应该占据重要地位。而成都的县域经济发展无疑可以为成都的腾飞提供加速器效应,而如何激活县域经济发展也成为摆在成都面前一个全新课题,如何让县域经济发展领跑全省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成都县域经济要成为加速器,不仅需要回顾县域经济发展的历程,更需要为其注入新时期发展内涵。
成都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错位”发展模式。何谓“错位”发展,即各个县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不搞集中发展一个模式,而是需要找寻到符合自身经济条件和特殊区域的优势,从“错位”上找寻一种发展契机,避免出现一窝蜂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从现实条件看,尤其是从发展的效果上看,位于龙泉驿区的成都汽车产业、位于双流县的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位于青白江区的现代商贸物流等一个个产业定位清晰、发展集聚,让这些二圈层区县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而位于金堂县的节能环保产业、位于新津县的新材料产业、位于崇州市的消费类电子产业等,又让三圈层市县有了加速推动“尾雁快飞”的发动机。不同圈层,有着不同的产业聚集,如此便是“错位”优势,也避免了发展上冲突。
成都县域经济不仅需要量的增长更需要质的提升。县域经济在成都经济总量上已经有着显著成果,从数据看,4月28日,成都公布一季度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县域经济的突飞猛进成为成都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新亮点,在中心城区以外的二、三圈层区(市)县GDP总额为1061.5亿元,占到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由此不难看出,成都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半壁江山的分量。当然,这仅仅是数量上的优势,更需要在此数量的基础上着眼于质量的提升。质量的提升需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向着集约型经济的转变,努力从质量上求生存,壮大“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布局,让每个县域经济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和驰名品牌。
成都县域经济发展更需要牢牢把握创新驱动的内核。创新,永远的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泉。对于成都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也应该如此。在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线路图”中,要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发展战略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产业转型升级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从“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的转变,这将是成都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的未来指向。在这样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图景下,各个县域经济也呈现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态势。双流县重点围绕“一核心三主导一体系”产业方向,大力发展新兴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生物制药、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占领产业“微笑曲线”两端;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1025工程”中重点培养的千亿产业园区,已汇集了包括23家世界500强在内的众多新型企业;郫县着力打造“两园一总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配套发展金融、物流、商务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千亿工业园区和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
“郡县富,天下足”。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成都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在省委、是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宏观目标的引领下,成都县域经济必定能够继续在未来道路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产值占据成都经济半壁江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成都腾飞的加速器,为成都的发展带来创新驱动力量。
上一主题:刘茂才 智慧影响企业成败
下一主题:调结构放管制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