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用心血和汗水凝成的奖牌
[发布时间:2009-09-30 00:00:00 点击率:]

 超级回潮筒壁叶丝粘附量偏高,是卷烟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重庆烟草工业公司重庆分厂制丝车间QC小组通过一年多时间努力,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7月7日,中国质量协会举行全国QC小组成果发布大赛,在各个行业选送的200多个QC成果中,重庆分厂的《降低超级回潮筒壁叶丝粘附量》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这个奖牌,是他们用“心”赢得的。

  奖牌的含金量是立竿见影的降耗成效。经过两个多月的统计,重庆分厂超级回潮筒壁叶丝粘附量已由每班70多公斤下降到不足9公斤,远低于行业20至30公斤的平均量。仅以生产某低档卷烟品牌计算,一年创造的经济效益就超过38万元。  

  勤心钻研 独辟蹊径寻突破  

  “十一五”初,重庆分厂引进了超级回潮筒+燃油(气)烘丝机生产模式。每天生产结束后,超级回潮筒壁上粘附大量叶丝。这些粘附叶丝水分在32%左右,远高于工艺标准的24%至26%,无法流入下道工序,因此造成大量浪费。

  为响应重庆烟草工业公司号召,在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中,重庆分厂把着力点放在降低物耗上。2008年4月,制丝车间QC小组开始对降低超级回潮筒壁叶丝粘附量进行技术攻关。

  蒸汽冷凝水排放时间较长是造成叶丝粘附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才能既保证冷凝水充分排放,又确保筒壁干燥?电气技术员、QC小组副组长杜正峰为了找到蒸汽冷凝水排放的合理时间,在集控室和设备现场100米左右的距离中一次次来回奔跑,往往在集控室修改好设备参数,又马上赶往设备现场观察效果。10分钟、9分钟……当排放时间控制在3分钟的时候,筒壁叶丝粘附量明显减少,但距离确定的目标尚有一段差距。

  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小组成员几乎每天都要碰头思考,一个个新的点子提了出来,又在上机验证中一一被否定。杜正峰说,那些日子里几乎天天都在琢磨如何降低叶丝粘附量。“我们是在一次次尝试与否定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回忆一年来的攻关过程,制丝车间主任、QC小组组长李生春感慨地说。

  正是在这样的勤心钻研中,他们独辟蹊径寻找到了解决办法:实行头尾物料与工艺处理同步,在料头阶段减小筒体转速,在料尾阶段加快筒体转速。据车间设备主任、QC小组副组长王旭东介绍,在料尾阶段加快筒体转速属行业首创。  

  潜心攻关 克服障碍解难题  

  方案可不可行,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在此过程中,QC小组克服了重重维关。

  高温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为了确定超级回潮筒是否干燥,小组成员只有将大半个身子探进筒体内观察。由于经过蒸汽近30分钟的喷射,筒体内温度高达60多度,哪怕在里面待上一两分钟的时间,也难以忍受,而他们往往要反复几十遍进行观察。“进去一次,工作服都能拧出一大把水来。”集控工吴垠说。尽管如此,小组成员依然争着进入筒体。

  要了解喷嘴角度对粘附叶丝的影响,只有等生产结束后,全身钻进筒体内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从筒口到喷嘴距离有3米多,里面遍布耙钉,人钻进去后,得时刻留意这些30多公分长的耙钉,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绊住。而此时,由于刚生产完毕,筒内温度超过50度。在狭窄而黑暗的筒体内,他们顶着高温,打着手电筒,一步一步地挪动到喷嘴附近,近距离观察。据测算,完成这样一个过程至少需要5分钟。  

  同心协作 降低消耗创效益  

  一个成果的背后,往往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降低超级回潮筒壁叶丝粘附量》同样如此。

  从分厂领导到普通员工,他们对这个QC项目给予了很多关注,并竭尽所能提供帮助。在技术攻关阶段,不管是不是QC小组成员,无论是否在成果上署名,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想办法,出主意。

  在形成成果展示阶段,综合科科长杨建军、副科长红艳对材料字斟句酌,修改了数十遍。制丝车间党支部书记李影还多次组织组员们演练,从语速、台风、幻灯片制作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全国质量协会举行的QC小组发布大赛中,《降低超级回潮筒壁叶丝粘附量》的材料赢得了其他行业的广泛关注,某企业一名工程师提出希望拷贝作为范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