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福建纺织业内外交困
[发布时间:2008-06-30 00:00:00 点击率:]

□ 谢嘉晟

  

  福建纺织业的经营者们从来没有哪年像今年这般心力交瘁。

  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卷铺盖走人,让工厂倒闭;要么在逆境中寻求生存之道,但道在哪,怎么求,看起来又似乎处处是壁。而摆在现实面前的另一个尴尬难题则是,这是一个最民生的行业,全行业的没落将意味着一支庞大失业队伍的出现。

  

  内外市场均不看好

  

  站在窗前,邓木水一脸凝重:“做了十年的服装生意,从来没有哪年像今年这般难做。10年前的金融风暴,六七个月咬咬牙就过去了。但这两年情况却是越来越恶化。”

  邓木水是厦门元贝琪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其实,他经营的贝琪女装有一定的品牌号召力,曾上榜过厦门总商会举办的“厦门十大服饰品牌”,年销售额在7000万元左右,2000年注册,至今已有8个年头。

  让邓木水觉得最明显变化就是,“往年这个时候,特价服装一上市,马上就会被抢购一空,今年不仅新装不好卖,特价装也卖不好。”

  国内市场不景气,国外市场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以出口为主的外贸服饰企业现在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对此,中意合资的厦门斯美泰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向阳更是深有感触。

  斯美泰是一家典型的外贸出口企业,近几年每年的出口额都在亿元以上。在叶向阳眼中,今年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谨慎接单。换在往年,对于国外订单,只要有利润,叶向阳几乎都是来者不拒。今年,不仅他接单谨慎,国外客商在向他下单时也精明透顶,不再是说订就订,当场拍板。而是先和孟加拉国、印度或越南等一些国家的厂家进行比价,最后才确定跟谁下单。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介绍,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用工成本只相当于我国用工成本的38%,原料成本只占国内的70%。

  相形之下,厦门贝琪和斯美泰的生命力要顽强得多。在同样的逆境之下,同是厦门总商会评出的“厦门十大服饰品牌”之一的尤妮丝女装,据说已经淡退市场。

  

  危机意识日渐加剧

  

  事实上,危机意识正在悄然袭向整个行业,尤其是福建的纺织业。在2006年度商务部公布了21种输美纺织品配额首次招标的结果后,这种危机意识日渐加剧。

  这次公布的招标结果暗示,福建纺织服装业已经逐渐退出出口创汇“第一梯队”。

  在福建的的鞋都晋江,去年约有200家纺织服装企业已经倒闭。这可能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晋江的倒闭现象只是福建纺织业在危机袭来后行业反应的一个侧面;厦门纺织行业协会虽然忌讳谈及倒闭字眼,但事实是,厦门大大小小的品牌和贴牌服装企业不下千家,肯定有不少企业已经倒闭,而在协会仅有的100多家较具规模的会员中,有不少会员企业在伺机转型。

  

  问题的答案千篇一律

  

  导致这种全行业危机的原因,问题的答案千篇一律: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出口退税降低、加征出口关税……但看似只有一句话的答案,不同的纺织服装企业,体会却各有不同。

  今年3月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由协会会长、各分会会长带队,分兵6个调研组奔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北调研。调查的结果触目惊心:去年1/3的纺织企业创造的利润占了整个行业的80%,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大多在6%-10%,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3.9%,2/3的纺织企业利润率只有0.62%。

  另一个调查结果是,纺织企业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产品附加值高、有自己品牌、产业链条比较长的企业面对调整时承受力更强一些。一些中小企业则很可能被这些政策的叠加效果挤压掉。

  对于外向型的出口服装企业,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无疑成了直接因素。据专家估算,对于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

  去年,退税率从15%下调为11%,这对于外向型纺织企业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4个点的退税率相当于一家小型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业界看来,此次调整无异于又一次把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往死路上逼。

  

  如何摆脱困局

  

  贝琪服饰邓木水的策略是把网撒得更大一些,从今年起,尽可能到外地去开辟市场。

  对国内市场进行提价,消费者零敲碎打对价格的细微浮动不易察觉.对外销订单提价,无疑是与虎谋皮。从去年年底开始,由于经济衰退,美国民众购买力大幅度下降,销售商的处境也十分艰难。

  “这个时候,你只能选择做还是不做,几乎没有议价的可能。就看你自己能不能维持下去。”斯美泰的叶向阳说。

  厦门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吴秀华把会员们最能想到的解决之道归结为“转型”。

  叶向阳坚信未来的国内市场可能会比国外市场更具潜力,所以选择了一条曲线救国之道,他直接收购了厦门的黑眼睛服饰。黑眼睛在国内有几百个专卖店,这对斯美泰直接切入国内市场极为便利。

  脚痛医脚,问题出在人民币升值,有些纺织服装企业不再用美元议价或结算,有效期也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为现在的一星期,甚至有企业在签3个月以内的订单时,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为6.6:1。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认为,相比起提价以及放弃美元结算方式,调整市场是外贸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长期策略。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认为,一旦产生数以万计的失业大军,对社会的稳定将会产生很大威胁。

  因此,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背景下,纺织工业协会希望国家充分考虑回调出口退税,至少是不再下调退税。

  此外,棉纺行业还多次呼吁取消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进口免关税增值税政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认为,这一政策沉重打击了纺织工业,大大减缓了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速度,使纺织工业雪上加霜。

  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王启明一针见血地指出:“福建服装企业要看到自身的差距,要挺进占领并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出路就在于打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创意设计。”

  “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是最有希望出一批世界级品牌的行业。”福建柒牌集团总经理洪肇奕则从行业的悲观情绪中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