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钢铁去产能之战遭遇汹涌复产潮
[发布时间:2016-05-27 16:53:02 点击率:]

 钢材价格上涨持续至今,在去产能和复产潮中摇摆的钢铁业又看到了“希望”。5月第三周,钢企复产势头上升,中国联合钢铁网统计的242家钢铁企业高炉个数开工率为84.23%,而上个月,国内钢铁日均产量创历史新高。

  市场多了变数,企业自然多了幻想。本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钢铁去产能之战,却在第一个季度狭路相逢一场来势汹涌的复产潮。

  5月18日,事关煤炭、钢铁去产能的3个文件同时落地。财政部明确了1000亿元去产能专项奖补资金的使用办法。同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打好打赢中央企业“瘦身健体”的攻坚战,央企两年内钢煤减产10%。

  纠结的煤炭、钢铁去产能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化解过剩产能不可避免地涉及人和钱,对地方就业、财力等都有影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五年时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亿-1.5亿吨,这是今年2月4日国务院6号文给出的钢铁去产能目标。

  目前,各地方设定的钢铁去产能目标之和远远超过了中央拟定的1亿-1.5亿吨的目标。一面争取更多的安置资金和政策优惠,一面又在价格反弹刺激下伺机复产,“该死的没死掉,本来快死的现在又活了过来,连亏损最严重的厂子都在蠢蠢欲动”。

  最严去产能遇上最猛复产潮,之于政府,之于行业,都被视为一场艰难的博弈。而在结构性改革和市场本能冲动的两股力量博弈当中,谁将成为压倒另一方的力量很难预测。

  2016年是真正意义的去产能元年,从改革的逻辑上讲,去产能是去库存和去杠杆的基础,只有完成了去产能,一个经济体才可能真正走出危机。去产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需求拉起来,另一种是把供给压下去。

  上世纪90年代去产能是双管齐下,先是铁腕压供给,再是入世后全球化和房地产红利拉需求,如今拉需求显然已经行不通。全球化红利变成了再平衡的压力,没有了WTO的飞跃,还充斥着TPP和TTIP围剿的压力,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外贸大滑坡;房地产红利变成了痛苦的去库存。

  因此,这一轮钢铁煤炭去产能的力度、决心前所未有。中央施政重心从需求侧向供给侧倾斜,产能调整从控制增量向清理存量过渡。

  去产能最难在国企,体量大,包袱重,难转身。这些国企很可能既是传统工业又是地方支柱产业。即使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全产业链亏损,依然贡献着巨大的税收,开始去产能则面临安置下岗职工的困局,一旦处置不好就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问题。这也不难解释为何这类“僵尸企业”苟延残喘也能得到国家贷款“续命”。

  新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传统行业转型乏力,高新技术产业亟待突围,一些政府思维僵化,去产能从最开始便不是一场单纯的战役。看到了最深层次的危机,便知道这一轮去产能没有幻想。未来化解产能过剩只有从供给端压缩这一条路。而窗口期一旦打开,往往也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