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农业企业怎样迈出融资第一步?
[发布时间:2010-02-08 10:05:07 点击率:]

农村融资一直是我国“三农”发展中的短腿。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引导的前提是了解。日前在厦门举行的“资本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专题报告与项目对洽会”上,几十家国际国内资本投资机构代表和国内畜牧业、种植业、水产加工等300多家农业企业的企业家坐在了一起,就农业企业如何融资、上市进行对接,共同寻找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融资难

  阻碍农业企业发展 

  江西峡江县金辉精制米厂是一家小型私营粮食收购加工企业,拥有每天100吨的大米加工生产能力,利用固定资产抵押是其获得农业贷款的唯一渠道。

  米厂总经理邹建辉说,没有抵押资产,金融机构一分钱都贷不出。企业要不断做大,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依靠信用获得贷款,对他来说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在我国,像金辉精制米厂这样贷款难的农业企业数不胜数。融资难影响的不仅仅是农业企业,更是那些依地耕作,靠天吃饭的农民。对洽会上,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黄连贵介绍,目前我国20多万个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民就业4000多万个,平均每个农户每年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增收1900多元。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较少,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金融供给尚不能满足农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1424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网点,占全部乡镇数的近4.7%;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0.34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仅占5.8%。  

  农业企业

  融资瓶颈何在?  

  “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影响。加之它们的产业链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帅辉在对洽会上表示。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时间紧、频率高、金额小的特点,相对成熟的大型企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承担更高的风险。同时,农业行业本身的回报周期长、受自然影响大等不利因素更让农业企业融资雪上加霜。

  会议期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在我国934家农业龙头企业中仍有817家主要从事单一产业的经营,占总数的87.5%。单一的产业经营方式极容易受到市场价格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而累积了巨大的信用风险。

  会议期间,农业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参会各方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农业企业、种养殖业不能提供成本资料,会计核算很难规范,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帅辉说,“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和信誉,是大家持怀疑眼光看农业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  

  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

  迈出融资第一步  

  “我们的市场上缺少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类投资基金,有的成长型企业急需资金支持,而投资基金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农业部产业政策和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说。

  投资方与企业相互了解,是农业企业走出融资难困境,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第一步。农业部的官员表示,这一次会议,就是要把几十家国际国内资本投资机构代表就农业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调整以演讲的方式告诉与会企业,同时也给企业一个展现自身优势和特色的舞台。

  对洽会上,投资方对于农业企业的融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对于在农业企业中的投资策略,招商证券副总经理丰羽表示,“我们的投资,并不是要选择一个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而是希望选择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几年的扶持,能够使他具备上市融资的条件。”

  与会的投资方在回答农业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惑时提醒到,对于农业企业而言,业绩只是投资考察的一个方面,企业是否能够规范运营才是投资人参与投资的基础。与会的投资机构还建议农业企业,如果有上市融资的打算,就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注重高科技含量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和完善。