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 《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对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
拥有6亿用户和580万公众账号的微信,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即时通信工具,因此,很多网民将《规定》称为“微信十条”。
七大企业响应
目前,微信、易信等全国七个主要移动即时通信企业均表态将积极响应治理行动。
腾 讯公司副总裁江阳介绍,新规实施后,微信公众账号的注册流程不会发生改变。个人注册微信公众账号时,运营者仍须提交有效身份证件,上传本人手持证件的清晰 照片。机构注册公众账号时,仍要提交企业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证明。对于伤害用户体验、侵犯用户隐私的违法行为,腾讯将会采取更大打击力度。
易信则宣布从规定发布即日起启动 “清风行动”,采取7×24小时不间断的人工审核机制,一旦发现违规内容及账号,立即采取封停措施;同时从严审核第三方合作伙伴资质,建立全民举报机制,对网络非法信息采取“零容忍”。
公众号制约变多
“微信十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需取得资质;强调保护隐私;实名注册,遵守“七条底线”;公众号需审核备案;时政新闻发布设限;明确违规如何处罚。
“微信十条”公布后,对普通使用者几乎没有影响,主要受影响群体为公众号。过去,公众号开通申请只需经腾讯审核,一般三个工作日可以搞定。在未来,腾讯审核通过之后还需要报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
此 外,未经批准的公众号不得发表、转载时政类新闻,这对公众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制约。但目前“微信十条”也只是暂行规定,不排除以后会推出更多、更具体、更 广泛的行为约束。但从短时间内看,对大部分公众号来说其实影响并不大。相关数据显示,牵涉到“时政”的公众号占比不到1%。
新规利与弊
“微信十条”出台后,业界反响热烈,且大多持支持态度:监管部门的态度已明确化,在规范的同时可以看出监管者还是以鼓励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即时通信工具。
在微信上,朋友圈过度商业化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各类微信诈骗事件也时常可见,甚至有不少公司利用微信进行涉嫌传销的商业活动。“实名制”、“备案制”对利用微信进行违法犯罪的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对净化微信生态环境具有较大作用。
也有观点认为,不利于平台自由化、多样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监管条例,一定程度上会对这种自发生长的力量产生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商业规则、商业平台的发展效率。
上一主题:中国承建海外铁路项目带来多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